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神十二返回艙將于東風著陸場著陸。此次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據悉,神十二返回艙將于東風著陸場著陸。此次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 11 次飛行任務,包括 3 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 次貨運飛船以及 4 次載人飛船發射,2022 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這 11 次任務緊密關聯、環環相扣。
6 月17 日9 時22 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神十二航天員已在太空生活近1個月,在軌工作三個月后,將首次在沙漠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救援分隊也將首次執行搜救航天員和搜索載人返回艙任務。隊員們表示這個團隊已準備了足足 21 年,此次任務堅決做到“艙落人到”,確保航天員的絕對安全。
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航空航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航空、一個是航天,航空指的是大氣層內部的飛行,而航天指的是探索外太空的飛行,航空航天是人類為了擴大社會生產,需要開拓新的活動空間而產生的產物。
中國商業航天近年來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業態多元、民營企業迭起,已構建起商業航天的全產業鏈,形成良好發展生態循環。而在這背后的商業航天,則是更大的一個市場。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在全球商業航天總體收入結構中,商業載人飛行僅占了0.61%。據創業邦發布的《2021中國商業航天研究報告》顯示,2015-2020年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由3764億元增長至1020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09%,其中,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015年被稱為“中國商業航天元年”。中國的航天工業在國家主導下發展了60余年后,首次打開了面向民營資本的大門。政策、資本、技術、人才源源不斷地涌向商業航天領域。在政策的扶持與資本的加持下,商業航天行業呈現出了大幅增長態勢。那么,未來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行情如何?
從現階段來看,衛星產業是中國商業航天經濟的主要構成部分,商業火箭和衛星制造領域正在逐步成型,而商業載人、深空探測、太空站等業務仍處于萌芽階段,總體經濟規模還比較小。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環境,衛星行業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有望帶動行業鏈上、下游等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在資源、技術、企業、配套設施等方面具備優勢的地區應搶抓機遇,積極培育市場,出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成為衛星應用市場的主力軍,使衛星應用行業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行業結構調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目前,投資機構也更青睞于投資衛星發射領域,而衛星發射服務的絕大部分投資則集中在火箭制造賽道企業。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航天商業化的速度加快,中國在全球發射榜中已坐上第一的寶座。據環球網此前報道,截至2019年12月30日,中美俄歐等全球主要航天發射國家和實體,已經進行了103次航天發射,為連續第二年全球發射數“破百”。其中,中國以34次航天發射蟬聯全球航天發射榜第一,俄羅斯以25次位列第二,而美國則以21次拿下第三。
而在中國航天技術不斷提高的同時,長征火箭也已成為中國第6張“國家名片”。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4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已經完成了48次國際商業發射,共發射了56顆國際商業衛星。而隨著可重復使用航天器的出現,未來中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競爭力也有望提高,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很多投資人都很看好商業航天賽道,但因為產業周期較長、資金需求大,入局者都還比較謹慎。
調研顯示,2017年全球航空航天市場規模達8380億美元——比之前的大多數估計都要大。這8380億美元的組成包括,飛機制造業占54%,包括主制造商(OEM)、一級和次級供應商(即飛機系統和部件制造商);衛星和空間占7%;導彈和無人機占5%;最令人驚訝的是MRO部分的貢獻占27%,價值2250億美元,包括維護、升級和相關的部件和服務。
美國以4080億美元高居榜首,占全球航空航天業的49%。支撐美國實力的是大量的主制造商和供應商,大規模的國防開支和1300億美元的航空航天出口。盡管存在離岸外包和新競爭的擔憂,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似乎是安全的。
法國排名第二(690億美元),在噴氣式客機、戰斗機、公務機、旋翼機、空間和導彈領域擁有極其多樣化的能力。英國(6%)和德國(5%)排在前五名(分別為第四和第五),它們都擁有多家制造商、深度供應鏈和大量的MRO活動,出口能力強。總體而言,歐洲、中東和非洲航空航天工業占全球的31%。
中國力壓英國和德國成為排名第三的國家,航空航天市場估值為610億美元。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渴望成為世界航空航天強國,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最近的五年規劃非常重視建立一個與西方大國對等的本土航空航天生態系統。然而,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大部分活動都集中于飛機和航天器的國內市場銷售,以及中國商飛C919等新項目的研發。由于缺乏航空航天出口,中國榜單上與其他頂級國家不同。
排在前五名之后的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和印度。與中國一樣,俄羅斯航空航天業高度依賴軍事出口,也得到了慷慨的政府支持。加拿大是龐巴迪的大本營,在公務航空和MRO方面尤其強勁。日本和西班牙擁有健康的航空結構部件和軍用飛機總裝設施。由于國防開支的增加和強大的工程人才,印度有很高的增長潛力;僅班加羅爾就有超過2萬名航空航天工程師。
通過對排在10名以后的國家進行掃描,突顯出成為一個頂級航空航天強國并不容易。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創造了新的產業集群,但它們分別占全球的比重都只有1%。
強勁的航空旅行增長,以及幾乎沒有經濟衰退或技術破壞的跡象表明,強勁的航空航天市場仍有增長的空間,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是如此。最有可能的是,航空航天市場將被排名前10的國家所主導(這些國家的市場規模2017年為7310億美元,占世界的87%)。但是,由于中國試圖謀求航空航天領域的主導地位,前10名的國家,尤其是美國、法國、英國和德國將面臨中國的挑戰。但從最近的市場回報和樂觀的前景看,航空航天市場足夠大,每個國家都應有足夠的空間。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相關新聞推薦
報道稱,維珍創始人布蘭森完成人類第一次商業太空飛行,比貝索斯和馬斯克早先一步進入太空。這趟太空旅行,標志著布蘭森自2004年創辦維珍銀河以來,17年的太空旅游業計劃,終于踏出了重要一步。
太空旅游是一個上百億美元的藍海市場。維珍銀河曾在財報中測算,到2025年太空旅行累計總收入將達到10億美元。而航天行業咨詢公司NSR則預計,到2028年亞軌道市場價值將達到28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104億美元。軌道市場將達到6.1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36億美元。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19-2025年中國航空航天材料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它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和軍事領域,在民間的其它產品制造中也一展身手。雖然碳纖維材料有許多的優點,但它的生產卻極其不易,生產工藝流程長,需要突破技術方面的困難多。航空航天用飛行器在飛行...
查看詳情
組建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為了積極應對汽車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工信部組建了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有針對性地...
數據顯示,2021年1-6月,紫光展銳營收同比增長240%。其中,消費電子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3%;工業電子業務銷售收1...
近日,深交所新受理了北京環球優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優路教育”)的創業板上市申請,本次公司擬融資16.344...
國家衛健委正推動全國層面控煙立法16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健康中國行動實施兩年來取得的進展與成效有關...
累計開通5G基站96.1萬個2021年7月1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工信部公布數據稱,目前,5...
信用卡行業前景現狀如何?未來信用卡行業投資趨勢怎么樣?近年來,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不少商業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