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已到收尾階段,國家教育戰略行動即將進入向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我國教育信息化1.0、2.0階段成效顯著,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持續豐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智慧教育”;教育部長懷進鵬在2023年2月13日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提出,發展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把提高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目標,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管理與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旨在以信息科技創新推進教學效率提升,強化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教育是國家的重要事業,也是我國一直以來重點投入的重點事業,尤其是在數字化產業發展浪潮中,教育信息化發展不斷提速。教育信息化在推動教育綜合改革,解決教育均衡及教育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及管理水平,加強學校與社會之間聯系,實現教育資源開放與共享,提高國民素質提供有效支撐。根據《信息化藍皮書: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按照相關法律、政策的制定及實施的時間劃分,我國教育信息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前教育信息化階段(1978-1999):主要從機構設置和系統運行方面進行早期探索和設計部署;
教育信息化1.0階段(2000-2018):國家致力于發展并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專注于在硬件設備、軟件資源等方面進行布局;
教育信息化2.0階段(2018至今):創新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動以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將教育信息化朝科學化、規范化和眾化的方向發展。
與教育信息化1.0時代強調硬件設備不同,教育信息化2.0階段旨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1.0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正式階段的伊始,主要目標為推動中小學信息化基礎建設,在此階段內取得“三通兩平臺”巨大成就,完成全國九成中小學的互聯網覆蓋,側重于教學硬件的普及和計算機網絡的搭建和連通。教育信息2.0階段旨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利用科技和數據驅動,實現優質教學資源開放共享,全國教育基礎數據互通,建成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在繼續深入推進中小學“三通兩平臺”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三全兩高一大”發展目標,將數字校園建設推廣至包括高校、職業院校在內的全體學校,同時推進“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建設,繼續改善基礎建設,并持續將輔助設備從錄音機、錄像機、電視為主的基礎設備升級成為電子白板、智慧黑板等多媒體設備,更重要是要將信息化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實現教育資源的通達共享。
教育信息化1.0、2.0成效顯著,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持續豐富。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未聯網學校實現動態清零,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為99.92%,98.35%的中小學已擁有多媒體教室,進一步夯實信息化教學基礎條件;此外,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積極開發匯聚海量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2020年入庫課程達7.9萬余門,各類媒體資源數量超過37.8萬條,涵蓋了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和公共媒體素材等多個方向,截至2020年底,我國上線慕課課程數量增加至3.4萬門,學習人數達5.4億人次。
我國教育信息化行業的高速發展與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推動密不可分。隨著市場化開放程度加快,教育信息化政策密集出臺。從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建,并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戰略之一,到2022年9月份,國常會以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的方式來支持高校教學科研條件及儀器設備更新升級、學校數字化建設等,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逐漸加大。
2022年是教育信息化2.0的收官之年,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向數字化轉型。未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促進教育全要素、全業務、全領域和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形態,因此將更加注重數字生態的建設和教育形態的重塑,著力探索學習環境的智聯融通。教育部長懷進鵬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提出,發展數字教育,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我國將深化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體推進資源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長個性化、學習社會化,讓優質資源可復制、可傳播、可分享,讓大規模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以教育數字化帶動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近年來,我國軟件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技術水平不斷革新。其中,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受到了諸如《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發展勢頭迅猛。全球范圍內,云計算市場特別是PaaS及SaaS市場快速增長,軟件開發架構和模式均發生了變化,開發、測試等方面的軟件技術和工具也在快速更新迭代。
軟件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給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軟件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將進一步提升數據資源的獲取和分析運用能力,給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大數據、AR、VR等技術等正不斷迭代教育信息化的形式,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向縱深發展,促使其更加高效、智能且個性化,更多學習數據將被采集、挖掘,結合大數據與可視化技術,對業務運行狀態、教與學的成效等實時的監測、事前的預警、智能的分析正成為可能。
與傳統教育相比,人工智能教育深刻改變了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方面,實現了教育賦能的目的。在教學方式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教學的變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教育教學中的個性化需求凸顯,傳統的集體化教學正逐漸向個性化學習轉變;在教學環境層面,人工智能技術使得傳統布局的教室更加靈活,學習的場所可以從教室內拓展到教室外,從課堂上拓展到課堂外,線上線下一體的學習情境成為常態;在教學評價層面,人工智能賦能的教育評價與傳統教育評價相比更具有科學性、有效性,傳統評價更多采用作業、試卷的形式,容易造成“唯分數”的誤區,在智能教育時代,優化算法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挖掘和分析,使教育評價突破傳統對學業成績和分數的依賴,給教師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評價數據。
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與傳統教育形式的比較
人工智能教育建立在與學生充分交互的基礎上,對生成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評估,最終反饋到“教、學、測、評”四大環節。通過數據采集分析,實現對學習者個性化分析、以學定教,不斷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實現教學從數字化到數據化,為教師減負增效、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學評價提供大數據的輔助決策與建議,為教學管理的科學治理提供支撐。根據教育場景的不同,將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主要劃分為面向學生、教師、教育管理和教育評價四個方面。
1、面向學生:人工智能結合學生“學”的角色,在語數英理化生等學科的學習方面都有相關賦能的產品,為學生成長、陪伴、藝術培養、綜合能力發展提供幫助;此外,一些智能設備(例如智能手環)可以對學生運動時的心率等數據進行監測,隨時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
2、面向教師:在教研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協助教師進行備課,例如制作課件、搜索教學資源等,大幅提高教師備課效率。此外,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花較長時間批閱試卷、作業等,人工智能可以協助教師進行試卷評閱等操作,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
3、教育管理: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層面的應用主要有刷臉考勤、刷臉進校、進班,門禁系統、智慧檔案等,例如很多高校在班級的維度開啟考勤管理,在場景中識別學生的考勤情況。在考試管理中也可以應用智能監考,近年來很多省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教育公平,賦能教育發展。
4、教育評價:人工智能可以對學生的作業、上課等數據進行監測,然后將其提供給教師進行學生畫像分析。在此領域科大訊飛比較領先,在英語口語評測、作業批改,智能評測、打印智能錯題本等場景均有所應用。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AI安全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中研普華的整份研究報告向您詳盡描述您所處的行業形勢,為您提供詳盡的內容。中研普華在其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了完善的產業研究體系,一整套的產業研究方法一直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查看詳情
ChatGPT是自然語言處理發展的產物。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NLP)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
GPT-4是一個大型的多模態模型,相比上一代ChatGPT新增了圖像功能,同時具備更精準的語言理解能力。GPT的升級背后是Ope...
閥門作為一種常見機械裝置,除工業生產、生活等應用領域外,也普遍應用于各種半導體設備之中,是其真空系統和流體系統...
閥門作為一種常見機械裝置,除工業生產、生活等應用領域外,也普遍應用于各種半導體設備之中,是其真空系統和流體系統...
第一階段:CRT時代,美國引領全球(1950-1972)顯示面板產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50年,美國無線電公司(RC...
在高性能和低能耗半導體器件驅動下,半導體材料經歷四次更迭。半導體材料是制造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電子材料,是電...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