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數據,全國共有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全國備案博物館6183家,免費開放率91%,年度舉辦展覽增長144%、接待觀眾數量增加119%,“大美亞西亞”“唐宋八大家”“萬年永寶”“何以中國”等展覽成為社會文化熱點。《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中國
欲了解更多中國文物保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市場現狀調查研究與發展戰略預測報告》。
國家文物局數據,全國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備案博物館6183家。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傳統村落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相繼竣工,預防性保護、系統保護積極推進,數以萬計的館藏珍貴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搶救修復,文物安全嚴防嚴管嚴打嚴治長效機制健全完善,打擊文物犯罪、查處法人違法、整治火災隱患取得重要成果,文物安全形勢總體向好。
國家文物局數據,全國共有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全國備案博物館6183家,免費開放率91%,年度舉辦展覽增長144%、接待觀眾數量增加119%,“大美亞西亞”“唐宋八大家”“萬年永寶”“何以中國”等展覽成為社會文化熱點。《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中國考古大會》《古韻新聲》等電視節目引爆大屏小屏,參觀博物館成為社會新風尚。
歷史文化名城,重點即使突出歷史也要突出文化,入選的城市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特別是最早的第一批名單,含金量極高。不單北京、南京、杭州、洛陽、開封、西安等六大古都全部在列,而且像大同、景德鎮、荊州、遵義這種相對冷門但歷史悠久的城市也在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單在1982、1986和1994先后公布過三批,合計99座。之后從2001年至今又陸續增補了40余座,合計140座城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截至目前,我國有140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99個鎮村被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819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
世界遺產主要分為三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復合遺產)。在我國,首先文化類的世遺數量要大于另外兩種,其次省份之間的分布也有一定差異。2023年,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2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1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文化景觀遺產5項。
從時間分布特征上看,史前至先秦時期的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及江漢平原、長江三角洲地區;以關中平原、中原地區、黃河下游黃淮海平原最密集。沿北緯 35 度左右,濟南—鄭州—西安—蘭州—西寧一線為史前時期文保單位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渭河—黃河下游兩岸和太行山東麓一線是先秦時期遺址最豐富地區。秦至清封建社會時期的文物保護單位與先秦時期相比,主要分布區域不僅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而且向西北、東南、西南各地區大大擴展,以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部一線、沈陽周邊地區、四川盆地、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分布較為密集。民國至今的文物保護單位基本對應于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南京等大城市分布特別密集。分布區域在歷史時期中的擴散趨勢,反映了中華民族活動范圍的空間拓展,以及多民族融合的歷史過程。
從空間分布特征上看,中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布以黃河中下游地區最為密集,包括關中、豫西、晉南、京津冀北、魯西等區域,其次為長江流域的長三角、四川盆地、江漢平原和東南沿海的珠三角、閩浙沿海等地。不同類型文保單位具有不同的集聚特點。古遺址和古墓葬以黃河中下游的黃土高原及華北平原分布最為密集,古建筑以山西省和北京地區最為豐富,石窟寺及石刻的分布與佛教、道教的傳播路線和分布范圍緊密相關,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等近現代大城市及周邊地區。
按我國自然地理環境中的主要地域差異,全國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區、青藏高寒區三大自然區以及七個自然地區。在東部季風區,基本上是濕潤氣候,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緯度位置和溫度條件。從北向南分為東北濕潤半濕潤溫帶地區、華北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地區、華中華南濕潤亞熱帶地區、華南濕潤熱帶地區等四個自然地區。在西北干旱區,主導分異因素是距海遠近以及由此產生的水分條件差異。由東而西分為內蒙草原(半干旱)地區和西北荒漠(干旱)地區兩個自然地區。在青藏高寒區,主導分異因素是地勢以及由此引起的垂直變化,單獨作為一個自然地區。
東部季風區是中國文物保護單位的主要分布區域,遺產數量占總數量的92%。其中,華中華南濕潤亞熱帶地區(49%)、華北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地區(38%)是文物保護單位的主要分布區域,各種類型的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眾多,約占本類型總數量的30%以上。反映了自古以來我國人類活動多在華中、華南、華北等亞熱帶、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地區開展的規律。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從西向東階梯狀逐級下降。青藏高原是我國最高一級地形階梯,海拔平均4000m—5000m。青藏高原外緣以北,東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為界,構成我國第二級地形階梯,主要由廣闊的高原和盆地組成。第二級地形階梯邊緣的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以東是第三級階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為主,海拔多在200m以下。
第三級階梯的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約占遺產總數的58%。其中近現代史跡所占的比例最高,約占同類型總數的70%,石窟寺及石刻較少,約占同類型總數的40%。第二級階梯的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約占遺產總數的40%。其中石窟寺及石刻最多,約占同類型總數的58%,近現代史跡較少,約占同類型總數的28%。第一級階梯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少,約占遺產總數的2%。各類型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均較少,所占比例均小于3%。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隨著文物保護工程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文物保護工程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
查看詳情
7日,建業住宅集團(以下簡稱“建業地產”)發布聲明稱,近期網傳的有關“建業地產宣告破產”“未能支付9800億元到期7...
醫用光學儀器是集電子、機械、計算機、光學、軟件、通信、材料、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前沿技術于一體,是典型的技...
欲了解更多中國文物保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5...
醫用光學儀器行業企業只有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不斷研發穩定性高、耐用度高、臨床應用廣泛的產品來強化自身的競爭力...
欲了解更多中國文物保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3...
裝載機械是將散料或塊料裝至接續設備上的機械。裝載機是一種廣泛用于公路、鐵路、建筑、水電、港口、礦山等建設工程的...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