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型生態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由人、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型的發展模式。在生產投入方面,合理減少輸入端的物質能量投入,生產規模的擴大不能依靠物質的高投入,重點放在資源的利用效
循環經濟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本質上是一種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基本路徑。
循環經濟型農業一般認為,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應用就是生態農業。最典型的是以沼氣為紐帶的各種模式的生態農業。如,“豬——沼——果”、“豬——沼——茶”、“豬——沼——菜”、“豬——沼——瓜”、“豬——沼——糧”及傳統的桑基魚塘等等。這只是一個方面。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運用有一個更廣闊的領域,其實質就是循環經濟四個原則在發展生態農業上的運用,稱之為循環經濟型生態農業。
開展立體種植、林下養殖、循環農業等新型產業業態開發,以蔬菜、水果、乳制品、河蟹等消費品類創新為主,創造新消費形式,滿足新消費需求,形成促進產業提升的新動力,逐步帶動肉、蛋、菜、奶、魚等聯動升級。以生態、文化、創意為引導,以農事體驗、創意農業為主要特征,深化農業+文化+旅游,打造食用菌為載體的文化創意和養生休閑示范園區,形成食用菌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農業循環經濟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農作物秸稈是農田生態系統中可直接利用的有機物料,秸稈還田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重要作用。秸稈及時粉碎還田有利于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利用及營養元素的釋放,可為后茬作物提供及時有效的養分。為節約成本、不誤農時,小麥聯合收割機需加裝秸稈粉碎還田裝置,收獲小麥的同時將秸稈就地切碎,均勻地拋撒在地表并形成覆蓋,直接免耕、旋耕后播種玉米或進行水稻插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城市、園區、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了多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通過切實推動農業循環經濟,全面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形成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的“五化”利用模式。比如,早在2016年,貴州省就提出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的15種產業,2022年綠色經濟占比超45%。江西省等地推行從規劃到消費等多方面的循環經濟發展任務,探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目前,我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4,長江以南地區總水量多而耕地少,長江以北水資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國的華北和西北地區,干旱少雨,嚴重缺水。我國人均耕地不足1.5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因此,在目前這種狀況下,靠大規模增加農業循環經濟資源投入來滿足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是不現實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發展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循環經濟。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循環發展成效顯著,節水節地節肥節藥取得較大進步,農林廢棄物回收利用水平提升較大,但從整體上看,農業循環發展的基礎仍較為薄弱,制約因素主要有法規標準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到位、科技支撐不足、資源化成本較高、市場主體參與意愿不足等。
未來一段時期,推進農業循環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推進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生產過程清潔低碳、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廣泛開展試點示范、壯大農業循環經濟等方面。對此,應通過理順管理體制、補齊法規短板、提升政策制度、強化科技支撐、推廣典型模式、鼓勵多方參與等措施,完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循環型生態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由人、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型的發展模式。在生產投入方面,合理減少輸入端的物質能量投入,生產規模的擴大不能依靠物質的高投入,重點放在資源的利用效率上,大力開發新能源,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使用。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我國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紙、廢鋼利用量分別達到6000萬噸和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在農業領域,通過加強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利用、推行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農業循環經濟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農業循環經濟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報告對我國農業循環經濟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農業循環經濟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農業循環經濟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
查看詳情
2022年,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達39億噸、同比增長4.7%。全年開行中歐班列1.6萬列、16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9%、10%;...
在我國企業結構中,中小微企業占比高達90%,是我國經濟韌性和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當前強化金融支持遇困行業企業渡過...
有別于傳統戶外廣告,高鐵媒體和乘客之間處于一種“捆綁式”“隨身性”的移動關系,乘客是無法主動避開高鐵媒體廣告的...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旅游”作為體驗式文化教育與旅游跨界融合的新業態,是文旅市場的新藍海。從融合發展的角...
近年來,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下,車企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快速增長,隨著我國電池廠商新建產能得到逐步釋放...
化工產品作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上游原材料,下游涉及消費、地產、汽車等細分領域,需求受宏觀經濟景氣度影響而波動。根據...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