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充電樁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充電樁+商品零售+服務消費”模式,“充電APP+云服務+遠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車廠商+設備制造商+運營商+用戶”模式。電改放開后,充電設施建設實現市場化,民營資本等有望進入,而充電樁企業具備熟悉市場的優勢,同時轉向下
充電樁,功能類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墻壁,安裝于公共建筑(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內,可以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為各種型號的電動汽車充電。充電樁的輸入端與交流電網直接連接,輸出端都裝有充電插頭用于為電動汽車充電。充電樁一般提供常規充電和快速充電兩種充電方式,人們可以使用特定的充電卡在充電樁提供的人機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進行相應的充電方式、充電時間、費用數據打印等操作,充電樁顯示屏能顯示充電量、費用、充電時間等數據。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_T_4754-2011)的分類標準,充電樁所屬行業可歸類為:C制造業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C382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C3829其他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
目前,我國充電樁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充電樁+商品零售+服務消費”模式,“充電APP+云服務+遠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車廠商+設備制造商+運營商+用戶”模式。電改放開后,充電設施建設實現市場化,民營資本等有望進入,而充電樁企業具備熟悉市場的優勢,同時轉向下游環節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也將充分顯現。隨著各界資本紛紛進入充電運營領域,設備企業+資本進行的轉型將帶來各種運營模式的創新。當前,我國充電樁行業的創新商業模式有常州眾籌模式、“電樁”模式、PPP模式、特銳德模式、華貿中心模式等等。另外,目前國際主流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有三種,分別是政府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電網企業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汽車廠商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
充電樁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目前看來,政府以及電網、民營資本、汽車企業等多個渠道均有資金注入這個業務。但充電樁業務仍需探索明朗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充電設施的建設中。作為推動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充電樁是我國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水平持續提升,將倒逼相關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與完善,充電樁行業將進一步發展與擴張,市場前景廣闊。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中國充電樁行業市場規模能突破1000億元的水平。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充電樁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第四章 中國充電樁行業運行現狀分析
第一節 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概況及特點
觀望期(2010年及以前):2009年1月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于2009年1月共同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然而,科技部《“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程2010年工作報告》顯示,2010年25個城市新增新能源汽車5888輛,2009-2010年合計約1萬輛,其中電動汽車僅2842輛。在這一階段,充電設施建設主體——國家電網主要進行集中式充換電場站建設,截至2010年共建設充電站76座,充電樁1122個,樁車比僅約10%。
快速增長期(2011-2012年):充電站和充電樁數量快速增長,尤其是2011年充電樁保有量由2010年的1122個增長至6800個,年增長率超過406%。樁車比逐年提高,2012年達到54.9%(EVI統計的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數量均偏低,樁車比為70.1%,有一定出入),呈現出充電設施超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態勢。
回落期(2013年):2012年是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推廣工作的最后一年,由于推廣成果遠遠落后于預期(原計劃至201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加上充電站盈利模式尚未明晰,大部分充電站處于虧本運營狀態,充電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回落。2013年新增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數量分別為68座和4872個,同比增長分別為-75.9%和-55.1%。
