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供熱行業已廣泛開展了數字化和信息化改造,供熱系統的日常管理日益科學化和精細化。但應認識到,信息化的實現不等同于智能化、智慧化的實現,智慧供暖行業的技術依然需要持續發展。在短期內,新進入者的能力多局限于發揮自身某個方向的細分產品或服務優勢,短
在北京、遼寧、河北、山西等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熱網進行改造的智慧供暖,正迎來加速發展期。
目前,我國行業已廣泛開展了數字化和信息化改造,供熱系統的日常管理日益科學化和精細化。但應認識到,信息化的實現不等同于智能化、智慧化的實現,智慧供暖行業的技術依然需要持續發展。在短期內,新進入者的能力多局限于發揮自身某個方向的細分產品或服務優勢,短期內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整體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現有的優勢企業仍會在行業內保持競爭力。
隨著供熱節能市場的不斷擴大,不排除越來越多的新參與者被吸引到這一領域。這些新進入者雖然可能會加劇市場競爭,但是在短期內,智慧供暖行業新進入者的能力多局限于發揮自身某個方向的細分產品或服務優勢,短期內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整體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現有的優勢智慧供暖行業企業仍會在行業內保持競爭力。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轉型將提速,核能作為近零排放的清潔能源,預計保持較快發展態勢,自主三代核電會按照每年6-8臺的核準節奏,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發展。
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8%。
智慧供熱具有四方面特點:智能化運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輸配、智能化服務。智慧供熱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供熱進行賦能升級,有力推動傳統供熱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高能源利用率。
近幾年,在國家相關法律政策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集中供熱作為一種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的供熱方式已經逐步成為了我國城鎮的主要供熱方式,我國各地方城市集中供熱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集中供熱已形成了以熱電聯產為主,集中鍋爐房為輔,其他方式為補充的供熱局面。據相關統計,我國供熱產業熱源總熱量中,熱電聯產占62.9%,集中鍋爐占35.75%,其它占1.35%。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6年中國智慧供暖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十四五”規劃編制、“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央預算內投資及專項債券爭取等政策機遇,持續謀劃儲備項目。目前,智慧供暖行業納入清潔能源產業庫20個重點儲備項目,總投資48.82億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智慧供暖突出新能源產業,科學制定招商引資方案,鼓勵和動員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
在北京、遼寧、河北、山西等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熱網進行改造的智慧供暖,正迎來加速發展期。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牛小化說,我國現行供熱尚未完全實現商品化,未來應從“按時供熱”向“按需供熱”模式轉變,實現以居民末端調控為主的智能化運行供熱方式,讓老百姓可根據需要隨時取熱、舒適供熱,推動行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1、多地集中供暖智能化提速
假設可以從高空向下透視,在中國北方城市的地下,都擁有一個縱橫交錯、規模龐大的供暖管道網絡。隆冬時節,這些管道源源不斷地向千家萬戶輸送熱能。此前,這些管道依靠人工管控,有時暖氣供應不穩、室溫冷熱不均。有的同一棟樓里,住在頂層的人熱得要開窗,住在底層的人則在家中也需要穿棉襖。有業內人士稱,全國供熱系統水力失調度超30%。
近年來,隨著居民用熱需求增加,全國供熱規模不斷擴大,傳統供熱模式熱源不足、溫度不均、能耗高等問題愈加凸顯。記者采訪發現,許多城市都在嘗試智慧供暖。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熱網結合的新型供熱模式,讓用戶體驗提升、企業效率提升、實現節能減排有了更多可能。
2、存科技創新、老舊小區改造等難點
專家指出,集中供熱管網智慧化,是一項涉及科技創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多領域的系統性工程,當前各地在探索中存在一些共同難點。
改造成本過高是一大制約因素。由于供熱事業的公益屬性,采暖收費價格仍是政府指導定價。而隨著煤、氣、電、水等能源價格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企業背負經營壓力較大,大規模投資智慧化改造的動力不足。在一些地方,成本倒掛導致供熱企業無力開展從換熱站到用戶的二次管網智能化建設。
業內人士認為,在老舊小區占比較高的地區,建筑圍護結構保溫較差,樓內熱力管道使用超過25年需更新的比率很大,需持續推進建筑節能和供熱基礎設施改造。一些地區的供暖設備臨近集中更新換代時期,應抓住這一機遇提速智慧供暖工作,政府可設立專項資金,分擔熱力企業成本,持續推動供熱計量收費改革和熱價市場化。居民在追求舒適之外,也應提升綠色用暖理念。
有供熱企業相關負責人建議,新建住宅應將供熱智能控制系統納入配套建設范圍,由供熱企業負責驗收,減少供熱企業二次投入成本。同時,扶持供熱企業加快推進老舊小區等既有建筑供熱設施智能化改造。制定集中供熱舒適溫度區間,規范居民用熱行為,實現自我調節溫度降低能耗。
隨著供暖系統日趨復雜化和多元化,智慧供熱在節能減排、經濟效益和供熱安全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供熱+”有望成為今后智慧供熱的一個發展方向。當前,我國已經有熱力公司開啟“氣象+熱力”新模式。氣象部門將氣象信息融入“智慧供熱”,定時發送氣溫、氣壓、濕度、風力等實時監測信息,特別是研判強降溫等惡劣天氣,方便熱力公司動態調控供熱負荷。
也有專家認為,未來將強化供熱終端與用戶之間的智慧互動,讓供熱系統形成一個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供熱智能體”。
想要了解更多智慧供暖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智慧供暖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報告在總結中國智慧供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智慧供暖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智慧供暖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智慧供暖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國行業研究網、全...
查看詳情
我國PTA產能主要分布在遼寧(大連)、浙江、江蘇以及福建,四地產能共計5329萬噸,占我國PTA總產能的85%; 當前我國...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穩步推進,國家計劃建設一批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互聯互通、順暢銜接的外向型物流...
汽車產業前景如何?如果說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那么下半場就是智能汽車。本次會議圍繞“全球視角下的智P...
松子市場多大?松子經濟價值如何?紅松子別名果松子、海松子,是紅松的果實。東北的山區有連綿不斷的紅松林,紅松的種...
未來MEMS傳感器行業市場機會在哪?MEMS傳感器目前已經廣泛運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醫療、通信等各個領域,隨著人M...
原木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如何?原木是原條長向按尺寸、形狀、質量的標準規定或特殊規定截成一定長度的木段,這個木段稱為6...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