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6%,全球新增的綠地面積四分之一來自我國,為全球的復綠作出巨大貢獻。“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推進森林、濕地、草地的建設工作,為生態修復行業帶來更多機會。森林、草原、濕地作為生物碳匯,為細分領域帶來市場化的機遇。在此之前主要依賴中央財政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6%,全球新增的綠地面積四分之一來自我國,為全球的復綠作出巨大貢獻。“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推進森林、濕地、草地的建設工作,為生態修復行業帶來更多機會。森林、草原、濕地作為生物碳匯,為細分領域帶來市場化的機遇。在此之前主要依賴中央財政的投資,之后會通過碳匯的交易和轉化,有更多市場化的投入參與其中。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不是指將生態系統完全恢復到其原始狀態,而是指通過修復使生態系統的功能不斷得到恢復與完善。
生態修復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目前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礦山復墾、園林綠化等且均有上市公司涉足。其中,園林綠化上市公司相對較多,競爭比較激烈;而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礦山復墾等領域則還沒有具有龍頭市場地位的公司。在生態修復行業的企業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部分可以說是代表了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從企業市場占比來看,由于涉及生態修復的企業非常多,大大小小的企業超過一萬家,因此目前盡管部分上市企業生態修復業務表現良好,但市場份額仍然非常低。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情況來看,2019年該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較高,較2018年增長了37.2%,遠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累計增速。
2016-2019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且增速也呈現出上升趨勢。2016年,國內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40億元,到2019年,全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到38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3.62%。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行業增速降低,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4012億元。隨著政府對生態治理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生態理念的日趨成熟,從原有“先破壞后治理,邊建設邊破壞,邊破壞邊治理”的模式向“邊建設、邊保護、邊治理”的模式過渡。對歷史遺留破壞進行生態治理修復,對新建項目進行生態康復的需求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迫切需要理念先進、技術領先、維護成本低廉的生態治理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國在生態治理及修復的投資整體呈上升趨勢,生態治理及修復的整體市場前景向好。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咨詢報告》數據顯示
第四章 中國生態修復行業運行現狀分析
第一節 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階段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不是指將生態系統完全恢復到其原始狀態,而是指通過修復使生態系統的功能不斷得到恢復與完善。
隨著我國在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設方面投入加大,加上國家也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修復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生態破壞,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最近幾年,有關部門開始重點投入礦山生態修復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國土整治工作,生態修復更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生態環境建設領域。
圖表:上市公司生態修復發展脈絡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概況及特點
近年來,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房地產的迅速發展,地產景觀和園林綠化建設也給生態修復助力不少。生態修復行業是環境保護的最后一關,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點。隨著我國對環保產業投資加大,企業都較為活躍,生態PPP項目不斷增加且落地率高。整體來看,生態修復行業前景較好。
目前來看,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呈現三個特點。
競爭程度不高。我國生態修復領域正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內大多數公司只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極少數公司具備生態修復領域全面的競爭優勢。
資金密集型。生態環境建設行業的核心業務為工程施工,其特點決定了本行業資金密集型的特征,該特征主要體現在各業務環節中,如生態修復業務的單項要素修復、主體工程施工、養護管理等環節均需占用大量的營運資金。此外,行業內企業與下游客戶(尤其是市政客戶)的結算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資金實力已成為生態環境建設企業擴大業務規模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經濟周期性。生態修復領域與經濟周期相關,但其波動程度相對較弱。經濟快速發展對于能源和資源的需求急劇上升,同時導致生態承載壓力過大,生態環境惡化,急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大生態修復資金的投入。相反,當經濟發展趨于平緩時,生態修復領域的投入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已經形成,生態修復領域的投入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三、中國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
1、政策法規建設滯后,監管制度不完善
政策法規建設滯后,監管制度不完善。生態修復是個長期工程,且涉及主體眾多,需要有較為完整的政策法規作支撐,但目前相關政策法規建設還不健全,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
2、修復技術能力有限,工程應用不足
修復技術能力有限,工程應用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態修復技術較為粗放,沒能取得很好的預期效果。同時,很多國外技術應用已經很廣泛,但國內只有少部分工程應用,存在明顯差距。
3、修復資金匱乏,后期維護投入不夠
修復資金匱乏,后期維護投入不夠。很多生態修復工程難以持續,資金匱乏是首要原因。據統計,有九成左右的土壤修復項目因資金不到位而延期或停滯。另外,前期修復資金不足,導致后期維護投入也不夠。
四、中國生態修復問題解決對策
1、構建完善政策法規及檢測體系
要構建完善政策法規及檢測體系,這需要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為生態修復掃清政策層面的阻礙。
2、鼓勵生態修復技術創新
鼓勵生態修復技術創新,引入發達國家成熟修復技術。由于污染地情況復雜,單一的修復技術已難以應對,需要研發多種技術來處理。因此,政府應鼓勵企業進行生態修復技術創新,以及引進發達國家成熟修復技術。
3、推動生態修復多元化融資與產業化經營
推動生態修復多元化融資與產業化經營。修復工程耗資大是客觀事實,單靠財政撥款也難以維持,需要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獲取足夠資金。
第二節 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生態修復資金投入分析
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情況來看,2019年該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較高,較2018年增長了37.2%,遠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累計增速。2020年全年用于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100億元,同比增長8.6%。2021年全國財政生態環保投入8210億元。出臺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強化稅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調控作用,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等。受疫情影響,環保相關投資增速明顯放緩,而隨著“十四五”規劃的落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未來環保相關投資增速有望回復疫情前水準。
二、中國生態修工程項目數量分析
行業在發展中不斷創新,開拓出生態環保行業另一個重要領域。PPP模式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一種模式,既能夠分擔投資風險,又能保障社會投資者的基本收益。
2021年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統計數據顯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累計項目數為922個,占比約為9.2%。
三、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2016-2019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且增速也呈現出上升趨勢。2016年,國內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40億元,到2019年,全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到38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3.62%。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行業增速降低,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4012億元。
圖表:2019-2021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四、中國生態修復完成面積分析
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合計下達獎補資金500億元支持各地實施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累計完成生態保護和修復面積約200萬公頃。
五、中國森林覆蓋率分析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天然林和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順利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穩步推進,300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選聘110.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為生態護林員。
到2025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提升到24.1%,森林蓄積量將達到190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將達到57%,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比例將超過18%。到2035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明顯增加,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實牢固。
六、中國不同類型生態修復結構分析
生態修復及治理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程等領域。
欲了解更多市場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不是指將生態系統完全恢復...
查看詳情
數據說話:中國經濟穩定性何來?最近,中國1—7月份經濟指標陸續公布,引發了很多關注。作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
陽澄湖大閘蟹因持續高溫產量減少中秋佳節將近,進入八月下旬,距離大閘蟹上市又近了一步,眼下,正值大閘蟹蛻殼的關鍵...
數碼電子行業發展分析數碼電子行業發展,數碼電子產品消費如何?過去,數碼電子行業往往與“廉價”“低端”“過時”等3...
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國家統計局八部委聯合發布《關2...
預計2025年底我國印刷業總產值數據分析我國印刷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要繼續推動我國印刷業...
人才招聘市場需求分析人才招聘市場需求,人才招聘市場市場潛力如何?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企業逐漸恢復了人才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