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線上交易達2200億元,實現31%的高速增長。幾乎每個品牌都達成了從品牌官網、品牌微信小程序、電商平臺、抖音到小紅書的全面布局。
10月24日,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其銷售額同比下跌13%至44.64億歐元。摩根士丹利在《中國消費者提振奢侈品行業》一文中指出,2023年,中國消費者將進一步推動高端服裝、配飾和其他奢侈品類物件的需求,中國市場成為大多數奢侈品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在全球奢侈品市場需求疲軟的當下,抓住中國消費者就意味著握住機遇。今年年初,開云集團董事長兼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諾訪華,掀起一波奢侈品高管到訪中國的熱潮。6月,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總裁貝爾納·阿爾諾訪華,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城掀起一波流量,相關話題閱讀量高達2.8億。
無論是高管訪華還是積極轉戰線上,都成了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統一策略。
2022年,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線上交易達2200億元,實現31%的高速增長。幾乎每個品牌都達成了從品牌官網、品牌微信小程序、電商平臺、抖音到小紅書的全面布局。
一項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達75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當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海外頂級奢侈品大牌都在加快發力中國市場的步伐。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商業市場最大的不同在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最發達的數字化浪潮,各大品牌也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線上傳播形式,跟緊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除了自營的小程序,天貓和京東早已成為諸多奢侈品牌的“第二官網”。
自去年12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調整優化,內地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強勁復蘇,超越疫情前水平。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或將在2023年重回快車道。
同時,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內地消費者已經對線上消費習以為常,在選購奢侈品時也不例外。調研顯示,內地受訪者對線上購買奢侈品的信賴度顯著提升。節省時間、更方便地購買產品、更便捷地瀏覽是青睞線上渠道的主要原因。
在被問及12個月內曾購買奢侈品的線上平臺時,品牌官網、京東、天貓淘寶是內地受訪者選購奢侈品的主要渠道,每一項均比2021年呈現10%以上的增長,線上奢侈品購買渠道的集中度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抖音、小紅書等社交電商平臺正獲得更多奢侈品消費者的關注。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服飾類奢侈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伴隨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續優化,消費者信心正被迅速修復。春節長假后,國內一線城市奢侈品門店銷售火爆,迎來人流和銷量爆發性雙增長。2023年3月22日,羅德傳播集團與精確市場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國奢華品報告》(下稱《報告》)顯示:52%內地受訪者預期增加奢侈品花費,預期超越疫情前數據(44%)。
但是消費信心的變化和實際消費的發生,并不一定同頻。
“當中還有一個時間差”,羅德傳播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奢侈品業務董事總經理高明指出,“當下奢侈品市場的消費環境,還沒有恢復到2021年非常樂觀的環境,預計可能要到下半年才有一些恢復。”
在奢侈品消費信心大增的背景下,對中國奢侈品市場來講,卻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境外旅游的放開,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存在流向國外的挑戰。根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2022年,中國人有43%的奢侈品消費轉移到了境外,銷售額為4085億元,增幅達到16%。
如何留住國內消費者?高明認為:“一方面,品牌可以進一步縮小與國外市場在價格方面的差距,很多品牌在過去幾年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在國內提供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務,無論是售前、售中還是售后,包括推出限量版、有中國元素的產品等等。品牌需要打一套組合拳去吸引消費者在境內進行消費。”
另外,在美國和瑞士都先后出現金融危機的當下,奢侈品的消費預期是否會受到影響?高明指出:“奢侈品市場跟整個經濟大環境有關,但又不像其他的消費品類來講那么密切,因為奢侈品的消費人群是收入更高、更穩定的人群。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情況不是特別好,但是美國市場的增長非常好。很難預測說未來對于奢侈品市場的影響會有多大,但目前整體的經濟大環境的確會帶來挑戰。”
數字時代:奢侈品線上銷售提升,意見領袖影響力突出
疫情管控雖已降為乙類管控,但疫情期間,人們所培養出的更依賴數字化的生活方式,已成為習慣。
