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生姜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生姜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
生姜是姜科、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100cm)的新鮮根莖,也可以稱為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有尉豐生姜、山東昌邑面姜、青州竹根姜、山農一號生姜、青州小黃姜等品種。生姜性溫、味辛,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生姜的用途非常廣泛,既是一種調味品,又集食用、藥用為一體,對人體有著較高的保健作用。生姜作為食材和藥材,由來已久,中醫認為,生姜為藥中佳品,具有解表散寒、消炎抗菌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傷風感冒、胃寒嘔吐等癥狀;同時,生姜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腫瘤作用明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此外,生姜具有驅寒活血、降血脂的作用,民間常用生姜泡酒,利用其祛風寒、通經絡的作用,緩解關節炎等疾病的痛楚。目前生姜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使用較為廣泛,其臨床功效主要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和脾消腫等,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胃寒嘔吐等癥。
為確保生姜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生姜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生姜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生姜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同時作為常見的調味植物,生姜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十分廣泛,其中南方主要以廣東、浙江、湖南、安徽、和四川等地種植為主,北方則主要以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
近年來我國生姜總種植面積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姜總種植面積為553萬畝,同比增長18.7%。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國際交通運輸不暢,運輸公司提高了國際貨運價格,我國對外出口貿易成本增加,生姜出口量下降明顯,據統計,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國生姜出口量為23.14萬噸,同比增長3.34%。
與海外不同,我國的生姜目前主要以鮮食為主,鮮食在生姜消費當中的比重達到68.72%。主要是調味鮮食,北方市場以銷售面姜為主,南方市場更加傾向小黃姜,加工僅占生姜產量的8.74%。另外國內生姜的損耗率較高,超過10%,姜在進庫以前必須歷經嚴苛挑選,水份大的要去除,由于存儲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爛,降水過多的狀況會造成姜內水份成分擴大,提升庫存量難度系數。
連續7年生姜持續高價,提升了姜農種植積極性。2021年全國生姜種植總面積接近900萬畝,加之普遍增產,導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從種植面積來看,2021年我國生姜總種植面積為553萬畝,同比增長18.7%。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生姜產量為1219萬噸,同比增長2.4%。
此外,由于2020年后期交易價格持續上漲,使得農戶產生惜售情緒,手中貨源量較往年同期偏多。臨近生姜收獲,姜農要倒姜窖放新姜,農民大量賣出,市場供應量集中,銷地市場跟不上,生姜價格回落較多。根據農村農業部數據統計可知:2022年第34周全國生姜平均批發價為5.66元/公斤,同比下跌30.3%,環比增加2.35%,2022年全國生姜平均批發價最高達到5.89元/公斤,批發價最低也要4.73元/公斤。
目前我國生姜充足,完全能夠滿足國內需求。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姜產量為11902萬噸,而表觀需求量在1136.3萬噸左右。
“以前,生姜種植主要為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多為小面積零星種植,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現在,整地、開溝、起壟、培土作業已全部實現機械化,收獲作業機械化也差不多有一半了。”裴亞洲介紹,“這也為我們成立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種植提供了基礎。”
據了解,平輿縣眾耕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生姜技術種植,生姜出口銷售。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訂單種植,保障銷路。目前帶動本村及周邊28戶生姜種植大戶,種植面積達1000畝。2022年,蔡營村生姜銷售收入900多萬元,除去成本,每畝大約有近兩萬元的收益。
在此背景下,我國生姜主要以出口為主,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國際交通運輸不暢,運輸公司提高了國際貨運價格,我國對外出口貿易成本增加,生姜出口量下降明顯。但進入2022年,生姜出口量有所回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國生姜出口量為23.14萬噸,同比增長3.34%;而進口量僅為0.086萬噸;出口額為1.73億美元,同比下降47.88%。
2019-2020年山東生姜種植面積占到國內的36.1%,山東省昌邑市,是我國生姜主產區之一,生姜種植面積超過21萬畝,“昌邑大姜”已被國家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其生產情況對于全國尤其是北方的生姜行情影響巨大。南方生姜種植較為廣泛,主要就近供應為主。
按區域來講,2020年,北方地區的生姜種植面積約有191萬畝,其中山東168萬畝,河北10萬畝,河南9.9萬畝,遼寧3萬畝;南方地區的生姜種植面積約有275萬畝,其中云南66萬畝,湖南55.3萬畝,貴州44.8萬畝,廣東28萬畝,安徽25.9萬畝,四川19.6萬畝。