重新加速期(2014年):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充電設施建設。政策方面,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兩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確定,加速了各地充電設施建設規劃的集中出臺;市場方面,201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尤其是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的爆發式增長,催生了充電設施需求的增長,2014年充電站和充電樁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82.4%和72.1%。
2015年及以后:充電設施建設將大幅提速。《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及《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等重磅政策的密集發布,以及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唐、江淮iEV5、眾泰及北汽EV200等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車型的上市,驅動充電設施在2015年迎來第二次超前建設。
早在2017年,新能源樁車比(充電樁與車輛數量之比)已經從2015年的1:12提升到了1:3.8,這就意味著平均不到4輛新能源車共用1個充電樁。而在目前,新能源充電樁的數量依舊在飛速地提升中。按照國家發展規劃,2020年將有480萬個充電樁落地,這當中投入的金額為1440億元。
2018年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藍天偉業、萬幫充電等充電設施運營龍頭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一家合資公司——河北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成為能夠接入全國90%以上充電樁的平臺。這次“國家隊”與民營龍頭玩家的合作,或許意味著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行業正展開一輪整合大潮,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近幾年,中國私人充電樁數量超過公共類充電樁數量。
受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驅動,中國充電樁需求快速增長。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終端銷量和滲透率高速增長,配套設備充電樁需求快速增長。且我國人口密度大、高速公路里程長的人口及道路特點對國內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數量以及充電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規劃明確充電樁建設目標,為各省市充電樁行業發展提供重要動力。2022年1月2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可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隨后,31個省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規劃為中國充電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其中北京、廣東、上海、海南等省市明確規劃了2025年充電樁建設規模,進一步推動中國充電樁行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需求。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521萬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310萬輛,車樁比為2.5:1。從增量角度看,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車樁增量比為2.7:1。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65.1萬臺,同比上升91.6%,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194.2萬臺,同比上升225.5%。公共充電樁占比下滑至34.5%。從電流類型來看,公共充電樁直流占比為42.4%。
二、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接口標準待統一,成本支出巨大,影響了充電樁行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國際上最主要的充電標準有兩種:CCS和CHAde-MO,前者是歐美國家通行的直流快速聯合充電標準系統(Combo Charg-ing System,簡稱CCS);后者是日本電動汽車協會和日本電動車充電協會推出的標準。這也是美國市場目前在使用的兩種直流快充標準。就目前而言,日本標準CHAde-MO的勢頭很猛,除了日系車在美國的高占有率直接帶動了CHAdeMO標準的使用,日本政府的推廣力度也大大加強了日系充電標準的接受度。而歐盟也從最初的打壓,到不得不接受。
也就在CHAdeMO與CCS爭奪誰是國際標準進行如火如荼之季,我國充電國標卻遲遲未能出臺,這不可避免地導致國內已經建成的大批充電樁因為充電接口的不兼容而利用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且導致提前布局的相關經營企業盈利情況不容樂觀。
充電樁屬于公共設施,牽涉多個利益相關方,投入大,產出少,其實更適合壟斷企業運營。充電樁類似于電信行業的基站,投資成本巨大,它只有覆蓋更多的用戶,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更改接口標準不僅是對單一的接口部件作出改變,由于各種標準的接口直徑不同,差之分毫就可能出現安全隱患,因此往往需要將整塊鐵板拆下來重新安裝,人力費和材料費都是新增成本。針對快充充電機改造還要對充電設施內部的電纜、配電設施進行多方調整,這個成本不亞于重新投資。
純從數字角度來看,中日聯合能取得壓倒性優勢,即使相對傾向歐洲立場的美國,在中日新標準成為事實上的世界標準之后,很可能也會采用中日新標準。
2、國內低端生產企業的惡性競爭制約了電源、充電樁行業的發展
