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稅務領域,以“互聯網+稅務”為主旨的智慧稅務建設也在持續推進。利用大數據與云平臺,創新辦稅服務,探索智慧服務新模式已成為各地政府稅務部門的新常態,企業與稅務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互聯,網上辦稅已成為必然趨勢。
財稅服務試產發展如何?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全國稅收收入完成65.7萬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加18.5萬億元。此外,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2.5萬億元,圓滿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為企業減負目標。
1-7月,全國稅收收入119112億元,同比增長20.9%,比2019年同期增長10.2%。負責人介紹,主體稅種和多數行業基本恢復或明顯超過疫情前水平,密接型、聚集型服務業如住宿餐飲業、文體娛樂業尚未完全恢復。全國非稅收入18604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7個百分點。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財稅服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顯示:
稅務服務行業主體數量持續增長,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不斷深入,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劇,以新基建帶動數字化轉型,成為中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并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環節,企業服務有望在新基建的浪潮下迎來發展新機遇。財稅服務行業受互聯網化、數字化的影響,加上資本刺激,進入快速發展期。
國內大數據應用主要集中在金融、電信等少數幾個行業,隨著政府數據公開,以及其他行業自身的需求,行業的大數據應用領域不斷擴張,從金融、電信滲透至政府運營、醫療、工業等,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大數據應用將成為主流趨勢。
在稅務領域,以“互聯網+稅務”為主旨的智慧稅務建設也在持續推進。利用大數據與云平臺,創新辦稅服務,探索智慧服務新模式已成為各地政府稅務部門的新常態,企業與稅務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互聯,網上辦稅已成為必然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僅15%左右的稅務服務企業通過稅務中介機構代辦納稅事宜。從目前稅務師事務所和執業注冊稅務師的數量規模與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專業稅務服務機構數量規模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來看,我國稅務服務行業市場滲透率較低,市場空間還有很大部分沒得到充分挖掘,另外,在供給端,從業人員素質和稅務軟件體系也不有待加強。
涉稅專業服務行業是推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涉稅專業服務監管辦法(試行)》通過行業規范和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面細致宣傳,積極引導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規范依法依規執業,切實提升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優質稅務代理活動的能力。河口區稅務局將進一步暢通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溝通渠道,推動在稅費政策落實、規范行業發展等方面形成合力,積極構建良性互動的良好征納關系,促進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提高納稅人滿意度。
新興制造業產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新藍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崛起既需要稅收政策引領,更需要稅務服務助力。南京比亞迪,溧水開發區還集聚著開沃、金龍、欣旺達等數百家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為精準服務產業集群發展,稅務部門主動凝聚部門合力,聯合工商聯等多部門召開新能源車企溝通座談會,收集意見建議、開展政策宣講、解答涉稅問題。陳蘇媚表示:“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十年發展,是稅務部門高質量服務制造業發展的生動縮影,期待在稅務部門的持續支持下,我們能在新發展階段繪就新藍圖。”
南京市稅務部門聚焦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提升稅費服務水平、推進智慧稅務建設,助力企業下好產業升級、結構轉型、智能制造“先手棋”,蹄疾步穩踏上新征程、共繪新藍圖。
想了解更多關于財稅服務行業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財稅服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財稅服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稅務服務是政府和社會組織根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和行使權利的過程中,為納稅人提供的規范、全面、便捷、經濟的各項服務措施的總稱。通常情況下,企業尋求代記...
查看詳情
小家電作為一種幫助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讓生活更加便利的家用電器,適用多種生活場景,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訴求,品類繁...
液晶面板是決定液晶顯示器亮度、對比度、色彩、可視角度的材料,液晶面板價格走勢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器的價格,液晶面...
網傳奧迪將采購比亞迪混動系統近日,有消息稱:2023 款一汽大眾奧迪的部分主流車型將采購比亞迪的 DM-i / DM-p ...
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現狀分析近年來,汽車金融公司不斷創新,通過推出購車貸款優惠政策、加大促銷宣傳力度刺激汽車消費需...
從免費到自費當人們逐漸習慣了核酸檢測的免費模式之后,貴陽的一份通知打破了這一印象。11月1日開始,貴陽開展常態化2...
今年上半年,疫情、供應鏈短缺、宏觀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等諸多不穩定因素之下,中國公有云市場壓力加劇。占據國內公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