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質和能量)或作用的總和。
生態環境的概念
生態環境,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質和能量)或作用的總和。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在含義上十分相近,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態環境。
近年來,中國的生態環境治理模式、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工作啟動,探索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缺乏資金來源渠道、總體投入不足、環境效益難以轉化為經濟收益等瓶頸問題,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升,發展前景持續被看好。
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積極推進信訪投訴工作機制改革,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作為、從程序終結向群眾滿意、從“小環保”向“大環保”三個轉變。2020年,通過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歸集全國各地電話舉報231297件,微信舉報204483件,網絡舉報33327件。做到了信息來源、工作平臺、分析研判、部門管理“四個統一”,構建起責權清晰、協調統一的“大信訪”工作格局,有力有效解決群眾反映的重復信訪問題,成效顯著。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承辦人大建議4268件、政協提案5132件。
中國環保產業的市場巨大。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調查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1%,其中,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95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7.3%,從業人員超過320萬人;同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4.5%。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生態環境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按照國土面積占比計算,我國生態質量為“優”的共533個,占16.8%;為“良”的共1146個,占29.8%;為“一般”的共703個,占22.2%;為“較差”的共189個,占26.9%;為“差”的共12個,占4.4%。我國生態系統呈多樣性,具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其中森林212類、竹林36類、灌叢113類、草甸77類、草原55類、荒漠52類、自然濕地30類。
我國物種呈多樣性,我國已知物種及種下單元數122280種。其中,細菌界463種,病毒655種,色素界1970種,原生動物界2485種,真菌界12506種,植物界37793種,動物界54359種。我國處于極危、瀕危、易危狀況的受威脅物種932種。受威脅物種中,有228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包括85種極危物種,占受威脅物種的37.28%;76種瀕危物種,占受威脅物種的33.33%;67種易危物種,占受威脅物種的29.39%。
隨著中國污染減排和環境管理目標的深化,環保產業的重心從工程建設逐步轉向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并由此帶動了環境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服務業的營業收入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1.2萬億元,較2015年的4900億元增長145%,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占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由2015年的51%提升至2020年的61.4%,增長10個百分點。
“十三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累計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9.5億千瓦、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產能6.2億噸,完成2800余條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新增城市排水管網39萬多公里,新建城市垃圾焚燒廠240座,基于現代感知技術的環境監測設備系統廣泛應用于環境監督管理,為支撐打贏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環保產業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主力軍作用更加明顯。
遠期目標是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使重要生態功能區、物種豐富區和重點資源開發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各大水系的一級支流源頭區和國家重點保護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部分重要生態系統得到重建與恢復;全國50%的縣(市、區)實現秀美山川、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30%以上的城市達到生態城市和園林城市標準。到2050年,力爭全國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實現城鄉環境清潔和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全國大部分地區實現秀美山川的宏偉目標。
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測算,實現中國“十四五”環境治理目標,生態環境投資需求約為6.8萬億元至8萬億元,年均投資需求約1.4萬億元到1.6萬億元;要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目標,年資金投入需求約為2.1萬億元。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生態環境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生態環境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質和能量)或...
查看詳情
模具產業是全球最大橫向產業,被廣泛運用于機械、電子、汽車、信息、航空、航天、輕工、軍工、交通、建材、醫療、生物...
漁業學,是研究漁業生產、捕撈、養殖的科學。涉及生物學、生態學、海洋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知識。廣義的還包括水產機...
央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11月6日發文表示,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超2...
新型減肥藥成市場藍海 藥企紛紛搶灘布局今年10月13日,美國醫藥巨頭禮來制藥股價創下629.97美元/股的歷史新高,連續...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土地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修...
建筑業是將固定資產投資物化為實物資產的產業,政府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對建筑業發展起到主導性作用。我們認為,目前固...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