近年來,同富村大力發展生姜種植產業,2022年種植面積達到2500余畝,預計總產量達2000萬斤,產值5200萬元以上。同富村主要種植大黃姜、小黃姜、大肉姜、川姜等優質品種,產量高價格好,產品供不應求,主要銷往區內的南寧、柳州和桂林及區外的四川、重慶和廣東等地。大力種植生姜不僅能鼓足村民的“錢袋子”,還能助推產業提質升級。目前,同富村已經配套發展有22個洗姜坊,形成洗姜、上冰、打包、裝車、運輸一條龍產業鏈。每個洗姜坊能吸納二十位以上的村民就業,共吸納四百來個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人均每日收入300元以上。 “生姜產業提高了我們收入,讓我們的生活變好了,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干勁。”在洗姜坊工作的脫貧戶盧宗寧高興地說。生姜產業的興旺也讓村民相互促進,增強內生動力。“今年承包了100多畝地種姜,明年我還想再承包更多土地發展生姜產業。”壇洛鎮同富村種姜大戶李光寧滿懷信心地說,現在村里越來越多人想發展生姜種植產業,相信同富村的生姜產業將會發展得越來越壯大。
同富村土地遼闊,但以前土地碎片化且產業單一,曾經淪落為壇洛鎮的一個貧困村。為了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同富村盤活土地發展產業,成功”流轉11000畝土地發展起沃柑、砂糖橘、紅心蜜柚、紫玉淮山、生姜、牛蛙、小龍蝦等多個種養產業,每年僅土地流轉就給村民帶來近一千五百萬元收入,不少村民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很多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后就安心到城里就業創業發家致富。而在產業園里打工的村民們,學到技術后也跟著搞種養殖業賺大錢,同富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同富村也從曾經的貧困村嬗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22年同富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3萬元。
我國是世界上生姜種植面積最大、生產總量最高、出口最多的國家。近些年來,生姜的現代加工技術不斷成熟,結合生姜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各種精深加工產品相繼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生姜的綜合利用范圍,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利用生姜中的有效成分,制備各種功能性食品,既可以滿足人們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也可以發揮其養生保健的作用,如姜茶、姜酒、姜糖、姜脯、姜飲料等。利用生姜中的芳香性化學物質,制備各種調味品,除可改善膳食的味道,還能夠推動調味品行業朝著深加工、商業化、工業化方向發展。
生姜行業市場機遇深度分析
生姜種植是平輿縣發展特色種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平輿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扎實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積極構建“一寸一品”“一鄉(鎮)一特”格局,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積極引導群眾在產業增收上找出路、做文章、謀發展,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目前,平輿縣金沙灣蓮藕、鑫芳西紅柿、西洋店和老王崗花生、廟灣黃花菜、辛店蘆薈、李屯花木、李屯淫羊藿等多種特色種植業多點開花,打造出一批響當當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幫助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生姜種植產業發展面臨著多重困難,姜種儲存困難、種植技術落后、種植規模小等問題嚴重阻礙了發展。為解決生姜種植的難題,代灣村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堅持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圍繞培育“一村一品”,建立農戶“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龍頭企業的長期穩定的“雙綁”機制,努力把小農戶帶入大市場,以小產業帶動大振興。
……
未來,如果你欲獲取更多行業分析及相關數據可以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姜種植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生姜種植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生姜屬姜科姜屬多年生宿根植物,是主要的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醫藥及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生姜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熱量、粗纖維、灰分、鈣、磷、鐵、胡蘿卜素、維...
查看詳情
“民以食為天”,生鮮食材配送行業之于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解決傳統生鮮食材供應鏈難題的探索過程中,供給端...
救護車行業一直以來都是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救護車行業也在不斷演變和創...
近年來全球鮮桃及油桃產量整體呈波動上升走勢。2018年全球多個桃子產地受到惡劣天氣條件不利影響,特別是全球桃子主產...
近年來,我國榴蓮消費熱度不斷升溫,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頂流”水果。市面上銷售的榴蓮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進口量五年間增9...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推動衛星通信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高分遙感衛星、人工智能等行業應用,打造全...
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會長表示,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推動中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合作的重要力量。貿易數字化是支持全球貿易...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