中國內地消費者已經對線上消費習以為常,甚至在選購奢侈品時也不例外。報告顯示,線上購買奢侈品的信賴度顯著提升。線上平臺中,品牌官網(54%)、京東(56%)、天貓淘寶(53%)仍是內地受訪者選購奢侈品的主要渠道,每一項均比2021年呈現10%以上的增長。與此同時,抖音(19%)、小紅書(18%)等社交電商平臺正獲得更多奢侈品受訪者的關注。
隨著短視頻與直播平臺的興起,意見領袖的定義變得多元,也為奢侈品營銷帶來更多可能性。明星名人與社交媒體意見領袖一直是消費者獲取奢侈品資訊并考慮購買的主要信息來源之一。《報告》顯示,意見領袖(KOL)助推奢侈品購 買,影響力與明星名人不分伯仲。更多兩地受訪者通過明星名人獲取奢侈品信息,但在考慮購買決定時,則更易受到意見領袖的影響。
在數字時代,奢侈品銷售呈現了何種變化?高明認為:“今天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的部分不是完全割裂的,比如有的消費者是線上查閱相關信息,然后線下完成購買,也有是在線下看到了,然后在線上購買。雖然一些線下體驗,在線上很難完成,但是今天在線上也可以有一對一的服務,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會員服務體系已經把線上線下打通,互為補充。所以在今天的環境里,不能再孤立地去看線上或線下的銷售。”
奢侈品下沉:低線城市的零售布局,與中產興起
近年來,奢侈品向低線城市的轉移引人關注。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過去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但近年來,隨著二三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奢侈品市場的地域分布越來越均衡,市場潛力不斷釋放。
高明認為:“過去經濟的上升讓很多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有了非常強的購買力,這些購買力也是支撐品牌在二三線城市完善它的零售網絡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奢侈品逐步下沉低線城市,意味著二三線城市正承接過一線城市輻射全國奢侈品市場的作用。高明表示:“二三線市場的發展,是完善整個零售網絡非常重要的部分。打個比方,上海服務的首先是本地,但是它更重要的是服務了整個江浙滬一帶,再大的范圍,國內各個地方的消費者可能都會來上海消費。而對于一些二線城市來講,今天它的作用,雖然不能輻射全國,但是能夠輻射它周邊的城市,從幾個到十幾個,都有可能”。
同時,二三線城市也展現出不同于一線城市的區域性消費特點。目前二線城市的奢侈品消費貢獻主要來自于富豪人群,但中產階層的消費遠未被挖掘出來。但從全球市場來看,曾經似乎只屬于富人階層的奢侈品消費,而今正變得平民化,這正是當下奢侈品消費的一大趨勢。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中產階層的興起,被視為奢侈品市場的重要驅動力,或將在二三線城市同樣得到驗證。
未來趨勢: Z世代、中國元素,與奢侈品中的民族敘事
疫情之外,消費者對消費奢侈品多了一份情緒價值的關注。
高明指出:“疫情之后,在某些維度上,消費者更看重對自己好一點。在我們調研的家居用品這部分也可以看到,人們對這方面品質的要求是有明顯提高的。比如說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對自己家居環境的要求。”
尤其對于新生代消費群體Z世代,他們對感性層面的鏈接需求更加強烈。“對于品牌來講,也需要講好自己的故事,需要有更多的感性訴求上的東西,讓Z世代的消費者覺得跟品牌能夠產生一種連結感。”高明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2021年的調查研究,2023年的《報告》新增了“中國元素”板塊。為何給予中國品牌和中國元素以特殊的關注?調研顯示,在對比中國與西方奢侈品品牌在不同維度誰表現得更好時,中國品牌在每一項維度的得分均比上年顯著增長5%-10%。78%內地受訪者與59%香港受訪者認同在奢侈品產品或服務中加入中國元素是重要的。
內地消費者不斷上升的民族自豪感也對國際品牌提出了更多要求與約束。調研顯示,“雙標”(55%)、產品質量問題(53%)、違反“一個中國原則”(51%)、企業不誠信問題(48%)均會嚴重削弱消費者的品牌好感度與購買意愿。
過往的研究將奢侈品消費與財富和社會地位緊密聯系在一起。因為奢侈品價格昂貴且具有排他性,所以擁有奢侈品意味著擁有財富、成就和成功,從而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而今,奢侈品消費的社會符號發生了變化,許多消費者購買奢侈品不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而是為了自我表達。
《2023-2028年中國服飾類奢侈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服飾類奢侈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奢侈品(Luxury)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服裝中最常見的就是高定,是按照客戶要求為客戶量身...
查看詳情
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間,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屢創新高,從0.5359增長到0.8119,排名從78位上升到43位,自2020年開...
冬蟲夏草有悠久的藥用歷史,與人參、鹿茸并稱為“中國三大寶”,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腫瘤、抗菌、抗衰老、降血糖...
10月23日早上7時39分,隨著一件網購羽絨服從京東亞洲一號青島物流園發出,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1...
在國內市場,高端彩妝被MAC、BOBBI BROWN、資生堂、安娜蘇等外資大牌牢牢抓著;大眾領域又以美寶蓮等外資品牌為龍頭2...
據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集團包裹業務)累計完成931.2億件,同比增長16.4%5...
在天然氣重卡銷售火爆背景下,“通宵趕訂單”成為產業鏈公司車間里的共同景象。今年以來,隨著油氣差價不斷拉大,天然...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