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2022年全球智能建筑市場結構
1.智能建筑與節能環保以及業主的經濟效益緊密相聯。
建筑物的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智能建筑發展必須考慮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條件。智能建筑功能的采用必須與用戶或業主的經濟效益緊密相關。發達國家的智能建筑決不是運用新技術來提高建筑物的身份。
2.智能建筑充分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的最終受益者因該是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棟大廈智能化程度,不能全視其所裝設備器材的先進程度,而主要取決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發達國家的智能建筑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單純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簡單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來實現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環境的品質,更好地為人服務。
智能建筑是信息產品升級換代和業主自身需求的結合。發達國家智能建筑的發展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的結果、業主行為的結果。政府只是對建筑物的節能和環保提出要求。而業主完全是根據市場和自身的需求來投資適用的智能建筑,不會盲目攀比。同樣,建筑商或設計也不會為標榜自己而設計建造一棟沒有市場需求的智能建筑。
二、2020-2022年全球智能建筑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建筑市場供應商已經實施了各種類型的增長戰略,例如新產品發布、產品升級、合作伙伴關系和協議、業務擴展以及并購,以加強他們在市場上的產品。全球市場主要供應商包括思科、IBM、霍尼韋爾、西門子、江森自控、華為、英特爾、PTC、ABB、日立、施耐德電氣、羅格朗、博世等。
90年代期間,世界各地智能建筑的數量以及結合到建筑中的建筑智能水平穩步增長,其中包括歐洲、美國和中國等世界不同地區的發展。國際智能建筑的各種會議和展覽,以英國i&i有限公司和英國建筑科學研究院(BRE)2004年9月共同主辦的2004國際建筑活動為巔峰,表明智能建筑市場已經逐漸成熟。1998年,英國i&i有限公司和歐洲智能建筑集團(EIBG)出版的智能建筑名錄包含了歐洲32個智能建筑的領先范例,這份名錄目前進行了修正,并擴展到2005年10月的2005國際建筑的籌備活動中。目前著眼于不同類型的建筑包括酒店、零售商品和保健建筑的研究報告,清楚地表明了智能建筑的好處已經越來越得到了開發商和用戶的理解。隨著以互聯網通訊協議為基礎的新開放標準的廣泛采用,現在已經為智能建筑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鋪平了道路。這些報告都強調必須行動起來,解決諸如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以確保人類和世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未來。由于建筑及建筑環境對環境具有很大的影響,多數國家的建筑物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50%,因此,需要行動起來改善建筑的設計和性能,是行動計劃確認的主要領域之一。
三、2020-2022年全球智能建筑市場區域分布
智能建筑在歐美日等世界各國蓬勃發展,先后出現了一批智能程度不同的智能建筑。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建和改建的辦公大樓約有70%為智能化建筑,日本則制定了從智能設備、智能家庭、智能建筑到智能城市的發展計劃,計劃大幅提升建筑智能化比例。新加坡政府也撥巨資進行了專項研究,準備把新加坡建設成為“智能城市花園”。而我國
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才30%左右。
從全球智能建筑的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成熟發達國家,其中以美國最后,歐洲和日本緊跟其后,而我國目前智能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積較低,與美日等國差距明顯。
到2030年,亞洲的能耗將占全球總能耗的45%,其中建筑將是用電大戶。亞洲的城市化高速發展進程將通過智能建筑的發展來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在亞洲,智能建筑的概念包括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該地區有很多關于綠色和智能建筑關鍵的評估標準。
在亞洲很多國家,智能城市實現了一種可持續化的城市發展模式。智能城市包括很多內容,主要是通信技術(ICT)基礎設施,也包括生態、可持續性、綠色和低碳城市,詮釋了不同的綠色元素。
在日本和韓國分別有Fujisawa和Songdo IDB兩座智能城市。中國有36座智能城市正在建設。到2050年,新加坡將成為智能國家,馬拉西亞的Iskanda已經成為其旗艦智能城市。德里、孟買工業帶將成為未來印度的智能城市。中國正投資2500億人民幣將天津建設成低碳示范城市。
智能城市為通信信息技術、軟件、電子硬件產品和低碳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機會。目前,通信信息技術和軟件企業正在智能城市市場中不斷增長。系統和服務商與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并成為獨立投資者。
除了日本,零能建筑相比較其更高的目標而言,在亞洲很多國家更多的是一個概念。通常,零能建筑是作為各類低碳技術應用的示范。
在發展中國家,智能電網的關鍵在于對現有電網基礎設施的升級,而在發達國家,則是與電網通信系統有關。對于中國和印度來說,為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對電網進行升級已經是迫在眉睫。不同的國家正處于不同的智能電網發展階段。中國政府承諾投資1500億美元對電網進行升級。很多其他的亞洲國家也在投資智能電網的發展。亞洲國家的電力市場仍舊是國有的、壟斷的,除了澳大利亞完全放開了管制。在發展中國家,一般通過手動需求管理(DSM)來解決電力短缺的問題。自動管理反映(AutoDM)在亞洲處于起步階段,但現有的DSM市場已經為未來AutoDM的發展提供了商業機會。
基于通信信息技術(ICT)、能源和低碳技術的方方面面,智能建筑整合在一起就組成了智能城市和智能電網。政府、終端用戶和建筑業主都是智能、綠色建筑發展的推手。智能建筑在智能城市中不斷發展,綠色建筑也將成為亞洲新建筑發展的主要趨勢。
欲了解更多智能建筑的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相關內容,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