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化產品高人氣的背后,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文化需求進一步擴大,與精神生活相關的文化、旅游、藝術等日漸成為“剛需”,需求側持續“井噴”。
數字文化指以計算機、互聯網、以及數字化視頻信息采集、處理、存儲和傳輸技術的文化的數字化共享。它是依托各公共、組織與個體文化資源,利用VR、AR、3D等數字技術以及互聯網、大數據等平臺實現文化傳播的時空普及與內容升級,具備創新性、體驗性、互動性的文化服務與共享模式。
我國網民規模持續快速擴張,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數量已經步入10億門檻,達到10.3億人的規模。龐大的網民規模帶動數字文化產業規模的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抗擊疫情中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目前中國網民規模9.4億,互聯網普及率67%,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普及以及網民付費習慣的養成,數字文化產品的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數字文化產品高人氣的背后,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文化需求進一步擴大,與精神生活相關的文化、旅游、藝術等日漸成為“剛需”,需求側持續“井噴”。從影視、游戲、動漫,到網絡文學、短視頻、網絡直播,再到“云觀展”“云演出”等新業態、新形態,這些數字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全面豐富著文化產品和服務市場的種類和質量。
數字文化產業驅動因素涉及資源、市場、政策等諸多因素,這也導致全球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多樣化。國外發展模式主要以市場驅動型、資源驅動型、政策驅動型、優勢產業驅動型為代表,而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模式是集市場、資源、政策等于一體的發展模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數字文化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規劃研究報告》顯示:
全息呈現、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讓抽象、靜態的文化成為可觀、可聞、可觸的可沉浸式感知的活態文化,極大地優化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體驗。依托數字化技術發展出的社交電商、IP經濟等眾多新興文化消費場景,改變了傳統線性的文化生產和供給模式。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大力發展網絡文化,加強優質網絡文化產品供給,引導各類平臺和廣大網民創作生產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產品。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提升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打造若干綜合性數字文化展示平臺,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信息化時代,采用VR、AR、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為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新活力,豐富創新傳統文化的“軟表達”——這樣的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在山東越來越多。“好客山東 云游齊魯”智慧文旅平臺項目一期自2021年4月29日上線運行以來,平臺經過迭代升級,已具備智慧導覽、旅游攻略、非遺手造發放等30項基礎功能,納入省內景區、酒店、文旅企業共計3萬余家,注冊用戶近300萬人,服務用戶近4000萬人次,在全國同類平臺中居于第一梯隊。
文化數字化已走向國家層面戰略,通過推動內容創新、挖掘科技潛能、促進共享發展等方面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展,文化消費新場景不斷解鎖,數字文化資源規模化、集成化進程提速,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動力強勁。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未來,預計數字化轉型將積極帶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廣泛融合創新成產業重要驅動力,一方面是數字文化產業領域內相互融合銜接,另一方面是數字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各產業門類的融合。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技術賦能下的文化產業正經歷轉型與重塑。數字文化消費有望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新增長極。持續擴大文化消費是我國暢通國內大循環、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內容。但從實踐層面看,我國大力發展數字文化消費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人們對優質數字文化產品的高消費需求與優質文化內容不足、品質不精之間矛盾突出;數字平臺內容雜亂與文化資源數字化程度不高之間矛盾突出;數字文化消費市場龐大與服務質量差、收費不透明、投訴維權渠道不暢等損害消費者權益之間矛盾突出;數字文化富于創新活力與平臺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之間矛盾突出。
文化產業數字化,使文化產業的組織方式和價值鏈構成發生變革,數字技術與文化的速度融合,塑造了文化產業的新模式、新特征。伴隨數字文化場景的持續拓寬和文化科技融合的持續深化,數字科技
將賦能更多文化產業應用場景。此外,隨著新基建政策出臺,文化領域的新基建成為驅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2021年,數字文化產業資本市場表現強勁,融資規模達2344.64億元,同比增長54.59%,占文化產業融資規模的62.45%,比2020年增加6.64個百分點。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并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同步的市場研究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數字文化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7年中國數字文化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規劃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數字文化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規劃研究報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抗擊疫情中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目...
查看詳情
目前,我國對醫療廢棄物的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大部分危險廢物處于低水平綜合利用、簡單貯存或直接排放狀態。尤...
智能鐵路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發布中國智能高鐵技術體系架構1.0版;系統掌握高原、高寒、大江大河、艱險山區等復雜?...
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屏幕越來越大,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變成了消費者的一大關注點。因此,無線充電技術的應用...
國家對數控機械設備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改進機床質量”到“重視數控機床”再到“大力發展高端數控機床”的變化。...
近年來,我國數控機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我國數控機床產業規模約為3825億元,預計2023年我國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將...
隨著經濟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有各類普通機床400多萬臺,其中有1/4的機床是超過30年役齡的,這些機床已無改造價值,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