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時代機遇,撬動了萬億級儲能市場,當前較早進場的企業已嘗到了紅利。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快速發展,儲能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儲能技術可以協助克服新能源的不穩定性,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續性。未來,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安全性不斷提升,電力市場需求的增長和能源結構的升級,儲能行業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新型儲能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2023儲能行業投資前景及融資現狀
碳中和的時代機遇,撬動了萬億級儲能市場,當前較早進場的企業已嘗到了紅利。
儲能由來已久,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我們日常所說的儲能,通常是指新能源領域的電力儲能,簡單講就是把風、光、水等發的電存起來,待需要時再用。換句話說,儲能就像個大充電寶,可以將光伏、風電這種新能源設施發的電儲存起來,并入電網。儲能主要分為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相比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投資小、建設周期短、部署靈活。
近兩年國內先后已經有數十家企業跨界儲能,不僅有來自家電、環保、科技、食品、教育領域的公司陸續入局,而且動力電池、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公司也在提早布局。
特別是在風電和光伏領域,晶科能源、晶澳科技、東方日升、阿特斯、天合光能、遠景能源、金風科技等企業都在延伸儲能業務,勾勒新的利潤增長曲線。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需要儲能來“削峰填谷”。隨著原材料價格的走低,讓市場對于2023年儲能行業的增長有了更高的期待。在國內大型儲能和海外市場需求的共振之下,儲能的業績紅利正在逐步兌現。近期,多家儲能行業公司集中發布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整體來看,多數儲能賽道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部分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甚至超過100%。
根據儲能與電力市場統計,2023年一季度國內共計有94個儲能項目有了實際進展,進入并網/投運、在建、完成EPC/儲能設備采購等實施階段,總計規模達14.64GWh,其中并網項目達到2.4GWh,是近年來并網/投運規模最大的一個季度。
進入2023年,仍有不少儲能企業先后獲得融資。比如,3月,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超6億元,由國合新力、珠海大橫琴集團聯合領投。本次募資將聚焦于多個吉瓦級產能“超G工廠”的建設。4月,大連融科儲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超10億元B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大連金投、老股東熔拓資本及其他多家投資人跟投。
新型儲能一般指除抽水蓄能外的儲能方式,主要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儲能等。從近期各個儲能大會,到上海SNEC全球光伏大會和2023中關村論壇,市場對儲能熱議不斷。隨著下游需求確定性顯現和政策激勵,新型儲能已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賽道之一,各省新型儲能規劃已較國家目標翻番。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 數據顯示,2022年新型儲能新增規模7.3 GW/15.9 GWh,創歷史新高,功率規模同比增長200%,能量規模同比增長280%。其中,鋰離子電池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比重達97%。
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并指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
2022年中國儲能產業已進入了規模化發展階段。根據CNESA預測,未來五年,新型儲能維持50%-60%增長的趨勢不會變。過去幾年的增速都是在這個區間內,去年則超越了這個區間,達到了50%-70%。
儲能行業報告對中國儲能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儲能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儲能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3-2028年新型儲能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新型儲能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新型儲能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查看詳情
農產品電商行業市場到底多大?過去一年,雖受疫情影響,但農產品網絡零售依然超過預期。“2022年我國農產品電商超額完2...
作為大數據的來源及控制系統的“窗口”,傳感器的優劣決定著一切裝備與裝置的智能化程度和水平,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
垃圾減量化是保護人類生存,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隨著城鎮人口規模擴大和城鎮化率提高,生活垃圾產生量將持...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承擔著城市的交通重負,各個城市在修建軌道交通的規劃上,也有著...
2022年工程機械行業遭遇下行周期。從財報來看,龍頭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降本增效等途徑想方設法保利潤,并在四季度...
產后恢復作為健康產業的細分市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憑借精準的定位,在市場需求和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將迅速擴大規...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