伴隨著高速公路投資規模的擴大,智能交通系統的需求量也將不斷擴大。未來公路路網的發展和車輛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交通壓力以及交通事故數量的升高,將會促使政府加大對智能交通領域的投資,進而為本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隨著國家高速公路智能化政策的逐漸落地,以及我國高速公里里程數的不斷增加,高速公路智能化熱潮也將愈演愈烈,中國新建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統市場規模也將大幅增長。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歷程的增加與高速公路運營的低效率矛盾的日益突出,信息化、智能化越來越成為高速公路發展大趨勢,國家在政策上也不斷鼓勵與支持高速公路智能化發展。
城市化進程使得國家對城際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大增強,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將連接全國所有的省會級城市、目前城鎮人口超過50萬的大城市,以及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城市,覆蓋全國10億以上的人口。
伴隨著高速公路投資規模的擴大,智能交通系統的需求量也將不斷擴大。未來公路路網的發展和車輛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交通壓力以及交通事故數量的升高,將會促使政府加大對智能交通領域的投資,進而為本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為新基建“領頭羊”的5G,已開始發揮溢出效應,成為助推新舊動能轉換、賦能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在利好政策加推和新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進步飛速,而5G和AI將成為重要“催化劑”。今年,新基建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新型智慧城市作為新基建戰略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迎來建設風口。
新基建風口之下,各地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熱潮涌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對于技術的需求也跨入到了新的發展形態。5G是支撐社會態勢感知能力的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則是5G最典型的應用場景。5G與AI的技術融合,將產生大量的應用場景,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的落地,開啟智慧城市發展的新時代。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了建設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發展目標。《綱要》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綱要》明確,到2035年,除部分邊遠地區外,基本實現全國縣級行政中心15分鐘上國道、30分鐘上高速、60分鐘上鐵路,市地級行政中心45分鐘上高速、60分鐘到機場;2035年地級市之間當天可達;基本實現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
《規劃綱要》還提出,要建設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其中,形成以上海、杭州、南京為中心聯動合肥、寧波等城市的長三角樞紐集群。在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上,《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鄭州、天津、合肥、鄂州等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結合當下政策背景,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研究報告依據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報告在總結中國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未來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1-2025年中國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高速公路智能化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在道路、特別是在高等級公路施工中,裝載機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瀝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場的集料與裝料等作業。此外...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國內外影視行業遭遇“寒冬”,隨著疫情穩定,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影視行業困境稍有起色,...
進入21世紀以來,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對此,許多科學家和各界政客也召開氣候大會,呼吁全世界的人們來保護...
中國麻紡織行業整體形勢比較嚴峻,均是負增長。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2018年我國亞麻面料的出口交貨值同比大幅下滑,...
城市化進程使得國家對城際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大增強,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將連接全國所有的...
20世紀以后,電能的生產主要靠火電廠、水電站和核電站。有條件的地方還利用潮汐、地熱和風能來發電。電能的輸送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