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污水資源化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整體來看,我國水資源總量常年值27711億立方米,各年的數據隨降雨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整體保持穩定。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從人均角度看,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為2055立方米,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5%,位于全球第109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分省來看,在我國31個省當中,有21個省出于缺水狀態。其中處于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3000立方米以下)的4個,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2000立方米以下)的8個,極度缺水(人均水資源500立方米以下)的9個。并且通過比較具體省份發現,處于極度缺水的9個省份,大多為經濟較為發達,水資源總量尚算豐富的地區,而不是西北、東北等水資源總量較少地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明確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節水工作作出重要論述,強調節水工作意義重大,對歷史、對民族功德無量,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水資源短缺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水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國家節水行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實施,國家用水定額體系、水資源監測體系不斷完善,全國用水總量基本保持平穩。我國以占全球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創造了世界18%以上的經濟總量。
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全方位貫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不斷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要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以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為重點方向,持續推動全社會節水。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加快取水監測計量體系建設,強化水資源管理考核。健全完善節水支持政策,加快初始用水權分配,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節水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水資源利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水資源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污水資源化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按照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印發了《關于公布2022年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環辦水體函〔2022〕502號),明確了首批納入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范圍的19個城市。這項試點工作對于提高缺水地區再生水利用能力、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引領我國各地挖掘污水資源化利用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指達標排放的尾水經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生態措施進一步改善后,在一定區域統籌用于生產、生態、生活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與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常規做法相比,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更加強調區域統籌、生態凈化、調蓄利用,綜合效益更加顯著,對于推動缺水地區探索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新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水資源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經濟要素之間不適配是我國基本水情。我國水資源總量雖然較大,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量最匱乏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均水資源量還將繼續降低。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更加突出。特點之一是年均水資源量差別較大。近20年來,水資源量最多的是2010年,比常年值偏多11.5%;最少的是2011年,比常年值偏少16.1%,也是1956年以來最少的一年。一般認為,隨著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水資源的年均變化還將進一步加大。另一個特點是南北分布嚴重不均,與土地資源、人口的空間分布不相匹配。在全國10個水資源片區中,北方六區(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和淮河五大流域以及西北諸河)的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16.7%,但土地和耕地卻遠高于南方四區。
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國從“十二五”開始施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用水紅線,控制用水量增長,2021年用水量控制在5920億立方米,與2012年的6131億立方米相比,總用水量實現了零增長。這一成績主要來源于工業節水。2012年到2021年,工業用水量由1379億立方米下降到1050億立方米,農業灌溉一直維持在3700億立方米左右,生活用水由740億立方米增長到910億立方米。其中,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65立方米降低到28立方米,京津冀地區已經接近10立方米,提前十年達到了《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提出的2030年目標。與此同時,還要看到,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9%,節水水平已經遠超發達國家,工業領域節水潛力已經不大,而工業進一步增長、城鎮化率穩步提升、糧食穩產高產、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等各領域用水需求持續上升,水資源供需矛盾亟待破解。有鑒于此,我國對黃河、淮河、海河等缺水流域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
污水再生利用是突破水資源瓶頸的重要途徑
綜觀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的國際經驗,包括污水再生利用在內的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是根本途徑,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南非、納米比亞等缺水國家都是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的典范。
以色列60%國土是沙漠,其余部分屬于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435毫米,2017年人均水資源降低到214立方米,水資源極度匱乏,不足我國的1/10。但是,以色列政府2013年10月宣布全國用水不再受天氣制約,水安全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其根本途徑就是污水再生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以色列建設了大量污水再生、輸配、儲存、利用設施,目前污水再生利用率超過90%,下一步擬全部再生利用。以色列再生水90%用于農業灌溉,支撐起現代高效農業,除了自給自足,還成為農產品出口國。
以色列通過開發非常規水資源成功解決了水安全問題,我國北方許多地區年降水量、人均水資源量均低于以色列,這些地區應借鑒以色列污水資源化成功經驗,開發非常規水資源,解決當地缺水問題。
美國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的4倍多,西部嚴重缺水,有限的水資源主要用于農業灌溉。2014年,美國國會認為單純通過提高用水效率無法滿足糧食安全和經濟持續增長的需要,預計2025年將有超過40個州面臨缺水狀態,責成聯邦政府采取措施應對水危機。2019年,聯邦政府宣布實施國家水回用行動計劃,以保障美國水安全以及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和韌性為目標,全面規劃并實施包括市政污水等六大方向的收集、再生與回用,確定了200個行動目標,組織28個各方獨立責任人、80個合作機構開展11個戰略主題、37個具體行動,同時成立了跨部門工作組,統一協調各方。
我國水資源總量及特征與美國有相似之處,兩國也都有通過大規模跨流域調水應對缺水的實踐,但都沒有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因此,我國應當借鑒美國做法,系統謀劃、全面開展污水再生利用,突破水資源瓶頸,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3-2028年中國水資源利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水資源利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整體來看,我國水資源總量常年值27711億立方米,各年的數據隨降雨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整體保持穩定。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從2...
查看詳情
中國6G核心方案公布6G通信技術的發展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之一。我國6G推進組負責人表示,6G技術商用時間基本在2030年左右...
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從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的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
上海認定第一批40家創新型企業總部從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第一批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總部授牌儀式當日在滬舉行。此次獲...
截至11月17日24時,今年共享單車騎行量突破10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日均騎行量已達311.57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9.04%...
不銹鋼櫥柜是一種廚房家具,通常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以提供耐用、堅固和衛生的廚房存儲解決方案。不銹鋼櫥柜通常用于商...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有色金屬應用由充當結構材料的大宗常用金屬擴展到了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具有特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