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造船業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造船業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造船業行業將面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9月,我國造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全球最大淺水航道8萬方LNG運輸船、22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烯運輸船、新一代17.4萬方LNG船、首艘智能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海洋石油123”……今年以來,造船行業捷報頻傳,一批具備高技術、高附加值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船舶相繼完工交付。
造船業零部件多、供應鏈長、產業關聯度高,涉及50多個行業,因此造船業也被稱為“經濟風向標”。有分析指出,造船業與制造業以及經濟整體的發展情況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造船業的蓬勃發展也釋放出經濟持續復蘇的信號。
如果你想了解造船業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造船業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造船業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造船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在船舶行業鏈中,上游為原材料、船舶設計及船舶配套設備供應;中游為船舶制造;下游為航運、國防軍工、海洋工程裝備等船舶應用領域及租賃、維修等船舶服務環節。其中,船舶制造是核心環節,圍繞船舶制造環節,船舶行業形成復雜多樣的行業鏈條。如下圖所示:
目前,我國已形成以滬東中華、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門和江蘇揚子江船業為主的大型LNG運輸船建造企業集群。今年1至7月,我國承接大型LNG運輸船18艘,占全球總量的35%,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訂單旺盛,與全球造船市場的周期性復蘇緊密相關。2020年以來,一度持續低迷的全球造船行業迎來上行周期。隨著老船淘汰更新、環保新規落地,國際市場新船訂單量不斷上升。
對造船企業來說,更短的交付周期、更低的人力成本是關鍵競爭力。
今年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07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6%;新接訂單量573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6.7%。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133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6%。
全國出口船舶完工量26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承接出口船訂單53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2%。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49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6.8%。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6%、93.4%和93.3%。
2022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也讓中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共有12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列世界第一。
2023年上半年,我國造船業繼續高歌猛進,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量的國際市場份額超過了70%,創下了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新接訂單量的新紀錄。
1~9月,48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262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承接出口船訂單5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4.7%;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23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1.7%。出口船舶分別占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8.5%、96%和95.6%。
按造船行業協會數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總噸計分別占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
同時,我國造船業完工量211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2%;新接訂單量3766.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7.7%;手持訂單量1237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5%,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唯一都增長的國家。
目前,我國造船業重點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空間布局,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專業化配套企業。
其中,單單長三角產業集群以上海、江蘇省、浙江省為重點區域,總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60%。其中,江蘇省尤為突出,單省完工量就占全國總量40%以上。
現在,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個可以生產殷瓦鋼的國家,隨著產業鏈上一系列斷點和短板的不斷攻破,滬東中華也已成為全球LNG船手持訂單最多的船廠之一。在這個研究院,記者還看到像LNG加注船、LNG陸地儲罐、LNG發電船等高端新船型不斷研發成功,推動著造船產業鏈不斷升級。中國造船產業鏈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帶動著大批配套企業共同成長壯大。
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由于設計建造難度極高,與航空母艦并稱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能夠建造此類船舶,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集中體現。
造船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目前,中國船舶集團液化天然氣LNG船的訂單已排到2028年。因此,我們已經相繼造出了象征造船業的高端船舶,再次彰顯了我們的實力。到現在為止,全球95%的船舶都可以由中國船廠造出,全球40%的船舶都是中國制造的。盡管我們的造船業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比如缺乏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比如高科技船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國外設計,但我們已經從一個幾乎沒有造船基礎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的船舶訂單數量穩步增長,而全球其他地區的訂單數量卻在下降。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我國將重點發展海洋、海事、航運、船舶相關產業,發展方向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發展具體目標包括實施重型破冰船等研制、推進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氣生產平臺等研發應用。
“十四五”期間,我國船舶制造業的政策引導方向是綠色化、智能化。具體來看:
綠色化:《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快實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程,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強國戰略綱要》也強調要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構建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我國的船舶制造業將加快推進低碳、清潔、高效的綠色船舶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滿足國際船舶排放標準,提升船舶的節能環保性能,降低船舶的運營成本和環境風險。
隨著我國首制大型郵輪日前順利完成首次試航,我國造船業即將正式集齊“三顆明珠”。越來越多高端船型的成功建造,成為我國造船業高質量發展的最佳注腳。
《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建設智能制造體系,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建設智能制造體系,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快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提升海洋經濟創新驅動能力。《海洋強國戰略綱要》也強調要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我國的船舶制造業將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現船舶的自主控制和遠程操作,提升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拓展船舶的功能和用途。
未來,若你欲了解更多關于造船業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造船業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造船業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造船業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造船業行業的市場規模、造船業市場供需求狀況、造船業市場競爭狀況和造船業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造船業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中研普華憑借多年的行業...
查看詳情
暑期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上映,助力西安旅游呈爆發式增長,在電影上映后10天,省外游客到店堂食訂單同比增長387%3...
鋁鎂合金鑄件是一種復合材料,它能提供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如高強度、高密度、高耐腐蝕能力和高熱導率,在航空航天、...
展會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在暢通經濟循環、撬動產業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正越發凸顯。密集展會接連舉辦,彰顯...
紅薯是我國普遍種植的一種農作物,紅薯產量高適應性強在我國各地均有不同面積的種植,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
出租車在當前環境下要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出租車行業是城市一大重要的窗口服務行業,曾經,高收入、高榮譽吸引了許多人爭...
網絡視頻市場分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