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高溫日數創下了自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北方多地持續高溫,南方高溫天氣也逐漸增多。空調負荷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適,。
今年以來,我國高溫日數創下了自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北方多地持續高溫,南方高溫天氣也逐漸增多。空調負荷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適,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方案。
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和“厄爾尼諾”卷土重來,高溫天氣正在席卷全球。在各地頻頻處于高溫天氣的情況下,人們對空調的需求飆升。據了解,空調銷售在近期延續了今年以來同比量價齊升的態勢。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空調產品的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9%,成為大家電中增長最快的品類。為滿足需求,目前空調廠商普遍在擴大產能并提高庫存水平。
僅7月份,全國空調企業的總產量就達到1483萬臺,同比增長了22.6%。不僅是國內市場,中國空調出口海外也很火熱。
據了解,深圳、三亞和廣州等地已經開始試運行集中供冷系統,通過建立集中供冷站點和相應的配送管線,將供冷的冷水或冷風傳送到各個建筑物,以降低室內溫度,提供舒適的室內環境。
我國集中制冷正處于增長趨勢。隨著中國城市的持續快速擴張,大型商業建筑、購物中心、酒店和工業設施、冷鏈物流以及民用建筑等對集中制冷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集中供冷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集中式供冷系統可以充分利用峰谷電價,靈活協同運行主機與蓄冷裝置;與此同時,集中式高效冷卻設備的規模化工業生產以及智能控制等技術使得冷卻系統能效提升,用戶投資和運行費用被降低。
相關技術最早于1997年從美國引進到中國。目前,國內該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是一些大型央企、地方國企及陸特能源等民企,同時部分地方能源企業及地礦勘探院等機構,也在轉型發展與地熱能相關的業務。
集中供冷的投資成本約比傳統空調高出20%,但建成后的運維成本會大大降低。同一個項目,如果使用傳統制冷設備,一個月假設需要10萬度電,而使用地熱能可能只需6萬~7萬度電就能夠達到相同效果。盡管前期投資較高,但在使用3~5年后,多出來的投資成本就能夠收回。
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適,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方案。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深圳、三亞和廣州等地已經開始試運行集中供冷系統。其中,廣州早在多年前就開始提供集中供冷服務,廣州大學城還是當時全球供冷量最大的區域供冷項目之一。
廣州大學城采用的是“冰蓄冷”技術,大學城內的各個冷站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進行制冷,白天再融冰供冷,通過輸送管道將冷凍水輸送到各用戶終端,轉化為冷氣,給人們帶來清涼。
目前,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10所高校,以及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廣東科學中心、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廣州大劇院、海心沙亞運場館等單位,都已經開始使用集中供冷服務。
在三亞的海棠灣區域,不少高星酒店和綜合商業體已經開始使用集中供冷。截至目前,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的總簽約供冷面積已經達到35萬平方米。
預計項目建成滿負荷運行之后,供冷面積可達到350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省約2.8萬噸等價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6萬噸。
在深圳前海,作為新開發的城市新中心,前海規劃建設了10個冷站和90公里的市政供冷管網,供冷服務的建筑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米。
通過集中供冷,這些地區的公共建筑得以擺脫傳統的分散式制冷系統,實現節能和減排目標。相關使用者表示,與傳統的供冷方式相比,集中供冷不僅節省了投資和運維成本,還提高了供冷效果,使室內環境更加舒適。
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集中供冷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從地域上來說集中供冷更適合南方地區,南方地區需供冷期從三四月一直延續到10月,比地處北方的西安供冷期更長,較長的供冷期才能保證投資較快收回。
另外,已經實施的集中供冷區域主要是大學城、商務區等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的城市新建公共場所,服務辦公樓、酒店、商業綜合體等公建用戶。
2000年,我國印發《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鼓勵各地區積極發展城市熱水供應和集中供冷,擴大夏季制冷負荷,提高全年運行效率。自此,中國城市步入了建設區域供冷系統的探索。
廣州早在2004年就開始提供集中供冷服務,廣州大學城是當時全球供冷量最大的區域供冷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達8.5億元,供冷建筑面積約352萬平方米。
深圳前海作為深圳新開發的城市新中心,其規劃建設了10個冷站和90公里的市政供冷管網,供冷服務的建筑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米。
據相關媒體報道,該區域可以同時向30棟高達200米的大廈提供集中供冷。
濟南CBD片區2022年開始集中供冷模式試運行,采用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冷暖同供網,冬天供暖夏季供冷——同一套管網系統,覆蓋片區商場、寫字樓等。
從試運行供冷面積的20多萬平方米,2023年夏季“山、河、湖、泉、城”五座超高層在內的110萬平方米集中供冷接入,截至今年6月中旬實際供冷面積已達到45萬平方米。
從節能減排上來說,隨著供冷范圍不斷增加,供冷面積達到220萬平方米以后,每年可以減少大約1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相當于1萬戶家庭整個夏季空調制冷所產生的碳排放。
推廣集中供冷熱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扶持。
他說,集中供冷項目通常屬于重資產型投資,回報周期通常需要8~10年,而新的項目開發又在逐年增加中,因此大部分的民營企業資金壓力很大。
行業內部還亟需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統一制定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集中供冷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集中供冷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集中供冷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現階段,我國冬季供熱取暖屬于“溫飽型”的剛性需求,夏季供冷則屬“享受型”的軟性消費。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適,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方案。深圳、三亞和廣州等地已經開...
查看詳情
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第4周,全國雞肉批發均價為每公斤23.9元,全月價格呈現連續下降走勢。價格下降的原因是...
去年,持續困擾歐洲的能源危機受到各界關注,今年以來,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但是昨天突然出現了飆升。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及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人口結構變動主要呈現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家庭戶規模下降等趨勢。黨的二十...
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12歲兒童恒牙齲患率為34.5%,35-44歲居民中,齲患率達88.1%,65-74歲老年人組中齲9...
李寧發布業績報告稱,上半年收入140.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0%。上半年公司經營凈利潤同比減少6.4%,歸屬母公司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