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保障房建設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保障房建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保障
保障房建設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如何?保障性住房為裝配式建筑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保障性住房也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方面。2022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整體延續2021年的發展力度。
公共租賃住房不僅使 現有城鎮低保家庭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還解決了大量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 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和進城落戶農民的住房問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相結合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保障房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國家的支持極大地促進了保障房建設事業。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 五”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全國開工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 類棚戶區住房 2000 萬套,力爭到 2020 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如果你想了解保障房建設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保障房建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保障房建設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保障房建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住房市場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變化。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推動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解決了民眾住房不足的問題,從早期的住房短缺到人均擁有1.5套住房,這都是住房市場化帶來的結果。但與此同時,住房高度市場化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負面效應,房價過高極大地增加了民眾負擔,擠壓了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阻礙了中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
從歷史上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靠發展房地產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階段,需要一個和現階段發展更加匹配的房地產模式。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民生的角度,住房市場繼續保持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持續,一個全新的保障房時代正在悄然到來。
目前,公租房的租賃對象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也就是“夾心階層”。而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再針對低收入人群,是對于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中的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群體,只要有需求都可以申請。同時,公租房是由政府投資建設和運營,而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政府給予的政策,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
住建部提出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保障房占比新增住房要達到30%以上,并且政府將從土地、資金、金融、減稅降費和行政審批優化等多維度、多層次對保障房建設提供支持。目前大部分重點一二線城市積極響應,陸續公布了十四五期間保障房開工計劃,其中北上深新增保障房占新房比重超45%。
此外, 在政策支持方面,全面完善土地支持制度,開放放寬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土地使用條件,并減少補繳土地價款;對于非居住存量房改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實行稅率優惠;增強銀行業及金融機構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信貸力度支持,放寬貸款條件,并允許發行金融債券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資金募集手段。
“十四五”期間,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同時,繼續做好公租房保障,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
擴大保障房建設的供給政策既可以有效幫助地方政府穩定房價、地價,有助于托底房地產市場。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4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
口加速向重點城市群、核心城市聚集。2010至2020年,8個重點城市群常住人口規模增量超7100萬,其中珠三角、長三角人口增量超1800萬,京津冀、成渝、中原、山東半島和粵閩浙沿海城市群人口增量均超500萬。截至 2020年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8個重點城市群常住人口規模達8.9億人,占全國常住人口比重達63%。從30個重點城市來看,截至2020年底,共有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深圳等15個城市常住人口在1000萬以上。2021年,中國城鎮化率已達到64.72%。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率的提高、交通的便利使得人力、資本都加速向一、二線城市聚集。
當下租賃住房供給與租賃住房需求之間存在錯配。雖然各大城市的市場上都有不少租房房源,但生活類小區的設計與年輕人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在出于安全性和舒適性考慮,很多年輕人都希望以合理的價格租到小戶型房間,而不是與陌生人同處一個屋檐下。可是現實中,由于一居室房源緊俏,價格往往也會讓剛剛工作的年輕人望而卻步。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的租房“軟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比如,電視和廚房可以沒有,但追求自習室、咖啡區、健身房等公共空間的需求,來增加生活的幸福感。認為“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全面實施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以來,全國790萬戶、2568萬貧困群眾的危房得到改造。截至去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實繳人數超過1.5億人,累計支持2200多萬人提取用于租房,發放貸款幫助6000多萬人購房。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構成。
這種類型的住房有別于完全由市場形成價格的商品房。中國大力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目前,國家全力支持租賃住房和保障房建設,確保保障工程項目都能順利開工、按時完工,順利達成住房保障目標。規范市場化租賃住房發展,整頓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房建設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2022年11月8日,我國首個住房租賃基金在北京正式設立,將通過盤活市場存量房產,向個人租戶提供長租房服務。
其中,40個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已開工建設和籌集270多萬套(間),完成了“十四五”目標任務的42%。充分釋放居住消費需求,好消息不斷!2023年1月5日,深圳市也加入了推行二手房“帶押過戶”的隊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累計有32個地方陸續宣布推行二手房“帶押過戶”。
保障性住房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問題愈加突出,為了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同時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部委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政策。2021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關于印發2021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中,提出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文件解讀,宣傳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深化住房保障相關政策措施執行情況公開。
202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支持力度,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2022年3月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指出租賃住房保障,主要用于支持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租賃住房的籌集,向符合條件的在市場租賃住房的城鎮住房保障對象發放租賃補貼等相關支出。
2021年是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元年,“十四五”規劃提出“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6月,國常會明確要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保障房建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保障房建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保障房建設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保障房建設行業的市場規模、保障房建設市場供需求狀況、保障房建設市場競爭狀況和保障房建設主要企業經營情況、保障房建設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對保...
查看詳情
近年來福州市畜牧業穩步發展,全市家禽存欄超1000萬羽,家禽年出欄量超2200萬羽,基本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但隨著城...
海洋工程是指以開發、利用、保護、恢復海洋資源為目的,并且工程主體位于海岸線向海一側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一般...
蠶絲被是指以天然蠶絲(主要為桑蠶絲、柞蠶絲)為主要填充原料,通過選繭、煮繭、拉絲、制被等工藝制成的被子。在蠶絲...
水資源是人類運行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是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離不開的基礎性資源,它決定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的...
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持續推進,人口快速穩定地向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流入,從而持續推動中國城鎮化建設。近20年來,...
租賃合作的行業的產業鏈主要涉及到租賃合作業務中的三方主體,包括供應商、出租人和承租人。上游主要為供應商和提供資...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