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四方面因素將加速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
1、政策紅利加強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研發、加速商業化上市
我國各地政府鼓勵醫藥產業發展政策持續出臺和藥檢監管制度改革將對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有根本的推動,引導產業整體往創新研發轉型并且同時開通多個綠色通道以支持創新產品的商業化上市。
2、數字科技賦能使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研發周期縮短
數字科技的靈活應用將打破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周期漫長的困境,從人工智能對于新型蛋白模型的預測到精準采集臨床大數據的技術,中國得天獨厚的數字科技能力對于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帶來了正面加速器的效用。
3、高端人才回流,加速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技術壁壘突破
在新冠疫情和中美經貿爭端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國際生物醫藥高端人才回歸到中國并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的中堅力量,尤其聚集在長三角區域,推動長三角區域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創新中心。
4、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資金不斷注入,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未來,資本將繼續向生物醫藥行業聚集,來自政企的投資也將持續加大。同時,港股、科創板和美國納斯達克的制度也將為更多中國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面臨挑戰與對策
全球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聚集在歐美等制藥強國。從1980年第一代生物創新藥到2021年最新的細胞與基因治療等的創新突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智化技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全球趨勢的影響下和國內雙循環發展模式的推動下,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發展逐漸跟上世界腳步,但發展面臨著以下不足與挑戰。
1、研發:生物醫藥產業的基礎研究仍薄弱
中國在過去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主要以fast-follow為主,對基礎研究的重視不足,因此中國的基礎研究頂尖人才和原創性科研成果的數量都相對較少,雖然中國的論文量現在已經達到全球第一,但真正在生物醫藥產業頂級期刊上發表的頂級論文的數量與國際制藥強國相比來說還很少。
對策:政府層面應加強對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基礎研究體系建設,確保“高質量”的原創性成果產出。對臨床數據的歸屬和清理進行法律法規層面的規定,推動臨床數據公有化,讓基礎研究階段有更周全的臨床大數據庫可利用。
2、人才:創新人才不足有待補充
生物醫藥產業具備高技術壁壘的特性,創新研發的關鍵之一便是技術人才的聚集,然而中國的生物醫藥技術高端人才數量尚未能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包括人才成本在內的研發成本也越來越高。
對策:各地政府要推動全方位的人才發展,從大學培育開始進行生物醫藥多元人才培育,技術與管理并行,加大對于年輕人才的培養孵化。
3、投資:資本市場的投資預期和風險收益心態需調整
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需要持續性投入,中國的投資機構對于投資項目的快速變現的心態,與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發周期長和一定失敗風險的情況有所沖突,導致許多生物醫藥產業的原創性創新項目拿不到投資或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資金不到位的不確定性。
對策:政府應該作為領頭來承擔對原創性創新的投資風險,尤其考量到原創性生物創新藥的成功研發上市能帶來的社會利益,政府要引導商業投資機構將資金投入到原創性創新項目上。
4、轉化:科研成果的商業化仍有待加強
目前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面臨的轉化困境最主要在于缺乏轉化研究評價標準和專家,對于原創性創新產品的發展形成了阻礙,從而導致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同質化創新的困境。
對策:政府層面要建立全國層面的科研成果的商業化評價體系,對于創新設立高門檻,提高創新水平。讓更多研究成果順利商業化落地。加強完善專利申請保護等方面的規則,讓在創新研發過程中的新發現能夠獲得更全面的專利保護。
中國生物制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自2015年國家新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以來,中國醫藥創新政策環境明顯改善。2018年港股18A上市新規及2019年上交所科創板的推出使得生物醫藥投資退出渠道極大豐富,快速推高了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的投資熱情。較2017年,2021年生物醫藥整體融資額(一級市場+IPO)增長近3.5倍。但受到國內出臺臨床嚴規、中美貿易摩擦顯現、國際局勢緊張、中國新藥FDA審批受挫、國內疫情反復等外部環境的影響,自2021年四季度起,中國生物醫藥融資急劇放緩,中國生物醫藥企業一二級市場表現持續低迷。
從產業結構和臨床需求來看,中國醫藥市場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國新藥研發與全球差距正逐步縮小,但靶點扎堆、適應癥集中等問題仍然存在。未來本土藥企有兩大發展方向:一是參與全球競爭的First-in-Class的企業。其國際化定位高瞻遠矚,而短期內仍將曲折前行。這類企業將引領中國生物醫藥的國際化發展及創新突破。二是中國優質Me-better龍頭企業。這類企業立足中國市場,短期以規模取勝,中長期逐步向創新轉型。他們將是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主要貢獻者。與此同時,外資藥企不斷地將新藥引入中國市場,在加劇競爭的同時也將加速中國醫藥產業的創新升級。未來五年,機遇與挑戰并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未來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并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生物制藥,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質。它的有效成分通常是一些具備生物活性的蛋白質、DNA、病毒、細胞或組織等,給藥方式是直接進行組織注射。藥物的制備非常依賴在生物...
查看詳情
中國機器視覺市場步入后增長調整期,中國機器視覺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為10.8億元,同比增長30.1%,增速同下降18.1個百分...
對日益惡化的水源污染問題,自來水廠所采取的方式便是加入大量超過標準的氯(漂白粉)來消毒殺菌。加氯雖然能夠殺死水...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水質檢測儀器參考最新國標檢測方法,采用最新軟硬件技術實現了光度法、電極法(獨立檢測)及滴定法(自動計算)的集成...
一、印度大橋再次發生坍塌據《今日印度》報道,當地時間2023年6月4日,印度比哈爾邦在建的橫跨恒河的阿格瓦尼-蘇丹甘2...
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疾病。《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