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爾夫球場建設歷程
早在197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在接見日本客人時就提出,可以考慮建設高爾夫球場,為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提供休閑、度假的場所。
1982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申報立項,9月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開始動工,是新中國第一家申報立項建設的球會。
1984年8月24日,由霍英東、鄭裕彤等出資創建的中國內地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對外開放,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內地第一座高爾夫球場,戴耀宗為第一任總經理。榮高棠在開業儀式揮出了新中國第一桿。這標志著現代高爾夫球運動在中國的起步,填補了中國高爾夫的空白。12月,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正式立項。
1985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正式開桿,成為中國第一家與外商合作經營的高爾夫俱樂部;
1990年,8月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管理的高爾夫俱樂部--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開業,開創了自營高爾夫球場的先河。
1992年,12月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成立。
從1984年到1994年為發展的第一階段,這期間我國只建造少數幾家高爾夫球場,打球的人也以外籍人士為主,球場多集中在沿海地區。1995年之后,是高爾夫球場的迅猛發展時期,球場建設數量猛增,而且各具特色的球場也開始出現。
1996年,全國首個9洞燈光球場在深圳沙河高爾夫球會點亮。成都雙流口川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開業,為中國西南第一家。
到了1998年,深圳名商高爾夫球會建成18洞燈光球場,成為中國第一家可供夜間打全場的球場。
當全國各地興建高爾夫球場的浪潮涌起時,深圳高爾夫人敏銳地看到球場用途單一、沒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功用,在2001年4月18日,建成了全國第一家航空港高爾夫球場--深圳航港高爾夫球場,引領和倡導了高爾夫球場用地的靈活性與多元化。 2002年,深圳市政府決定,在深圳建立三個公眾高爾夫球場。同年11月,全國第一家公眾球場--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正式開業,為推動深圳乃至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大眾化邁出了第一步。
2004年政府下達指令要求全面禁止高爾夫球場新建以保護耕地。此后,政府并多次出臺政策規范高爾夫球場建設。2014年,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并以2015年6月30日為限,要求對現存高爾夫球場進行分類清理。
數據顯示,國內高爾夫設施2009年至2014年持續增長,2015年銳減100家。在國家2014年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實施后,2015年全國有108家高爾夫設施全年都未能營業。
2017年1月,國土部發布的《國家部委聯合公布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結果》顯示,中國共有高爾夫球場683個,其中111個球場被責令取締,18個球場被責令退出,47個球場被責令撤銷,507個球場被要求整改。
截至2020年底,全國高爾夫球場總數從原來的689個減少到449個,各種方式關停的球場共240個(含取締132個、退出18個、撤銷47個、主動關閉43個),各種方式關停的球場占球場總數的34.8%。2021年減少到430個,正常營業的有331家。
二、高爾夫場地投資規模
標準球場的總長為5943~6400m,寬度不定,具體視球洞的多少而異,建設一個高爾夫球場投資也就不能確定,需要同選定的方案來預算。
建設一個高爾夫球場影響建設投入的首先是土地價格、會所配套費用,即使拋開這些不說,僅就球場建設費用,其主要構成就有設計費、土方、造型、排水、噴灌、鋪沙、植草、沙坑沙、球車道、農機房以及維護設備的購置等幾大塊而這幾方面會因球場地點、地理條件、定位的不同而很難一口說出一個大致的價格.建設一個高爾夫球場,第一個步驟就是設計,設計決定球場的靈魂,目前,球場的設計師主要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南非等地,不同的設計師價格相差很大,從30多萬美元到200萬美元甚至更高不等。
高爾夫球場一般設在丘陵地帶的開闊緩坡地上,占地65~75公頃,視球洞的多少而異。高爾夫球場-殷包括會館、標準球場、練習場及一些附屬設施,球場的主要規格有9洞和18洞等,需根據場地和球會要求決定.正規18洞球場劃分為18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場地,每塊場地均由發球臺(開球臺)、球道、果嶺和球洞組成。標準球場的總長為5943~6400m,寬度不定,球場四周應有界線,關鍵地段設有界樁。
場地及各種配套設施齊備的話(會所、酒店、練習場、網球場、游泳池、停車場、專賣店、桑拿、中西餐廳、會議中心、別墅區及其他各種配套娛樂設施等等)目前投資大概在3-5億人民幣。
2004年國家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明確提出,“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至有關新的政策規定出臺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一律不得批準建設新的高爾夫球場項目。”?
而且,隨著國家各部委對于高爾夫球場的清理整頓,高爾夫球場數量在不斷減少。據統計,我國高爾夫球場數量曾經達到689個,2017年1月有683個。但從國家11部門聯合整治之后,數量出現了銳減的局面,2020年底,高爾夫球場數量減少到449個,相比之前少了240個。2021年,我國高爾夫球場數量再次減少到430個。
從數據來看,近幾年的高爾夫球場建設工作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國家的整頓是為了高爾夫行業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空間。畢竟,整治了亂象,高爾夫行業發展就減少了一部分的阻力。未來高爾夫產業能夠更健康更穩健地持續前進,為我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高爾夫練習場建設數量
一般來講,高爾夫練習場與高爾夫球場是配套建設的。由于目前國內政策還沒有放開,因此,在高爾夫球場停滯的情況下,室外的高爾夫練習場建設數量同樣是處于停滯狀態。
但目前,我國的高爾夫練習場似乎迎來了轉機。2021年12月2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廣東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實施意見》。在廣東省的這則《實施意見》中,多年未被提及的高爾夫,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作為其中的重點任務之一,“統籌用地規劃,挖掘存量用地”一條中鼓勵利用閑置空間資源、荒地等建設健身廣場、綜合運動場、小型足球場、高爾夫練習場。
由于中國對高爾夫球場用地限制管理,所以首先以高爾夫練習場做為突破口應當是上選。因此對目前中國高爾夫練習場的現狀及分布進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室內高爾夫(包含模擬器)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比較好的方向。相比起高爾夫球場大多處于郊區,室內高爾夫和模擬器的建設則可以臨近市區,甚至在鬧市區都是可以的。相信可以吸引較多的高爾夫愛好者在業余時間進行練習。
五、高爾夫球場地區分布
我國高爾夫球場分布較為分散,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與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2017年,中國高爾夫球場為496家,高爾夫球場數量排名前三的區域為廣東、北京和海南,球場個數分別為77、54和45家。2021年正常營業的331家球場中,廣東、北京和海南依然排名前三,球場個數分別為59、44和30家。
圖表:2021年中國高爾夫球場分布情況(331家)
?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