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旅游、文化、體育、養老等產業為代表的"幸福產業"蓬勃發展,在增強人們幸福感的同時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新動能,幸福產業的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幸福產業規模達到5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3%。
幸福產業的概念最初源自于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會上提出了"發展文化產業",也就是"精神文化產業",是以"幸福"為價值導向,以幸福觀為核心,為完善正確的幸福理念而形成的合理的、科學的文化產業。廣義的幸福產業較多地從消費性服務業層面進行探討,主要包括商貿服務業、市政公用事業、房地產業、旅游業、社區服務業和體育產業。綜合幸福文化、消費性服務業的雙重認知以及個人精神層面和日常生活質量的訴求可以看出,幸福產業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幸福產業的支撐。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第十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了"旅游、文化、體育、健康、幸福產業"五大幸福產業的概念。隨后,國務院出臺國辦發201685號文,明確幸福產業的主要范圍為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和教育六大產業,由于與人民的生活品質、生活福祉息息相關,所以也被稱為幸福產業。
第四產業就是幸福產業,因為人生的根本追求是幸福,因為追求富裕就是追求墮落,因為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可以給人民帶來更多和諧持續的幸福,所以人類應該大力發展精神文化產業。
追求幸福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近年來,以旅游、文化、體育、養老等產業為代表的"幸福產業"蓬勃發展,在增強人們幸福感的同時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新動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
目前我國幸福產業行業處于成長期階段,因為幸福產業行業技術處于發展階段,產品競爭力強,目前市場上未形成正真潮流階段,但是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幸福的追求,同時國家對幸福產業的政策的支持,市場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長。
幸福產業建設是世界和諧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地球本身擁有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我們任由經濟高速發展,最終只能加速地球資源的枯竭,只能加速人類的生存危機。物質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嚴重地造成了地球水
資源的日益匱乏,可采能源的日益減少,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以及溫室效應愈演愈烈等等的惡果,因此,為了地球的未來,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必須減緩物質經濟建設的步伐,大力加強精神文化的建設,力求在較短時間內,把精神文化建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從人民幸福的角度來看,人民幸福的獲得更多的來源于精神文化方面,所以,大力發展精神文化建設,對于人民幸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1年10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了我國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體現了總書記的大國情懷和對世界各國發展的關心。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建議用國民幸福指數(GNH)來代替現在國際通用的GDP,以期更好地反映社會進步和國民獲得感、幸福感。據2020年"世界幸福指數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大陸地區的幸福排名排在了第94位。這和我國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相稱。通過對我國人民獲得感的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伊斯特林稱之為 "幸福悖論"的現象,即綜合獲得感指數并沒有隨物質財富的增長而顯著提升。
我國幸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可以極大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綜合獲得感。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許多國家,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并不一定能顯著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幸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廣泛討論的重要話題,也引起了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50年,我們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幸福是21世紀的主要議題之一,"人民幸福不幸福、人民滿意不滿意"是黨和政府在新時代不斷努力的方向,也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貫徹落實和具體體現。
近年來,以旅游、文化、體育、養老等產業為代表的"幸福產業"蓬勃發展,在增強人們幸福感的同時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新動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
