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大宗商品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大宗商品行
大宗商品的實物資產屬性是供需兩側的長期博弈與綜合表達,因而價格周期的背后實際為供給周期和需求周期的重疊錯配與更新迭代。回顧歷史,1900年至今的四次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均伴隨著供給條件的收緊。
近年來,除了疫情后全球供應鏈緩慢恢復、不利天氣、逆全球化等外生沖擊使得供給彈性下降,能源轉型中的綠色溢價和地緣風險下的安全溢價推升供給成本,能源及工業品上游投資的長期不足也仍未改善。因而判斷,在周期輪動行至中場之際,供應約束或已為超級周期的開啟奠定必要條件。
對于大宗商品而言,基本金屬、能源和農產品等的消費占全球的比重大多數超過50%。2022年,宏觀經濟形勢是海外經濟觸頂,經濟周期錯位導致外需一度強于內需。而2023年,經濟周期可能再次錯位,變為中國經濟回升、歐美等海外經濟體減速或者衰退,外需走弱而內需改善,從而在2023年上半年大宗商品會出現較大的回升驅動力。
如果你想了解大宗商品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大宗商品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大宗商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大宗商品可以設計為期貨、期權作為金融工具來交易,可以更好實現價格發現和規避價格風險。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業基礎,處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狀況的期貨及現貨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例如,銅價上漲將提高電子、建筑和電力行業的生產成本,石油價格上漲則會導致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并帶動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價格和供給提升。投資者,尤其是投資相關行業的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大宗商品的供求和價格變動。
從國內大宗商品CBMI指數情況來看,據相關數據,2022年8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2.3%,較上月回升1.0個百分點。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和庫存指數均出現回落,銷售指數則明顯回升。從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本月CBMI回升至2021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供應壓力有所緩解,商品需求開始回暖,之前供需錯配的矛盾正在緩和,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開始出現積極的變化。
往前看,商品市場從中場的“供需錯配”切換至下半場的“產能短缺”,或將取決于需求趨勢的向上突圍,這既可能依賴于傳統需求主體的增量貢獻,例如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和自2000年以來受益于工業化提速的中國需求;也可能寄希望于以印度、“一帶一路”國家為代表的新興需求主體。
海外大宗供應鏈市場集中度遠高于國內市場,寡頭競爭格局基本成形,其中日本頭部五大綜合商社 2021 年貿易體量已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 31%,四大國際糧商掌控了全球 80%的糧食貿易,四大原油礦產貿易商 2022 年合計營收規模超萬億美元。
過去五年,中國大宗商品供應鏈市場規模穩定在 40~50 萬億元左右,但中國大宗供應鏈CR4合計營收規模快速提升,由 2018年 9,000 億元左右增長至 2022年的 2.3萬億元,對應市場占有率由 2.19%快速提升至 4.18%,基數雖小但呈現出加速提升態勢。
但就2024年而言,在疫后恢復期的高增速并未線性外推之后,需求增長的趨勢性破局或仍不可期,也意味著商品市場周期向上的前提條件或還不充分。一方面,傳統需求或仍面臨內生增長動能的挑戰,國內地產行業相關的工業品需求或仍低迷、城改增量相對有限,歐美貨幣緊縮的滯后壓力待顯、再工業化提振仍需等待;另一方面,印度和“一帶一路”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需求增量雖然可觀,但也并非易事,印度農業發展逆風和地緣政治風險等不利因素仍持續存在。
從政策端來看,政策嚴格管控,大宗商品價格易跌難漲。回顧2021年以來的政策來看,2021年7/8月之前,政府就已出臺政策保障大宗商品供應,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隨著冬季用電高峰的到來,部分省市電力供應緊張,紛紛出臺限產限電政策,推升大宗商品上漲,但是10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對于大宗商品尤其是煤炭發出重要喊話,并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打擊過度投機炒作,大宗商品受此影響上漲趨勢將受到遏制,煤、鋼、銅等原材料價格陸續回落。
2022年國際大宗商品呈現沖高回落的走勢,尤其是6月觸頂之后,在7—9月下跌。其中,原油、汽油等能源類商品價格相對堅挺,但天然氣、煤炭、基本金屬和農產品跌幅較大。2022年年底,國際大宗商品再度企穩反彈。據悉,2023年開市大宗商品全線走強,原油和能化板塊出現了“開門紅”。其中,原油主力合約2302上漲2.59%。作為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的價格曲線,牽動著大宗商品市場的脈搏。回望2022年,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展望2023年,商品期貨市場變數依舊較多,但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期市將加速品種工具創新擴容,“中國價格”影響力將越來越顯著。
2023年5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為99.9%。從銷售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銷售量在連續三個月呈現增長態勢以后,本月出現回落,一方面說明本月市場需求減弱;另一方面,與前期基數較高有關,特別是部分商品在持續高增長后出現回落。各主要商品中,有色金屬、化工和汽車銷售量繼續增長,且增速加快;成品油銷售量繼續增加,但增速減緩;鐵礦石銷售量由升轉降,鋼鐵和煤炭銷售量則繼續下滑。
大宗商品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3年進入6月份以后,大宗商品市場將逐步進入傳統消費淡季,高溫多雨天氣將給市場需求帶來一定影響,加之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綜合來看,在供需錯配的現狀下,6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將會迎來下行調整,價格將會低位震蕩,部分商品價格存在較大的下行空間。
展望2023年,在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下降、各國通脹回落、國際貿易恢復和中國經濟持續回升的前提條件下,大宗商品價格會有較大幅度的反彈走勢,但是需求不足(海外經濟減速或衰退)、高通脹回落緩慢導致高利率與經濟減速并存,商品沖高后還會面臨回落的風險。投資者可以運用芝商所的美豆期貨(ZC)及WTI原油期貨(CL)來對沖風險對沖潛在的波動風險,尤其是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時代,能源“不可能三角”導致能源價格波動是劇烈的。
綜合以上分析,判斷在大宗商品市場結束了宏觀驅動下的供需錯配上半場之后,結構性短缺的下半場哨聲或還未起,因而展望明年,大宗商品的中場故事或未完待續,市場定價將繼續聚焦品種間的基本面差異。對2024年大宗商品市場內部的板塊排序為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農產品,其中對能源、有色金屬持樂觀態度,貴金屬維持中性,黑色金屬、農產品相對謹慎。
具體來看,能源和農產品的定價重心或聚焦于供給側,其中,能源或有望受益于供應條件偏緊和供應風險仍在,農產品價格則將受制于增產預期下的庫存修復;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市場分化可能來自新、舊需求和內、外需求增長預期差,其中,有色金屬的新能源屬性強化或提供價格底部支撐,國內黑色金屬需求依然面臨地產存量收縮等不利因素。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
查看詳情
電磁爐又名電磁灶,是現代廚房革命的產物,它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制成的電氣烹飪器具,無需明火或傳導式加熱而讓熱...
作為互聯網母嬰第一股,寶寶樹(HK01761,股價0.265港元,市值4.4億港元)在新增長空間的突破上試圖找到一個可能的答1...
行車記錄儀近幾年開始在國內興起,市場不斷壯大,銷量呈井噴式增長。行車記錄儀產品技術發展呈現層次化,階梯化和分散...
電商不斷創新營銷手段,實現網絡零售額井噴式增長。盡管交易數據屢創新高,但經歷多年高速增長之后,互聯網的流量紅利...
制藥工程專業涵蓋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藥物化學、生物化學、毒理學、藥理學、制藥工藝學和制藥專業設備等...
2023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82億元(同比增長25.23%);實現歸母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102.04%);實...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