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強國”之“強”,既是金融支持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之“強”,也是防范風險能力之“強”。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正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的兩項重點工作。
中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行穩致遠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這是中央層面首度提出“建設金融強國”這一目標,它錨定了未來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主要方向,也意味著金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進一步突出,金融工作已上升至更高的戰略高度。“金融強國”目標的提出,基于我國金融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的量變積累、已經建成“金融大國”的現實。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金融服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
我國金融業正處于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需要直面的是,現階段,“金融大國”背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依然不高,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不完全匹配,部分領域金融風險較為突出。而且,我國金融體系中,行業結構不夠均衡、基礎設施建設尚待完善、市場機制不夠成熟、中介機構水平有待提高等現象依然明顯。
“金融強國”之“強”,既是金融支持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之“強”,也是防范風險能力之“強”。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正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的兩項重點工作。
金融強國之路,必然是不斷自我革新、持續深化改革的過程。從金融大國到金融強國,要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服務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需要高質量的金融產品、數字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同時,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我國金融服務外包業快速發展,并已形成較完整外包服務產業鏈。目前,我國金融服務外包以信息技術服務外包 (ITO) 和業務流程外包 (BPO)為主,知識流程外包(KPO)相對較少。
政府部門支持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將非核心業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就業率,而且可以加快國家經濟結構的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型,提高我國服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國家服務產業的整體發展。目前,上海、深圳、北京等金融發達的城市紛紛建立金融服務中心基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均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發展。
保險服務業市場現狀
有業內專家表示,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需要深刻把握保險機構的職能定位,堅持回歸保障本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業要“完善機構定位”,保險機構應重新審視自身職能定位,各司其職,從職能定位出發,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全面保駕護航。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有保險法人機構237家。大型保險機構、中小型保險機構同場競技,并未體現出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產品與服務同質化問題仍比較突出,導致行業“馬太效應”加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充分。“不同保險機構的優勢和特點不同,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專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金融服務。”
針對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專家表示,國有大型保險機構資產規模大、機構覆蓋廣,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不僅如此,國有大型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相對更加規范完善,經營風格更加穩健,風險管理體制更加健全,發展的穩健性更加突出。
近年來,包括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平等大型國有保險機構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建設、民生保障、大病醫療等領域的主力軍和重要金融力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98%;原保險賠付支出1.38萬億元,同比增長20.14%。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7.18萬億元,保險業資產總額29.59萬億元。中國人壽上半年工作會議提出,在服務大局方面,中國人壽社會保障類保險、大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快速增長,投資實體經濟存量規模達3.8萬億元。
金融服務外包已成為一種新穎的金融服務模式,得到了市場參與者的普遍重視。它不僅給金融機構和客戶帶來各種便利服務,而且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好的節約成本、降低風險、提高效率的巨大空間。金融產品的創新為金融外包帶來了更大的需求。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可能推動金融服務外包產業的戰略調整,金融外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發包國還是接包國,都要在變化的市場格局中找到適合的發展位置,分享經濟全球化的紅利。
全球金融外包行業市場規模呈現穩步上升趨勢,截止到全球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規模已經達到5535億美元,未來一段時間預計也會維持在6%左右速度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行業報告對中國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我國金融服務外包業快速發展,并已形成較完整外包服務產業鏈。目前,我國金融服務外包以信息技術服務外包 (ITO) 和業務流程外包 (BPO)為主,知識流程外包(KPO)相對較少。政府部門支持5...
查看詳情
蘇州稻香村日前,商務部網站發布《商務部等5部門關于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下稱“通知”),將長期經營不5...
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來改進工程各干系組織和崗位人員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
根據《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方面,重慶將加...
我國經濟態勢分析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下階段,隨著宏觀政策效應的繼...
制冷劑是在制冷系統中不斷循環并通過其本身的狀態變化以實現制冷的工作物質。制冷劑在蒸發器內被冷卻介質(水或空氣等...
數控刀具是“工業的牙齒”,切削加工約占整個機械加工工作量的90%,高效先進刀具可明顯提高加工效率,使生產成本降低...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