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已呈規?;l展趨勢。全球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近2萬個,產能規模超過1億立方米/日,解決了3億多人的用水問題。海水淡化已經在沙特、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地區大規模應用。縱觀國內,我國海水淡化利用規模小,關鍵技術及設備多被國外壟斷,與世界先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寶貴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淡水僅占2.5%,海水占97.5%。隨著社會的發展,淡水資源日趨缺乏。目前,全世界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狀態中。據預測,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臨缺水問題。
淡水資源緊缺問題已成為關系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而從占全球水資源97.5%的海洋要淡水,無疑是解決當前水危機的最佳途徑,而且是一項保護資源、創造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海水利用工程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海水利用可分為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三大類,其中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能夠有效改善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海水利用行業發展迅速,海水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具體表現包括行業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逐年擴大、海水直接利用量增速上升。此外無論是海水淡化還是海水直接利用,均主要用作工業用水,工業發達省市明顯海水利用量較高。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海水利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沿海11個省(區、市)創造了55%的國內生產總值,而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27%,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特別是55個沿海地級以上城市中有51個為缺水城市,12個海島縣全部為缺水縣,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水淡化是重要優質增量水源,對緩解沿海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從國際看,海水淡化已得到大規模利用。全球海水淡化產能從2000年的不足0.3億噸/日已發展到2020年的1億噸/日,年均增幅超過7%。海水淡化造水成本從上世紀70年代10美元/噸下降到目前不足1美元/噸。
從國內看,目前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3個,海水淡化能力超過160萬立方米/日,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海水淡化技術的國家之一,具備規?;l展的技術條件和產業基礎。
海水利用行業相關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水利用工作?!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推進海水淡化規?;玫膽鹇圆渴稹?021年,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海水利用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實施《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對“十四五”海水淡化利用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作出安排。
海水淡化作為重要內容被納入《“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等規劃以及《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21年)》中。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等沿海省市出臺相關規劃、計劃、政策,鼓勵促進當地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海水利用行業發展現狀
截至2021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44個,工程規模1856433噸/日,比2020年增加了205350噸/日。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5個,工程規模1647248噸/日;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2個,工程規模198466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7個,工程規模10719噸/日。
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工業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的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行業;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島地區和北部海洋經濟圈的天津、青島2個沿海城市。
2021年,新增用于工業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為化工、電力等高耗水行業提供高品質用水;新增用于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為廣東省、福建省缺水海島和浙江省抗旱應急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供給。
海水制淡是解決沿海(近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現實選擇,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海水淡化技術本身產業已成熟。利用海洋能實現海能海用、就地取能、就近發電,實現沿海缺水地區或無水島嶼、島礁的海水淡化供給,進一步實現了海上可再生能源技術與海水淡化技術的融合,拓展了產業鏈,可望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形成了一批從事海水淡化材料設備生產、裝備集成制造、配套部件加工、工程咨詢設計、工程集成總包等的企業和機構,為自主產業鏈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
放眼世界,海水淡化已呈規模化發展趨勢。全球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近2萬個,產能規模超過1億立方米/日,解決了3億多人的用水問題。海水淡化已經在沙特、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地區大規模應用??v觀國內,我國海水淡化利用規模小,關鍵技術及設備多被國外壟斷,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不過換個角度看,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國內環境來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基本水情,不少城市嚴重缺水。而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利用是未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蛟S在不久的將來,缺水城市都將成為海水淡化的受益者。
《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90萬噸/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25萬噸/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萬噸/日以上、海島地區新增20萬噸/日以上。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標準體系基本健全,政策機制更加完善。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海水利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海水利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全球海水淡化產能從2000年的不足0.3億噸/日已發展到2020年的1億噸/日,年均增幅超過7%。海水淡化造水成本從上世紀70年代10美元/噸下降到目前不足1美元/噸。160多個國家的約3億人長期飲用海...
查看詳情
報告明確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監管方式,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國家及相關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通過建設整...
火熱的物流地產賽道,如今不僅要“卷”規模,如何實現可持續更是企業的必修課。近兩年來,房地產行業面臨深度調整,倉...
目前,在我國干細胞行業已經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從上游的干細胞存儲,中游的藥物研發到下游的臨床治療,都有相對完整的...
鋼管是重要的鋼鐵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站(核電)、船舶、機械制造、汽車、煤炭、建筑及國防等領域,在國民...
火電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扎堆預喜受益于煤炭價格下行和發電量增長,火電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扎堆預喜。20家已發布業績預...
我國化學藥行業市場規模約為8839億元,占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的比重為47%;我國中藥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679億元,占比...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