我國低研發能力、低創新能力及低制造能力的電源、充電樁生產企業過多,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這些企業往往通過惡性的價格競爭獲取市場,價格戰的結果使得電源、充電樁行業利潤普遍降低,企業積累利潤的速度減慢,致使裝備升級和研發投入不足,企業發展缺乏后勁。
3、研發投入不足,產業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我國目前電源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且由于資金和技術實力不足的限制很難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企業開展新產品的深入研究和開發動力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導致電源行業技術含量提升緩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充電樁行業的發展。
三、新能源汽車仍存在“充電慢”的核心痛點
隨著整車帶電量和續航里程提升,充電便利性成為制約電動車使用體驗提升的一大因素。以部分熱銷純電動車型為例,支持快充的純電動車平均理論充電倍率約為1C,即實現SOC30%-80%(StateofCharge,即荷電狀態,用來反映電池的剩余容量)需要充電約30分鐘。而在實踐中,大部分純電車實現SOC30%-80%需要充電40-50分鐘、僅可行駛約150-200km,“充電慢”依然是純電動乘用車行業的核心痛點。
四、高壓快充已成為充電難題的重要解決方案
為提升消費者充電體驗,可通過繼續改善車樁比,或大幅縮減充電時間,來滿足消費者快充的需求。而在快充方面,目前兩條技術路線:提高充電電流和提升充電電壓。從不同的實踐來看,高壓快充能夠在更寬范圍內實現最大功率充電,更能匹配未來快充需求:
1)大電流路線:推廣程度低,對熱管理要求高。根據焦耳定律(公式Q=I2Rt),電流的提升將大幅增加充電過程中的熱量,對散熱要求很高,例如特斯拉大電流快充方案,其V3超充樁峰值工作電流超過600A,需要使用更粗的線束,同時對散熱技術要求更高,且僅能在5%-27%SOC實現250kW最大充電功率,高效充電并非全程覆蓋。目前國內車廠并沒有在散熱方案上做大幅定制化改動,且大電流充電樁很大程度上依賴自建體系,推廣成本高。
2)高電壓路線:是目前車廠普遍采用的模式,可兼顧降低能耗、提高續航、減少重量、節省空間等優點。目前受限于硅基IGBT功率器件的耐壓能力,車企普遍采用的快充方案是400V高壓平臺,即以250A電流可以實現100kW的充電功率(100kW功率充電10min可行駛約100km)。自保時捷推出800V高電壓平臺后(實現300KW功率,高壓線束減少一半),此后各大車企開啟對800V高壓平臺的研究與布局。800V電壓平臺相較于400V平臺,工作電流更小,進而節省線束體積、降低電路內阻損耗,變相提升了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
五、中國充電樁行業商業模式分析
目前,我國充電樁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充電樁+商品零售+服務消費”模式,“充電APP+云服務+遠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車廠商+設備制造商+運營商+用戶”模式。
電改放開后,充電設施建設實現市場化,民營資本等有望進入,而充電樁企業具備熟悉市場的優勢,同時轉向下游環節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也將充分顯現。隨著各界資本紛紛進入充電運營領域,設備企業+資本進行的轉型將帶來各種運營模式的創新。當前,我國充電樁行業的創新商業模式有常州眾籌模式、“電樁”模式、PPP模式、特銳德模式、華貿中心模式等等。另外,目前國際主流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有三種,分別是政府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電網企業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汽車廠商為主導的充電樁運營模式。
充電樁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目前看來,政府以及電網、民營資本、汽車企業等多個渠道均有資金注入這個業務。但充電樁業務仍需探索明朗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充電設施的建設中。
目前全球充電樁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借力電改,批發+零售電力盈利模式;中規中矩,收取充電服務費盈利模式;換個思路,瞄準停車市場藍海模式;開放思維,充電服務生態系統盈利模式;眾人拾柴,眾籌建樁;美國的免費充電樁模式等等。
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以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電氣設備、電力設備、電源設備制造為主業,以電源及充電樁產品應用中先進的解決方案系統集成、制造技術為保障,以為國內外電源及新能源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為補充,實現銷售以獲取利潤。
在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行業還提供電源產品及充電設備。行業的商業模式整合了的研發能力、可靠的質量控制、穩定的顧客資源,保障行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一)行業的經營模式行業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企業戰略業務核心,利用產品和技術優勢,與產品用戶保持穩定的伙伴關系,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圍繞新能源電動汽車生產使用的各種測試、生產電源設備以及充電設備進行產業分布。
行業在經營模式上,借鑒阿米巴經營模式(把行業細分成所謂“阿米巴”的小集體,并委以經營重任,從而培育出許多具有經營者意識的領導者)等先進經營模式,結合行業實際情況,為更進一步解放發展生產力,力求全員參與經營,形成了具有行業本身特色的經營模式。
行業內部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按照業務流程設置崗位節點,以需求供給關系確定組織架構,即每個崗位節點即為上個崗位節點的供給方,同時也承擔著下一個崗位節點的需求任務。
