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不斷深入, 國家經濟迅速發展, 經濟總量持續穩定增長, 城市商業銀行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壯大, 規模效應不斷提升。
城商行作為支持地方經濟建設、踐行普惠金融的主力軍,2020年在支持企業對抗疫情、復工復產、支持“六穩”“六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貸款發放力度的加大使得城商行過去一年的資產擴張速度明顯加快。
據相關媒體統計,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總利潤達1719億美元,這四家中國最大的銀行,每家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均不低于4萬億美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6年版城市商業銀行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顯示:
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中國商業銀行遍地開花,但四大行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龍頭優勢明顯,從上市時間來看,中國銀行上市時間要早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總部均在北京。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9月工商銀行總資產高于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截止2021年9月工商銀行總資產達35.4萬億元,建設銀行總資產達30.14萬億元,農業銀行總資產達28.99萬億元,中國銀行總資產達26.23萬億元。
其中,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快速增長,2021年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達288.6萬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58%,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83.71%,較2014年的78.22%增長了5.49%。其中,2021年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384000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99710.3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達621873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43548.2億元;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達450690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39990.8億元。
20多年來,城商行完成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問題銀行到城市名片的蛻變,憑借植根地方的地緣優勢以及與中小企業密切聯系的親緣優勢,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的商業銀行發展道路,與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外資銀行錯位競爭,有效地填補了金融服務的空白,成為了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主力軍,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 國家經濟迅速發展, 經濟總量持續穩定增長, 城市商業銀行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壯大, 規模效應不斷提升。面對銀行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加深入、金融科技迅猛發展, 城市商業銀行進入從“規模速度發展”到“質量效益發展”轉變。
持續兩年多的疫情無疑對以往追逐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者們進行了一場深刻教育,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居民更加渴望得到科學、穩健的財富規劃服務。銀行的資產管理能力將日益凸顯,成為產品端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城商銀行已經成為銀行業抵御風險的低洼地,合規風險仍然很大。城商行近存在脫實向虛、期限錯配、杠桿疊加、風險不斷擴大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城商行法人治理和風險管控滯后,形成了很多顯性或隱性的金融風險。
威海市商業銀行助推轉型升級
威海市商業銀行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落實產業信貸政策導向,搭建綠色金融體系,持續加強綠色金融服務力度,優先滿足綠色產業的信貸需求,全面提升服務效率,支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10月末,威海市商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超149億元,較年初增加近20億元。在威海市商業銀行5億元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山東某大型綜合汽車服務產業園項目加快推進,先進的排污系統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該產業園是當地重點綠色環保項目,項目建成后,中小型汽車維修、保養等企業將統一入園,鈑噴等產生的廢渣、廢料、廢氣可實現規范化處置,有效推進了集群環保效應。
未來,城市商業銀行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城市商業銀行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6年版城市商業銀行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功能面料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未來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歷經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
查看詳情
智慧城市市場多大?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數字鄉村...
“十四五”加快推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轉型的關鍵期、窗口期,在平頂山建設“新型能源城”和全省新型儲能基地很有典型性...
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是指是能使目標溶液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具有固定的親水親油基團,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
受俄烏沖突及連帶制裁、區域化貿易發展增速等地緣政治及宏觀環境變化影響,世界航運市場也在發生結構性變化,用于往返...
數據顯示,2022年1-6月全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為1178218.9萬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8813.8萬只,產量累計同比增長4.81...
我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水平逐步提升,高技術制造業持續快速增長。近年來,在行業形勢及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智能制造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