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泥市場及水泥產量如何?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平穩增長,但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水泥需求修復緩慢,全國水泥市場總體呈現“需求持續萎縮、價格低位下行、成本居高不下、效益大幅下滑”的運行特征。前三季度全國累計
全國水泥市場及水泥產量如何?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平穩增長,但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水泥需求修復緩慢,全國水泥市場總體呈現“需求持續萎縮、價格低位下行、成本居高不下、效益大幅下滑”的運行特征。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水泥產量創近13年以來同期最低,預計行業利潤同比降幅仍達60%左右,企業虧損面擴大。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水泥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水泥協會執行會長肖家祥表示,近年來水泥行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取得不少成果,但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
他指出,數字化轉型有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產業的數字化;第二階段是數字的產業化。我國水泥產業的數字化剛起步,離數字的產業化還有很大距離。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等領軍企業近年來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總體看還是處于起步階段。
據介紹,中國建材、海螺水泥、華新水泥、華潤水泥、紅獅水泥等水泥龍頭企業已率先探索智能化轉型,智慧物流、無人駕駛、數字礦山、AI窯磨專家、機器人等,在水泥廠的應用逐漸普及,并取得不錯的成果。
以海螺水泥為例,海螺水泥以全椒海螺為試點,歷時2年時間在全球率先建成了具有海螺特色的水泥智能工廠,首次建設了從數字化礦山到生產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線,覆蓋智能質量控制系統、數字化礦山系統、設備管理系統、專家優化控制系統等。
海螺水泥先后投入20億元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智能工廠的推廣應用,實現了降本增效:生產效率提升21%、資源利用率提升5%、能源消耗下降1.2%、二氧化碳減排1%,綜合經濟效益提升超10億元/年。
“智能工廠建設既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在已有生產運營管理基礎上從觀念和流程等多個方面進行的深層次自我革命。”海螺水泥總經理助理許越直言,要主動擁抱變化,加速構建可持續領先的產業,持續創新,敢于開放,堅定構建數字化、流程化的管理體系。
這與華新水泥CIO(首席信息官)兼CDO(首席數據官)湯峻的觀點不謀而合。在他看來,新型工業化不能以短期經濟效益來衡量,而是企業基礎能力的核心,致力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湯峻呼吁行業開放合作、交流共享,共同推進傳統企業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
肖家祥強調,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是目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實現企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企業數字化轉型既要積極推進,也要量力而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一項艱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規劃、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也是一個持續優化、持續提升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斷創新。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江源給出了水泥工業智能制造的可行路徑,如推進行業標準體系,指導智能制造數字轉型有序發展;深化智能制造集成應用,積極打造智能工廠;推動水泥行業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發揮水泥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作用;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培育綠色化、數字化智能礦山等。
水泥企業聚焦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練好內功、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的同時,亦對外部市場環境頗為關注。
“整體來看,水泥行業效益四季度預計好于三季度,但全年同比降幅仍很大。”展望四季度,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水泥分析師李坤明表示,從需求端來看,弱需求限制反彈空間,全年均價下移;在成本方面,煤炭價格有望回落、替代原/燃料進一步使用,成本壓力減輕。
天山股份在接待多家機構調研談及生產經營情況時表示,當前市場需求在三季度基礎上有所改善,屬于正常的季節性恢復,水泥價格處于緩慢修復態勢,公司水泥銷量環比有所提升。
同時,天山股份表示,一萬億元特別國債的發行,有助于基建投資邊際改善,帶動水泥需求。政策落地傳導到水泥實物需求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對今年四季度水泥需求的影響程度仍待觀察,但為2024年水泥行業的需求企穩和盈利修復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未來水泥市場需求趨勢分析
“我們應理性看待水泥市場發展的周期性,認真思考如何保持行業效益穩增長。”面對水泥行業當前形勢,中國水泥協會執行會長孔祥忠認為,未來水泥市場需求將呈現逐步下行趨勢,但行業效益下行的幅度遠遠超過需求下行的幅度,“這說明我們的行業結構和行業自律能力出現了問題。成熟的市場經濟應該讓企業有利潤,政府有稅收,就業有保障,這是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孔祥忠提出,今年四季度,行業的重點目標是要力爭盈利能力回升,虧損面縮小。煤炭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增加,水泥價格反彈乏力,關鍵在于中小企業的信心不足。應加強大企業集團與中小企業的合作和對話,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當前,在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更要堅持常態化錯峰生產,加大錯峰生產政策執行力度,保障行業效益穩增長。孔祥忠建議,應盡快開展去產能政策研究和啟動去產能工作。日前8部門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在保障措施中提到“加快產能置換政策修訂”,近期,有較多省份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壓減過剩產能的規劃方案;固廢綜合利用、協同處置等也需要產業政策支持。“全行業要積極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做好水泥企業碳配額的政策制定工作。”
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內容涉及遏制新增產能、引導低效產能退出、壓減過剩產能、產業鏈供給鏈延伸、效益穩增長等方面。“要鼓勵和支持大企業集團聯合重組,穩妥開展企業并購和市場整合工作,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能和市場布局,提高市場成熟度。”孔祥忠表示,只有各省份前2家或前3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產能集中度在70%以上,才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因此,啟動淘汰一批落后水泥粉磨企業十分必要。
“水泥行業即將納入碳市場,行業應積極探討如何依靠即將實施的碳市場管控引導過剩產能退出。”孔祥忠建議,全行業要加大以節能減排、數字化智能化、碳中和為核心的科技創新,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新一輪的水泥科技創新過程中,中國水泥工業要有自己的科技原創成果、知識產權成果,為世界水泥發展作出貢獻。”
四季度水泥需求及水泥價格行情分析
四季度,隨著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地產端水泥需求下降幅度有望收窄,水泥價格也有望呈現回升勢頭,但行業盈利仍不容樂觀,預計全年行業利潤總額將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水泥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水泥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水泥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水泥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相關報告推薦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水泥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水泥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重...
查看詳情
物流自動化物流自動化是指物流作業過程的設備和設施自動化。如,自動識別系統、自動檢測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
智能樓宇行業智能樓宇的核心是5A系統,智能樓宇就是通過通信網絡系統將此5個系統進行有機的綜合,集結構、系統、服務B...
近十多年來中藥產業持續快速增長藥材即可供制藥的原材料,在中國尤指是中藥材,即未經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藥原料。中...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鞋業生產中心和銷售中心,女鞋產業鏈十分完善,是最有市場占有率的品類。疫情前,我國女鞋行業市場規...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
12月5日,根據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12月4日18時26分,一件從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遞包裹,成為...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