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生物制藥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將
隨著國產生物藥陸續上市,藥企在推進商業化生產的過程中對于生物制藥裝備與耗材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由于傳統的設備存在清洗復雜、效能低等缺陷,在此背景下,歐美的一次性工藝與技術應用逐漸普及,包括一次性生物反應器、一次性配液系統、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等設備已逐漸被應用于藥企生產過程中。
不過,我國一次性生物工藝、技術起步較晚,藥企多數依賴于進口的耗材與設備,面臨昂貴的投入成本,生物制藥裝備與耗材國產化迫在眉睫。
生物制藥學習的重點是如何通過給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植入對應的DNA,然后再讓這些DNA表達,并最終發酵出需要的蛋白質或其他化學物質。像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胰島素和很多單克隆抗體就是使用這種技術生產的。生物制藥的特點和化學制藥有很明顯的區別。化學制藥是利用人工合成的一類化合藥物,給藥方式廣泛,既可以口服、吸入,也可以注射,制備也更加靈活。生物藥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物質發揮功效,在人體內產生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或細胞介導免疫,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療腫瘤、艾滋病、心腦血管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相關疾病等。
如果你想了解生物制藥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生物制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自2005年起,中國便陸續推出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扶持。而此次的“十四五”規劃為生物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路徑和目標。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中國生物經濟總量達到22萬億元,其中核心產業總量超過7.5萬億,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生物經濟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生物科技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生物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
如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研發成果逐年增加。當前,全球生物制藥市場容量穩步擴充。2021年,全球生物制藥市場規模3213億美元,同比增長7.4%。截止2022年12月底,我國生物藥品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655.3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808.86億元。
2023年上半年,行業掀起了近二十年來最嚴厲的反腐風暴,疊加近幾年生物醫藥行業政策頻出,在政府干預力度和糾偏力度加大的新機制下,行業發展迎來深刻變革,板塊估值以及基金配置也處于歷史相對低位。我們認為,反腐深化及常態化后,產業深化變革必然帶來醫藥整體的商業模式大幅變革以及集中度的大幅提升。我們繼續強烈看好目前在市場預期已見底、基本面已拐頭向上的醫藥行業投資機會。
此外,2022年,全國醫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較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0.8個百分點。生物藥的生產難度相對較高,為加快生產,近年來一些生物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國際方面,生物藥企業普遍傾向于自建產能。依托“時代數據生物醫藥企業數據庫”,通過旗下大數據平臺時代數據,對各大生物醫藥企業2021年全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的總營收和營收增速等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綜合評分。前三名是科興生物、揚子江藥業、白云山。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生物產業大國,“十三五”末期,生物經濟產值規模近5萬億元,生物及大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超過10萬億元,涵蓋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物育種、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近幾年,生物經濟領域成為投資熱點。2021年,僅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融資就達到1113.58億元,較2020年進一步增長26.0%。
2022年,全國生物醫藥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2237起,較2021年增長18.11%。國內生物藥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但近年來生物藥領域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在技術快速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支付能力提升等因素驅動下,我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的增速遠高于我國整體醫藥市場與其他細分市場,到2025年預計將達8000億元。
比如2022年以來,上市的PD-1單抗產品就有多款。7月,樂普生物宣布抗PD-1抗體普特利單抗注射液在中國獲批上市,適用于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的高度微衛星不穩定型(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型(dMMR)的晚期實體瘤患者。兩個月左右,該藥又獲批新適應癥,用于既往接受全身系統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6月份,康方生物宣布卡度尼利單抗注射液在中國獲批,用于既往接受含鉑化療治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據悉,卡度尼利單抗是全球頭款獲批的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
據業內統計,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PD-(L)1單抗產品(此統計不含康方生物雙抗產品卡度尼利單抗)約14款,包括10個PD-1單抗和4個PD-L1單抗,且還有超百個產品處于審批、臨床階段。
生物制藥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生物醫藥是攸關人民健康、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性產業,生物技術創新成為醫藥大國競爭的主戰場。2021年12月發布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創新驅動轉型的發展目標。然而,目前我國生物醫藥創新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生物疫苗、生物醫藥技術的跨越,大大減少了病毒、傳染疾病對人類的傷害,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福祉,中國城鄉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延長到2021年的76.34歲。按照國家《“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要求,203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0歲以上。毫無疑問,生物疫苗、生物醫藥的發展和進步在中國人均壽命年齡的不斷增長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長期來看,在生物藥產業迅猛發展下,上游的制藥裝備及耗材都有望迎來新的增長點。同時,隨著國產藥機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加大,國產替代進程加快,將逐步打破進口依賴的局面。另外,以東富龍、楚天等為代表的國產藥機企業也在加快國際化布局,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中信建投測算,全球生物藥市場空間將由2019年的2860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7680億美元,我國生物藥市場空間則將由3120億元增至13030億元,加速進入萬億時代,給上游制藥裝備和耗材帶來市場增長潛力,預計2025年國內生物制藥上游耗材市場規模將增長到265億元左右。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總規模將達16萬億元。市場預測分析稱,2021-2025年或成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發展窗口期。而《“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發布后,業內普遍認為藥品、疫苗、現金診療技術和裝備、生物醫用材料、精準醫療和檢驗檢測等醫藥企業,作為生物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迎來市場爆發期。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生物制藥,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質。它的有效成分通常是一些具備生物活性的蛋白質、DNA、病毒、細胞或組織等,給藥方式是直接進行組織注射。藥物的制備非常依賴在生物...
查看詳情
2023年是郵政快遞業自2010年以來第14次迎戰快遞業務旺季。據了解,今年快遞業務旺季從11月1日開始,到2024年春節前夕1...
電子散件加工是指將原材料或半成品進行加工、處理,變成電子產品所需要的散件的過程。這包括機械加工、電路板焊接、元...
近年來,中國電競產業在市場規模、產業鏈完善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已成為全球電競產業一塊重要的拼圖...
村鎮銀行在國家政策的規范和市場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其發展勢頭必然如雨后春筍。同時,隨著農村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農...
近年來,在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下,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導,以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迅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銀行理財作為金融行業的新生力量,...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