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數據,初步統計,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39.3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9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1%;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3.71萬億元,同比增長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央行:2023年一季度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439.33萬億元
央行發布數據,初步統計,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39.3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9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1%;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3.71萬億元,同比增長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據央行消息,2023年5月,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250億元,期限1年,利率為2.75%,較上月持平。期末中期借貸便利余額為51540億元。
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中國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和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金融合作,提振發展信心,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說,新時代十年,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普惠金融走到世界前列,為經濟社會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彰顯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養老健康、資產管理等領域,熱忱歡迎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金融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情況分析
據初步統計,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39.3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9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1%;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3.71萬億元,同比增長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金融業機構負債為400.8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銀行業機構負債為364.8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證券業機構負債為10.42萬億元,同比增長6.7%;保險業機構負債為25.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
金融業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6月8日開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一上表示,始終堅持金融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金融業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李云澤介紹,近年來,金融領域先后推出50多條開放措施,取消了外資股比限制、大幅減少了外資準入數量型的門檻,一批開放舉措先后落地?!敖诜ò娃r銀理財將在上海開業,我們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崩钤茲烧f。
金融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政策不會改變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0日發布的消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近日赴上海調研時強調,金融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改變。
根據官方發布的信息,李云澤在主持召開部分駐滬中資金融機構座談會時指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金融業運行整體平穩,風險總體可控。他要求金融機構堅定信心,用心用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重點加強和改善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制造業、鄉村振興、投資和消費等領域的金融供給。
李云澤還主持召開了部分駐滬外資金融機構座談會,聽取對監管政策和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他強調,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金融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改變,對外資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改變,為外資提供更好營商環境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李云澤說,希望外資金融機構充分認識到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產業配套完備、要素資源豐富、政策空間充足,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提升差異化發展和本地化經營能力。
在主持召開部分信托、資管、理財公司會議時,李云澤提到,要持續提高治理水平,強化專業能力建設,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更好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樣化財富管理需求。金融監管部門將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為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國金融業制度型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近日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始終堅持金融對外開放不動搖。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金融業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金融業對外開放這一重大命題,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的發聲再次彰顯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魄力。
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既符合基本國策與國家發展大勢,又是當前我國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無論是著眼當前還是放眼未來,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都是必須堅持要走的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并提到“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爸贫刃烷_放”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逐步向制度層面轉變,這也給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已建成世界第一大銀行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但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問題依然存在。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的重要舉措,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從中央頂層設計和有關部門發聲中可以看出,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仍將是下一階段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高水平的金融業對外開放需要更大力度“引進來”。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蹄疾步穩。金融領域先后推出50多條開放措施,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推進跨境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對外開放繼續邁出有力步伐。5月15日,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正式上線運行,這是金融市場開放向衍生品領域延伸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利率風險管理渠道,穩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
開放政策在多個方面已落地見效。隨著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也更加重視。中國股票和債券相繼納入明晟、富時羅素、彭博等全球知名指數;截至2022年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6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35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達911家。外資銀行總資產達3.76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華共設立了68家外資保險機構和79家代表處,外資保險機構總資產達2.26萬億元。
高水平的金融業對外開放需要堅定步伐“走出去”。開放合作是實現金融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引進來”的同時加大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有助于我國金融業更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參與國際合作。
對標高水平開放要求,要在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提升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與治理,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金融市場投資信心。如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能夠為中資金融機構提供更廣闊的“走出去”的舞臺,為提升金融業開放水平助力。在這一過程中,中資金融機構應穩妥推進“走出去”,提升自身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支持,幫助中資企業申請境外融資,向企業提供長期外匯資金。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也在穩步提升,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功能全面增強。數據顯示,2022年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為42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3.4倍,人民幣在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占比約50%。下一步,持續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支持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完善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機制,豐富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體系,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的良性循環,也將為金融業更好“走出去”創造有利環境。
高水平的金融業對外開放需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線。隨著開放步伐加快,一個更大范圍、更開放的金融市場加速形成,金融市場運行復雜程度也會隨之增大。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整體來看,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是漸進有序、穩慎有度的。當前,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于金融監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開放過程中,也要更加注重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金融監管提質增效,切實防范開放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各類金融風險。
可以預期,在有關部門做好充分形勢預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監管專業性和有效性,加強政策協調和監管協作,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水平將持續提升,更好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為構建繁榮穩定的全球金融市場貢獻更多力量。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金融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我國金融行業的供需狀況、金融發展現狀、金融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金融行業的發展建議、金融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金融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金融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金融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金融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在形式上,金融報告以豐富的數據和圖表為主,突出文章的可讀性和可視性,避免套話和空話。報告附加了與行業相關的數據、金融政策法規目錄、主要企業信息及金融行業的大事記等,為投資者和業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動的金融行業全景圖。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金融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未來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歷經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
查看詳情
5月新基金發行僅207億份 創8年以來單月新低市場震蕩賺錢效應差,基金發行市場陷入冰點。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為考5...
銀行信用卡花式備戰“618” 警惕分期付款優惠背后風險銀行已提前打響“618”信用卡營銷戰,近日,有多家銀行陸續發布...
中鋼協就加快推動一批優質鐵礦項目建設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消息,6月8日~9日,加快國內重點鐵礦項目2...
21個“問界”商標已轉讓至華為 申請時間為今年3月從商標電子公告系統獲悉,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準,1...
前5個月我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逾4100億元 同比增長32.1%9日從水利部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我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4106...
端午機票價格較五一降20%據央視財經,數據顯示,相對于“五一”假期,端午節假期的機票價格整體更便宜。訂票平臺數據...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