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具備增效與節能的優勢,有望在中高壓環節實現對硅基材料器件的替代;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需求激增,行業產能擴張催生百億級設備市場。
在高性能和低能耗半導體器件驅動下,半導體材料經歷四次更迭。半導體材料是制造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電子材料,是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伴隨下游應用日趨復雜化和精細化,高性能及低損耗的半導體器件需求成為半導體研究的重要方向,驅動半導體材料經歷四次更迭:
1)第一代元素半導體材料:硅(Si)、鍺(Ge)。20世紀50年代興起,取代了笨重的電子管,奠定了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微電子工業的基礎,廣泛用于信息處理和自動控制等領域。
2)第二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20世紀90年代興起,突破硅在高頻高壓及光電子領域的局限,開拓了移動通信和以光纖通信為基礎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產業,多用于發光電子器件以及通信基礎設備。
3)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碳化硅(SiC)、氮化鎵(GaN)等。近10年逐漸興起,具備大帶隙、大載流子漂移速率、大熱導率和大擊穿電場四大特性,全面突破材料在高頻、高壓、高溫等復雜條件下的應用極限,適配5G通信、新能源汽車、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對節能減排、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將發揮重要作用。
4)第四代超禁帶半導體材料:氧化鎵(Ga2O3)、氮化鋁(AlN)、金剛石以及銻化鎵(GaSb)、銻化銦(InSb)等。近5-10年被提出,在第三代半導體基礎上實現進一步提效降本,以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為驅動力,目前處于科研與產業化起步階段。
表:不同代際半導體材料應用領域不同
高功率+高頻率+高溫+高電壓,第三代半導體(SiC和GaN)物理性能優異。第三代半導體作為寬禁帶材料,具有四大特性:大帶隙、大載流子漂移速率、大熱導率和大擊穿電場,做成的器件對應有四高性能:高功率、高頻率、高溫和高電壓,制造的裝備系統對應有四小優點:小能耗、小體積、小體重和小成本(暫未實現)。在半導體照明、新一代移動通信、能源互聯網、高速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SiC和GaN應用各有側重,SiC為寬禁帶核心材料。SiC和GaN是應用最廣、發展最快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光電子領域主要是GaN的應用,涉及LED、LD及光探測器,熱門賽道是Micro-LED和深紫外LED。1)電力電子領域:SiC適合中高壓,GaN適合中低壓,二者在中壓領域競爭(650-1200V,汽車和光伏),熱門賽道是SiCSBD、MOSFET和GaNHEMT等。2)微波射頻方面:SiC基GaN-HEMT已占據5G基站功率放大器半壁江山。現階段,SiC質量遠高于GaN,占據了近90%的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市場。
SiC不同晶體結構性能各異,4H-SiC綜合性能最佳。SiC由于C原子和Si原子結合方式多樣,有200多種同質異型晶體結構,其中6H-SiC結構穩定,發光性能好,適合光電子器件;3C-SiC飽和電子漂移速度高,適合高頻大功率器件;4H-SiC電子遷移率高、導通電阻低、電流密度高,適合電力電子器件。4H-SiC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商品化程度最高、技術最成熟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制造高壓、高溫、抗輻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理想材料。SiC的熱、物理、化學性質很穩定:熱導率[84W/(m·K)超過銅,約為硅的3倍;禁帶寬度約為Si的3倍,擊穿電場強度高于Si一個數量級,飽和電子漂移速度是Si的2.5倍,2000℃時導電性與石墨相當;耐腐蝕性非常強,表面SiO2薄層防止進一步氧化,室溫下幾乎可以抵抗任何已知的腐蝕劑。