圖表:2020-2022年幸福產業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根據中研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得知,近年來,以旅游、文化、體育、養老等產業為代表的"幸福產業"蓬勃發展,在增強人們幸福感的同時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新動能,幸福產業的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幸福產業規模達到5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3%。
農村發展幸福產業側重點應有區別。擁有不同資源優勢鄉村,首先應發展可以展示自己特長的幸福產業,由此出發,帶動其他幸福產業與相關產業發展,以促進村莊居民幸福度的提升。
鄉村振興,應"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并的思路,分類推進鄉村振興,不搞一刀切"。發展幸福產業,也應遵循此思路,探索資源不同的鄉村幸福產業發展路徑。
(一)傳統旅游資源豐富的鄉村:著力推進特色旅游業發展
1.傳統旅游景區鄉村。傳統旅游景區鄉村(村莊)主要歸類特色保護類村莊。指的是特色景觀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村落(古村落),以及歷史文化村。
傳統旅游景區鄉村可以根據當地自然風光、鄉土文化與特色人文環境等資源稟賦,建設內涵豐富、功能完備、特色鮮明多樣化的鄉村休閑旅游區,著力根據村落實際推進幸福產業落地生根。
(1)自然風景區周邊鄉村休閑旅游區。依托特殊的景川風貌,如俊山、秀湖、近海、綿延草原濕地等,發展景區延展生態游、景觀游以及配套的森林人家、休閑農莊以及生態體驗、健康氧吧、近海垂釣等業態。
(2)民俗民族風情鄉村休閑旅游區。全力扶持并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做優民族特色風情旅游,展示濃郁地域特色民俗習禮、特色美食、地域服飾、古風古韻,吸引八方來客駐足體驗,并通過來客微信、微視頻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信息擴散,吸引更多游客。
(3)傳統農區鄉村休閑旅游景點。依托現有特色稻田(麥田、高粱景觀地等)、花海、梯田、茶園、湖泊等風光,組織景區村莊合作發展特色動植物觀賞、奇特景觀農業等業態。
旅游景點特色保護村莊,尤其要注重旅游產品的特色設計,并進行有效質量監管。旅游景點附近各村莊在開發旅游產品,增加客戶旅游體驗上要根據客戶需求與本村、本地區的特色不斷探索??梢蚤_發多元化區域特色化旅游文化收藏品、紀念品;可以做富有特色可留存珍藏影像的拍攝服務,可以完善特色的民宿接待,開發特色的食品等。開發"旅游+"多元化產品較好的鄉村,如廣東省廣寧縣竹海大觀景區周邊地區,景區目前有104萬畝,散布多個村落,各村落大力開發竹子系列手工藝品、竹子飲食產品,開展竹子節招商活動,以竹子主打的特色產品有數十種。旅游區周邊各村莊產品可以各異,但應堅持質量第一。為此,應開展質量監管(尤其是食宿產品質量監管),需要政府、行業部門主動介入,定期檢查并完善糾錯督導機制。
2.城市郊區村。這類村莊主要指城郊融合類村莊,應圍繞城區居民就近休閑旅游消費需求,開發多樣化服務產品。
城市郊區村,指城市近郊及縣域內城鎮附近村莊。城郊融合村,文脈資源豐富,應圍繞城區居民的就近消費需求,開發鄉村資源,做優近郊休閑旅游的系列產品,比如特色餐飲(農家樂、土味餐廳)、健康養生(假日垂釣、觀光、氧療),以及養老地產(假期旅館、商業養老房)、農活體驗服務(共享農莊、共享農事)等。
郊區農村的便捷性成為城市居民周末休閑的主要去處。因此針對城市短線旅游旅客,開發特色的旅游資源,對發展郊區農村特色旅游產業尤為重要。目前,較為火爆的郊區農家樂特色餐飲、農事觀光、設施農業體驗服務,以及周末度假的旅游賓館或養老地產等,對城市居民,特別是年輕白領、退休一族等有很大新引力。但如何更有效開展都市郊區的旅游服務,讓全民休閑旅游成為大城市資源要素常態化溢出,推動其周邊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渠道,需要政府之間開展有效的合作,更需要農村旅游經營戶(農村居民),以及農業、旅游相關企業通力合作,研究市場,研究城市居民旅游的吃住行偏好與變化規律,有效增加供給??梢赃\用大數據手段對到近郊旅游的游客消費者行為習慣進行細致分析(政府公共服務部門應施以援手,支持、幫助數據收集與處理),根據數據分析出的本地游覽顧客習慣對進鄉村游客進行精準接待、精準服務。同時應規范市場服務,樹立誠信經營風氣,防止旅游消費(服務)中的欺瞞拐騙、誘導欺詐消費行為發生。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為改善鄉村基礎設施薄弱、居住環境差的現狀,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全國各地持續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
查看詳情
縣域經濟研究報告_2023-2028年中國縣域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_2022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1...
信創研究報告_2023-2028年中國信創行業發展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_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7.6萬億元,G...
幸福產業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順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服務消費型需求,也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開年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國家統計局3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社會消費...
第一節 電子競技游戲用機箱的基本概況一、電子競技游戲用機箱的定義電腦主機是網絡技術中關于發送與接收信息的終端設...
一、全球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情況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消費國,玉米產量占全球玉米總產量的40,中國占20。美國每年用...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