(二)行業的銷售模式行業產品的銷售采用“訂單銷售”模式。行業銷售中心簽訂銷售合同,合同簽訂后,銷售中心根據合同,編制產品制造單,下發到品保部、采購部、事業部,各部門根據產品制造單的要求制定各自的作業計劃并實施,保證產品如期按時完成。生產完成由品保部終檢,產品合格后,通知銷售中心,銷售中心聯系物流部門進行產品發運。
(三)行業的盈利模式行業通過研發、生產滿足客戶要求的電源、充電樁產品實現業務收入。盈利增長點來自于產品加工增值,行業通過優良的產品品質和良好的服務,保障了行業穩定的客戶群和穩步增長的業務收入。
1、改進工藝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行業通過不斷改進產品的加工工藝流程,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廢品率,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及固定成本費用,進而提升利潤空間。
2、利用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行業主要的競爭優勢就是技術優勢、研發優勢,行業能夠利用自身優勢,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在出售產品的同時,取得超過產品本身的超附加值,從而提升行業的整體效益。
3、爭取政府科技攻關項目,取得政府科技資金的支持行業具備較強的研發實力,已完成多項政府科技創新項目,取得了政府科技資金的支持。隨著國家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加大,有研發能力的優秀企業,必將會繼續得到政府科技基金的支持。行業將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爭取更多政府科研項目資金的支持。
第二節 充電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充電樁行業投資現狀
1、充電樁投資規模分析
充電樁行業投資分為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兩大類。因私人購車比重提高,私人充電樁建設投資占比提高。2020年受“新基建”政策推動,充電站與公共充電樁新增數量大幅增長,行業投資規模顯著回升,2022我國充電樁投資規模達到了369.09億元,其中公共充電樁投資規模大幅增長至281.66億元,私人樁投資規模增長至87.43億元。
2、充電樁檢測投資規模分析
由于新基建的提出,充電樁成為助力國家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充電樁投建速度有望加快,整體充電樁制造市場呈現周期向上的特征。同屬于新基建范疇內的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都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從而帶動充電樁建設,加速推動充電樁行業發展;窗口期也將縮短,優勝劣汰即將加速。2022年充電樁檢測投資規模達到89.2億元。
二、充電樁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充電設施市場規模分析
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繼續高速增長,年增長數量達到260萬臺左右,累計數量約520萬臺。
2、充電樁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2020-2022年中國充電樁行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對于推廣發展新能源汽車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國新能源充電樁行業市場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7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18.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2.2%。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809.6億元。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超預期增長,充電樁產業鏈有望迎來風口,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欲了解更多關于充電樁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充電樁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充電樁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充電樁,功能類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墻壁,安裝于公共建筑(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內,可以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為各種型號的電動汽車充電...
查看詳情
2023化工機械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近年來,像醫藥保健品、電子化學品、特種聚合物、復合材料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發展十分迅...
自助餐行業市場多大?引領了一個自助餐時代的“金錢豹”,早在2017年就落寞關停。而與金錢豹一樣,不少曾令人“高攀不2...
科技旅游行業現狀如何?在旅游與通信科技融合的進程中,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文化和旅游部頂層設計,聯手牽頭,實現了兩5...
光電傳感器行業投資前景如何?由于光電傳感器對紅外輻射,或可見光,或對二者都特別靈敏,因而就更加容易成為激光攻擊C...
海參行業市場多大?海參的養殖方式包括野生養殖、底播養殖、圍堰養殖、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等五大類。其中,前四種養殖2...
近年來,由于各類新興技術與消費電子產品的融合,不僅使得以筆記本電腦為代表的電子產品的出貨量回歸上升趨勢,而且加速,...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