SiC功率器件主要包括二極管和晶體管,有望實現對硅基器件的替代。功率器件主要用于電力電子設備電能管理,由于Si硅材料物理性質限制,依靠Si器件完善來提高裝置和系統性能的潛力有限,而SiC功率器件由于出色的高壓、高頻、高溫和低損耗性能,非常具有應用前景。SiC功率器件按類型主要可以劃分為功率二極管和功率晶體管,功率二極管有三種類型:肖特基二極管(SBD)、PiN二極管和結勢壘控制肖特基二極管(JBS);功率晶體管主要包括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結型場效應管(JFET)、雙極性晶體管(BJ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和晶閘管(Thyristor)。二極管、MOSFET和IGBT是應用最廣泛且性能指標先進的功率半導體,SiC-SBD于2001年開始商用;SiC-MOSFET于2010年開始商用,已經是SiC功率器件最大市場;SIC-IGBT由于研發起步晚,目前尚未實現產業化。
SiC-SBD替代目標為高壓(≥600V)的硅基快速恢復二極管(Si-FRD)。SiC-SBD與Si-SBD結構基本相同,本質是金屬和半導體材料接觸時,在界面半導體處的能帶彎曲形成肖特基勢壘,因此SiC-SBD繼承了Si-SBD的優點:TRR高速性、低恢復損耗、反向電流小、可實現小型化和高頻工作等。由于SiC材料耐壓、耐高溫,SiC-SBD基本不存在溫度依賴性,還將SBD應用范圍從250V提升到1200V,部分產品電壓達到1700/3300V。SiC-SBD僅電子移動產生電流,Si-FRD利用PN結二極管通過電子和空穴(孔)產生電流,關斷速度慢、TRR特性較差且損耗較大。現階段,SiC-SBD在部分高壓硬開關拓撲的應用中(通信/服務器/工業/汽車AC-DC電源換流二極管,變頻器/逆變器續流二極管等)對Si-FRD形成替代,SiC-PiN和SiC-JBS相比硅基器件耐壓性、耐高溫性和高頻性等更好。英飛凌、羅姆、科瑞和意法半導體產品種類占比達53%,國內已實現600V~1700VSiC二極管產品批量銷售,代表企業為中電科55所、泰科天潤、世紀金光、國聯萬眾等。
SiC-MOSFET替代目標為高壓(≥650V)的Si-MOSFET和IGBT。MOSFET是通過給金屬層(M-金屬鋁)柵極和隔著氧化層(O-絕緣層SiO2)源極施加電壓,產生電場來控制半導體(S)導電溝道開關的場效應晶體管(FET)。MOSFET優點在于開關速度快(幾十至幾百納秒)、開關損耗很小、穩定性高,缺點在于高壓環境下電阻增大,傳導損耗增大。在650V以上高壓下,Si材料導通電阻很大,因此常采用IGBT結構調制電導率以降低導通電阻,缺點是在關斷時產生拖尾電流,開關損耗較大。SiC-MOSFET繼承了硅基器件的優異特性,關斷損耗和導通損耗很小,同時由于漂移層更薄、導通電阻極低、耐壓性更好,不會產生拖尾電流,而且可以實現高頻驅動,有利于電路節能和散熱設備及被動設備的小型化。目前市場上共有180余款SiC-MOSFET系列產品,科瑞和羅姆產品占比達43%,擊穿電壓650V~1700V,導通電流超過100A;國內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中電科55所、泰科天潤、世紀金光、基本半導體、國聯萬眾等企業已推出產品,擊穿電壓集中在1200V。
IGBT應用非常廣泛,SiC-IGBT限于研發進度尚未實現產業化。IGBT是BJT(雙極型三極管)和MOS(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組成的復合式半導體,通過電壓驅動控制通斷(與MOSFET原理類似),IGBT擁有高輸入阻抗和低導通壓降特點,缺點在于高頻開關時損耗增大。IGBT應用范圍一般在耐壓600V以上,電流10A以上頻率1KHz以上,是電機驅動核心,廣泛應用于逆變器、變頻器等,在UPS、開關電源、電車、交流電機等領域對GTO、GTR等形成替代。SiC-IGBT作為雙極器件,在阻斷電壓增大時,導通電阻增加很小,非常適合高壓大功率領域,現階段由于研發起步晚,SiC-IGBT尚未實現產業化。
碳化硅產業鏈上下游清晰,襯底和外延是核心環節,價值量占比達70%。SiC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襯底和外延制備、中游器件和模塊制作以及下游終端應用。從成本結構上看,根據億渡數據,傳統硅基器件襯底價值量僅7%左右,核心為晶圓制造設備,占比50%;與之相比,SiC器件中襯底約占成本47%,外延約占23%,器件制造僅占到19%。
