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能夠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縮影,也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戰略型產業。
船舶工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能夠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縮影,也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戰略型產業。對于我國而言,船舶工業成為國家經濟命脈中的一個支柱產業,在經歷多年的發展之后,我國船舶工業不斷壯大,已然成為國際船舶工業中的重要力量,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船舶工業是提升一國綜合國力的必備產業,現階段,發展我國船舶工業更為重要,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加快海洋開發步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水上運輸安全、維持國民經濟增長、保證國防安全的必然需求,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造船是指建造或制造船只的生產工業,一般是在一種專業設施造船廠里的船臺或船塢中進行。造船本身應用的科技十分廣泛,從船身到引擎的使用,造船技術可以分為幾大類,包含船體(或稱載臺,此部份以基本設計及結構設計為主,依材質可再細分為鋼船、鋁合金船、玻璃鋼〔FRP〕船、水泥船、木船、皮革船、塑膠管筏等)、艤裝(如電子設備、航儀、家具、主機以外其他設備等)、輪機(船用主機,如蒸氣渦輪機、燃氣渦輪機、柴油引擎、核子反應爐等)及電機。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分析
疫情之下,航運市場火爆,也帶動了造船產業發展。來自英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造船業承接了市場上近50%的訂單,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在上海,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江南造船、滬東中華和外高橋造船這三大造船企業新單接到“手軟”。三大船企推出一系列“穩用工、保生產、送溫暖”的舉措,鼓勵員工留滬過年,既是為了疫情防控,也是為了新年目標。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長,經濟、軍事、工業等領域均得到了顯著增長,更是在某些領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一。據悉,前不久中船重工發布了去年一整年的公司業績年報,而這其實也是我們了解中國造船工業發展進度的一個“窗口”。對此,相關人士分析稱,盡管這份中船重工的公司年報并不會公開具體訂單交付信息,但還是能夠從產能新增和利用情況,來借此判斷我國海軍的發展潛力。
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造船業發展就開始迎頭趕上,更是在年底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寶座,并領先了韓國10%的市場份額。
全球造船的產業鏈是由上、中、下游產業構成的一條鏈狀結構,任何一個環節缺一不可。其中造船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船舶的設計、制造與一切配套;而中游則是船舶的銷售,流通以及代理,培訓等經營項目,它是船業鏈的最核心的重要環節;而下游是一系列產業的基礎服務,包括船舶所需的碼頭、航道、倉儲等輔助產業。而韓國的造船的產業鏈在全球尤為完善。
據中國造船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62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5.38;2021年中國造船手持訂單量為979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7.79%。
目前中國、日本、韓國等世界主要造船國家不同程度上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突出表現在造船企業的“招工難”“留人難”等方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來造船企業效益較國際金融危機前有明顯下滑,現有高級船舶專業人才、熟練技工流失現象嚴重;另一方面是新一代年輕人(包括大學生)因造船作業環境差、危險系數大、技能要求高等種種原因不愿選擇造船行業。
欲了解更多市場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造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
船舶工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能夠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縮影...
查看詳情
康師傅2021年方便面銷量位居市場第一28日晚間,康師傅控股公布2021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康師傅實現營業收入約740....
控制大型綜合體育場館規模和數量3月30日,就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1...
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將達1573萬臺2021年元宇宙概念橫空出世,催生出一波新的VR熱潮。3月30日,IDC發布《全球AR/VR頭...
我國游戲移動應用開發者數量達21.2萬3月30日訊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1—2月份,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下跌,利潤出現下滑2...
2022MBR膜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隨著膜技術的發展,在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MBR平板膜對廢水中的COD、M...
年輕人為什么不愛換手機了年輕人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有著“換機焦慮”了。多位消費者坦承,自己的手機已經用了四年,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