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腸道菌群科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加上新冠病毒背景下大眾對益生菌的需求進一步放大,全球益生菌市場蓬勃發展。
近年來,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主要的保健功能就是增強免疫力,因此快速進入千家萬戶,線上線下銷售量均名列前茅。益生菌保健食品功能主要包括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免疫力、潤腸通便,促進消化、對胃黏膜有輔助保護功能等;主要劑型包括口服液、粉劑、膠囊和片劑。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益生菌市場投資機會及企業IPO上市環境綜合評估報告》顯示:
益生菌市場投資機會 益生菌產業規模預測及投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益生菌行業市場競爭的加劇,益生菌行業市場集中度逐年下滑。以零售藥店益生菌為例,2018年Q3-2020年Q3,全國零售藥店益生菌TOP10品牌CR10從77%下降至74%。
我國益生菌行業投融資多數處于啟動階段,如普瑞森基因、果來果去、御匾國健、金鋒實驗室等企業;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為樸誠乳業;擴大階段的企業為微康益生菌。我國益生菌行業唯一一家IPO上市企業為科拓生物。從投融資的區域分布來看,目前我國益生菌投融資被投資還未上市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和廣東。益生菌產業在這些區域未來將持續發力,繼續發展。
從兒童保健食品市場來看,益生菌功能食品主要以益生菌奶粉的形式存在,代表產品如伊利金領冠,幾乎每款產品都添加了益生元和益生菌。就此產品分類來看,隨著我國功能食品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益生菌類功能食品也將迎來新的發展。
我國益生菌產業不斷涌現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創新技術也層出不窮,為我國益生菌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新的科學動力。
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益生菌產業已頗具規模,呈現三大特征:一是益生菌的諸多技術瓶頸在高校及企業的合力推動下被逐一破解,在確保我國益生菌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同時,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二是在食品工業健康升級的大背景下,益生菌與食品工業對接融合處于最佳時機,應用類別趨于多元化,從乳制品逐漸向果蔬制品、休閑食品等產品類別延伸。三是我國益生菌標準法規與監管體系基本與國際保持同步,菌種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滿足了行業發展的基本需求。
益生菌行業作為我國新興產業的典型代表,是我國食品工業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伊利作為益生菌行業的代表,歷時10年潛心研發的乳雙歧桿菌BL-99,已實現了技術突破,并不斷在功效研究上持續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益生菌與健康老齡化”的報告,她表示,因為身體衰老、飲食和生活習慣、用藥情況的不同,中老年人群的腸道微生態會發生微生態失衡,而補充益生菌有助于改善失衡的情況,滿足中老年人群對健康老齡化的需求。新階段益生菌行業的革新與現代化之路”展開探討,從益生菌的精準鑒定方法、中國人群腸道、母乳微生態的研究與益生菌精準開發,再到益生菌研究新技術、航天技術在菌種領域的應用,最后到創新產品的開發,多角度圍繞我國益生菌產學研結合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對我國益生菌未來的研究與產業轉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隨著腸道菌群科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加上新冠病毒背景下大眾對益生菌的需求進一步放大,全球益生菌市場蓬勃發展。
北美是全球益生菌技術領先的市場,在消化健康,免疫支持等多個領域產品已經比較成熟,到2020年為止已經有196種定位于免疫支持的益生菌產品。此時北美的益生菌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1億美元。
從70年代起,國外開始將雙歧桿菌開始用于食品制作,90年代“益生菌”保健品大行其道,還是21世紀初,WHO和FAO共同定義益生菌,和2003年完成植物乳桿菌的全基因測序。自從益生菌產業化開啟便一發不可收拾,普通食品醫療、保健食品以及藥品都能看到益生菌的影子。而其作用,也從腸胃健康拓展到了女性健康、口腔保健、免疫調節等領域。
根據Statista數據,2020年全球益生菌行業市場規模566億美元,2021年,全球益生菌市場規模可到611億美元,而到2026年全球益生菌市場將高達911億美元。
在中國,益生菌產業同樣處于黃金發展期。益生菌一直是個值得深耕的市場,2022年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900億元人民幣。
未來,益生菌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益生菌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7年中國益生菌市場投資機會及企業IPO上市環境綜合評估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益生菌市場投資機會及企業IPO上市環境綜合評估報告
中小企業一直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去杠桿,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中小企業規模小,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經營風險高,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對...
查看詳情
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相關汽車零部件成為市場熱點。不少企業增加投入,加快布局,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在輕量化...
新茶飲品牌市場現狀2022年12月5日,奈雪的茶宣布以5.25億元收購樂樂茶43.64%股本權益,成為樂樂茶第一大股東。根據奈...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活躍、快速擴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深入融合,有...
自2017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量開始增長,2018年和2019年汽車出口都出現了6%的增長。受東南亞市場需求劇烈萎縮影響,1...
隨著一二線城市外賣滲透逐漸飽和,其增長速度逐漸趨緩,低線城市成為行業新突破點。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市場外賣用戶...
工業化水平是基礎,勞動力成本是驅動,技術變革是機遇。縱覽全球船舶工業發展史,呈現出由工業化及勞動力成本的高梯度...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