襯底市場規模增長較快,導電型襯底占多數。碳化硅襯底主要分為導電型襯底和半絕緣性襯底,主要區別在于電阻率不同,導電型襯底電阻率區間為15~30Ω·cm,半絕緣型襯底電阻率高于105Ω·cm。根據Yole數據,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全球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2.10億美元,導電型碳化硅襯底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70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80億美元,增長較快。得益于下游市場的大量需求,至2023年,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市場將增長至2.81億美元,導電型碳化硅襯底市場將增長至6.84億美元。
襯底大型化可增加單批次芯片產量和降低邊緣損耗,有望降低制造成本。目前,單片6英寸碳化硅約900-1000美元,而單片6英寸硅襯底單價在50美元以下,相差數十倍,阻礙了碳化硅產業化。碳化硅降本核心在于擴大襯底尺寸、提升長晶速度和生產良率。根據Wolfspeed數據,襯底單片尺寸從6英寸擴大到8英寸時,單批次芯片產量從448增長到845,同時邊緣損失率從14%降低到7%,大大提高了晶圓利用率。
成本降低循序漸進,8英寸襯底預計2024年開始具備優勢。襯底擴徑對生產工藝和設備要求更嚴格,8英寸襯底還存在諸多技術問題:首先是8英寸籽晶的研制,其次要解決大尺寸帶來的溫場不均勻、氣相原料分布和輸運效率問題,還要解決應力加大導致晶體開裂問題。襯底尺寸從6英寸發展到8英寸,單位面積成本首先會因為良率問題有所上升,隨著技術成熟度上升和競爭加劇而逐漸下降。根據Wolfspeed預測,8英寸襯底于2024年全面達產,單位面積制造成本相比2022年6英寸襯底降幅超過60%。根據PGCConsultancy的成本預測模型,2023-2024年碳化硅8英寸襯底開始具備經濟型;到2030年,使用8英寸襯底制作的1200V/100AMOSFET器件的成本相比2022年使用6英寸制作的同規格器件,有望降低54%(最好情況降低57%,最差情況降低50%)。
國際廠商轉向8英寸,國內主流4英寸,8英寸已展開布局。現階段,國際主流尺寸為6英寸,逐漸向8英寸發展,尺寸大型化可使邊緣損失率降低為7%,提高襯底利用率。2022年4月Wolfspeed在美國紐約州莫霍克谷的全球首條8英寸碳化硅制造設施開業。國內由于起步晚、產業化程度低,目前主要尺寸為4英寸,天岳先進和天科合達發展迅速,三安光電、露笑科技等也正加大布局力度。
表:8英寸碳化硅襯底目前僅wolfspeed投產,廠商量產時間集中在2023-2024年
襯底制備是最核心環節,難度集中在晶體生長和襯底切割。從原材料到碳化硅器件需要經歷原料合成、晶體生長、晶體加工、晶片加工、外延生長、晶圓制造和封測等工藝流程。襯底制備是最核心環節,技術壁壘高,難點主要在于晶體生長和切割;外延生長關鍵環節,影響最終器件性能。SiC晶圓制造與硅晶圓類似,通過涂膠、顯影、光刻、減薄、退火等前道工藝加工成晶圓,經后段工藝制成芯片,用于制造各類器件及模組,通過驗證后即可用于汽車、光伏等應用領域。
2016年以前,光伏切割設備領域占主導地位是以瑞士MeyerBurger公司、HCT公司,日本高鳥、小松NTC等為代表的國際廠商;激光切割方面則由日本半導體設備巨頭DISCO主導。近年來國產品牌發展迅速,國產光伏切割設備已經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目前國內碳化硅切割設備主流為金剛線切割設備,主要集中于高測股份、上機數控、連城數控、宇晶股份等國內企業;激光切割設備目前試產份額較小,主要集中于德龍激光、大族激光等國內企業。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電子信息新材料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電子信息新材料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
查看詳情
電子氣體包括電子特種氣體和電子大宗氣體,是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半導體照明、光伏等行業生產制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
充電樁可以類比加油站,是新能源汽車能源供給的重要來源,也是純電汽車能源供給的唯一來源。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
在德國海德堡市,號稱“歐洲最大的3D打印建筑”正在建造之中。這個項目的開發商稱,目前只需要兩名工人監督工程建設,...
在德國海德堡市,號稱“歐洲最大的3D打印建筑”正在建造之中。這個項目的開發商稱,目前只需要兩名工人監督工程建設,...
在德國海德堡市,號稱“歐洲最大的3D打印建筑”正在建造之中。這個項目的開發商稱,目前只需要兩名工人監督工程建設,...
質譜儀是一種終極的檢測儀器:質譜儀是用來測定物體質量的儀器,主要用來分離和檢測不同同位素。原理是將分析樣品電離...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