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稱,多地6月起將發放高溫補貼。各地高溫津貼發放時間因氣候條件差異有所區別,但很多省份都以6月作為高溫津貼開始發放的時間節點。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西、山東、廣東、廣西、湖北等。
據報道稱,多地6月起將發放高溫補貼。各地高溫津貼發放時間因氣候條件差異有所區別,但很多省份都以6月作為高溫津貼開始發放的時間節點。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西、山東、廣東、廣西、湖北等。從高溫津貼的發放時長來看,在明確規定高溫津貼發放時間的省份中,多數省份是在6月至8月或9月之間。海南的發放時間最長,為4月至10月,時間跨度長達7個月。
據悉,高溫津貼是指企業單位依照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求,給予在高溫天氣環境下工作的勞動者的勞動津貼,屬于法定勞動津貼。高溫津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1號《最低工資規定》于2004年設立,具有法律效應。高溫津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適當提高職工夏季清涼飲料費發放標準。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 35℃ 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 33℃ 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日前,廣東省人社廳發布《關于調整我省高溫津貼標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調高廣東省高溫津貼標準至每人每月300元,增長幅度為100%。新標準擬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廣東調整后按月發放的標準與上海、江蘇、浙江的標準持平,全年發放的高溫津貼總金額為1500元,略高于上海、江蘇、浙江(全年發放1200元)。
據《工人日報》報道,除高溫津貼外,在高溫天氣工作的勞動者們一般可享受的福利還有很多——飲料、體檢、藥品、輪休等,還有針對不同人群的一些規定,確保勞動者的權益。截止2016年6月12日,全國至少已有28個省級行政區明確了津貼發放標準。
近幾十年來,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退休年齡。目前人社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具體改革方案,要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和經驗,更會充分考慮過我的國情。延遲退休涉及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在研究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將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凝聚社會共識。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生育率逐漸降低的同時,延遲退休的腳步也漸行漸近。現在各省份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是何種情況呢?數據顯示,當前勞動年齡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天津、內蒙古位居二、三位;老齡化較深的東北地區,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并不低,相反,中西部一些人口大省的勞動年齡人口占比普遍較低。
勞動力市場特點分析,我國人才產業分布的突出特點是,人才產業結構與國民經濟的產業布局分布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專技術人才數量明顯偏低,就業人員的學歷狀況急需改善。從三個產業的產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是15.3%、50.4%、34.3%;從就業人員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分別是50%、21%、29%,而中專技術人才的比例分別是5%、18%、77%,大專以上的學歷人才比例分別是1.2%、15.2%和83.6%,差異太大。這就意味著第三產業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時,人才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低于其他產業,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發展制造業大國的目標不相適應。
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的巨大變化,形成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局面,也帶來我國人才隊伍結構狀況的根本性變化。其突出表現是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和人才總量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持續下降。1996年,我國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包括公務員)為10949萬人,到2001年,僅為7409萬人,平均每年減少5%以上;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1999年以來減少了130萬,下降4%;黨政人才減少59萬,下降7%;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萬人,減少到2002年的212.3萬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與此同時,1994年-2003年,非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分別增長了29倍和3.4倍;非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占全國職工總數的比例分別提高了23%和11%,報告預測,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非公有制用人單位將會成為我國人才就業的主要方向。
2020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漲了5%,實現16連漲,2021年養老金17連漲令人期待。同時,2020年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2021年該標準預計將進一步提高。未來勞動力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中國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2019-2025年中國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傳統或...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物流業綠色轉型推廣快遞包裝材料隨著在線商品消費增長,物流企業已成為碳減排的重點。物流企業是包裝材料的重要用戶,...
韓國5月出口增幅創新高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日發布的數據,韓國5月出口額同比增長45.6%,為507.3億美元,增幅創下歷...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實逝世,舉國悲痛。《中國雜交水稻發展簡史》不同于袁隆平傳記類圖書,重點展現了整個雜交...
229家鋼鐵企業6.2億噸粗鋼產能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體育賽事網所涉及的比賽:NBA,CBA,意甲,法甲,德甲,西甲,英超,聯盟杯,歐洲冠軍杯,世界杯,歐錦足球賽,斯諾克比...
國內鋼材全線漲價螺紋鋼均價5257元/噸5月31日,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全線大漲;唐山鋼坯廠家謹慎報穩運行,含稅出廠執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