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12月5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上表示,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2020年,中國的數字經濟占國民經濟總值的比例已達38.6%,位于全球第二。
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如何?我國正處于數字經濟建設的關鍵時期。當前,中國的創新領域,從5G到AI,到互聯網,到生命科技,到大數據,再到云,其創新能力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處于比較領先的水平,在快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數字經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數字技術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新冠疫情的爆發嚴重沖擊了世界的經濟,但是數字經濟卻逆勢而上。
2025年數字經濟占我國GDP會超過50% 數字經濟未來趨勢及前景分析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12月5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上表示,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2020年,中國的數字經濟占國民經濟總值的比例已達38.6%,位于全球第二。伴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信息產業變革,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具活力、創新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之一。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占我國GDP會超過50%。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持續推進,疊加疫情因素影響,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具活力、最具創新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成為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之一。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發突出,2002年至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10.0%提升至38.6%。產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達80.9%,占GDP比重為31.2%,為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而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10%,也成為多地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中錨定的發展目標。江蘇、重慶、湖北、四川等地均確定了類似的目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2-2026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數字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和競爭力根本,正成為各地謀劃“十四五”產業發展的共同選擇,集成電路、基礎軟件、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支持政策和資金投入持續加大。部省協同共建的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以數字產業為主導方向的占四成。我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韌性。2021年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多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重要產品產量增速超過40%,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商務服務等重要領域投資增長超20%,數字產業引領發展勢能充分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將“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單列一章,要求“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這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資源豐富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大優勢。數字經濟在需求端具有很強的網絡外部性和規模效應,用戶越多,產生的數據量越大,數據的潛在價值就越高。多年來,通過一系列前瞻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成功將超大規模市場和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截至2021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行政村通4G和光纖比例均超過99.9%。海量的用戶數據極大促進了零售業創新,我國已連續多年保持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網絡零售市場,在許多領域成為全球消費趨勢和創新的發源地。
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顯著增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一是數字化創新日新月異,重塑國際競爭新格局。數字技術成為創新的新動力。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將大量創新主體有效聯合,使組織、服務和技術創新相互融合,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能。數據資源成為創新的新要素,大量數據的整合分析能產生新的效益,被深度關聯使用過的數據能持續產生新的價值。
二是數字化生產加速演進,重塑制造產業新格局。數字化引發生產制造技術和產業組織方式變革。數字化大大提高了生產過程的柔性和集成性,實現產能、質量和效率優化,并正在引領工業4.0發展,推動生產的高效率和需求的個性化融合。數字技術加強了供給側和消費側的聯系,顧客對工廠(C2M)、消費者對商家(C2B)等線上線下融合的生產模式層出不窮。
三是數字化服務日益普及,重塑社會發展新格局。數字化引發社會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變革。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正推動社會組織朝著去中心化、集體協作的方向發展。社會雇傭關系變為基于信息分享的自由發展,催生了兼職就業等新模式。數字化服務日漸成為公共服務的主要方式,推動城市服務向著更智能、便捷、高效的方向發展。
四是數字化貿易日趨成熟,重塑國際貿易新格局。數字化促進貿易規模增長,推動全球貿易方式轉型變革。數字技術的發展擴充了國際貿易產品的種類范圍,跨境數據經濟為國際貿易規模擴大提供了新渠道。互聯網等數字技術通過將傳統鏈條式交換的貿易轉為統一聚合的全球市場,大幅減少中間環節,突破了傳統國際貿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形成了新的格局。
五是數字化消費快速增長,重塑消費結構新格局。數字化消費引發需求變革和金融領域變革。數字化技術為互聯網支付、P2P(個人到個人)網貸、眾籌融資等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提供了支撐。線上平臺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使理財、基金等金融服務蓬勃發展。各種電商平臺、社交網絡、自媒體等逐漸成為營銷渠道,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更多報告推薦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發展迅猛,向生產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的增加值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1/3,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2...
查看詳情
養發是指保養、養護頭發。頭發的生長除了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外,還需要一定量的碘、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故應多吃富含這...
數據顯示,比特幣指數一度最低觸及42587.8美元/枚,24小時最大跌幅達20%。比特幣兌美元價格24小時最大跌幅達28.46%...
2021年全球廣告行業支出規模及現狀2021年全球廣告支出將增長15.6%,達到7050一樣,超過2019年疫情前6340億美元的水平...
日本擬不再允許留學生免稅購物針對訪日外國人的消費稅免稅制度,日本政府5日敲定方針,將把外國留學生等長期逗留者排9...
2022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為在2022年繼續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政策紅利,納稅人需要對2022年的專項附加扣除信...
加密貨幣市場行情最新進入12月份后,加密貨幣市場持續下跌。最新行情數據顯示,比特幣報價短時跌破42000美元,24小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