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碳中和的推進,航運排放日漸被各國重視。今年7月7日,各國在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上將全球航運業減排目標,從原來的碳強度目標,提升為絕對減排目標:到2030年,國際航運業相較2008年減排20%,2040年減排70%,到2050年左右實現凈零排放。
岸電,是指當船只靠岸期間,停止使用自備的柴油發動機而轉用陸上的電力,可明顯降低船舶在停靠期間的污染物、噪音及溫室氣體排放。
2021年,國家電投海南公司建設的洋浦港岸電項目投入運營,共覆蓋3個碼頭、15個泊位。使用岸電可大幅節省船舶開支。據國家電投海南公司儋州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一艘5萬噸量級的船只每次靠港約兩天,如使用燃油發電,按輕油油價1382美元/噸價格計算,每度電成本為2.59元;如直接使用岸電,按每度岸電成本1元計算,船只每次停靠可節省約31800元成本。
根據國際非營利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CAA)的報告,船舶在靠港期間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會排放大量大氣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NOx)、細顆粒物(PM2.5)等。
港口所在城市是受其影響的重災區。據CAA匯總,中國已披露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結果的港口城市中,廣州、深圳、上海、香港等城市船舶所排放的廢氣占城市大氣污染物總量的 20%-40%。
隨著全球碳中和的推進,航運排放日漸被各國重視。今年7月7日,各國在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上將全球航運業減排目標,從原來的碳強度目標,提升為絕對減排目標:到2030年,國際航運業相較2008年減排20%,2040年減排70%,到2050年左右實現凈零排放。
船舶靠港使用岸電,也因此成為減少航程碳排放的措施之一。
國務院網站顯示,中國自2010年起開始推廣岸電使用。2020年通過的《長江保護法》規定,具備岸電使用條件的船舶靠港期間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使用岸電,否則處以最低1萬元、最高50萬元的罰款。
該強制性規定被認為有力推動了長江流域岸電的覆蓋。根據CAA《藍港先鋒2022》報告統計,2021年中國典型內河港口岸電覆蓋率基本達到100%,內河港口平均岸電使用率為43%。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2020年4月發布的“港口岸電建設及使用情況”顯示,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港口岸電設施5400多套,覆蓋泊位7000多個(含水上服務區)。
2022年,中國印發的“雙碳”配套政策之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將“推動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列為交通運輸領域減污降碳的一項措施。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產業研究院,2018-2020年,中國岸電系統行業市場規模保持13.2%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市場研究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預測,中國岸電市場將繼續增長,在2030年前將達到3.66億美元(約合26.7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港口投資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港口的產業鏈可分為貨品供應方、港口運營企業、貨品需求方三個環節,物流服務提供商在各環節之間提供物流運輸服務。上游貨品供應按照運輸貨源的品種,主要分為集裝箱、干散貨和液體散貨。集裝箱為海上貨運主要方式,貨源為進出口貿易貨品,干散貨主要包括工業原材料、糧食谷物等,液體散貨主要為原油、成品油、液體化工原料等。中游港口運營是港口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港口運營企業主要提供裝卸、倉儲、理貨等港口基本服務及物流、金融、貿易等配套延伸服務。下游貨品需求方主要有制造加工企業、化工企業、銷售終端等。此外,物流運輸企業負責在各環節間提供物流運輸服務。
受疫情反復及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疊加地緣沖突導致外部環境嚴峻復雜,2022年我國港口吞吐量增速回落且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負增長,預計2023年我國穩增長、擴內需政策力度將加大,但在全球經濟復蘇動能弱化、貿易增長放緩背景下,港口行業吞吐量保持增長但增速受限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其經營發展與宏觀經濟、進出口貿易景氣度高度相關,全球貿易三分之二以上、中國進出口貿易超90%都是通過以港口為樞紐的航運完成的。其中,貨物運輸需求與宏觀經濟相關度較高,集裝箱運輸需求與對外貿易景氣度相關度較高,國際宏觀經濟波動亦影響港口吞吐量。
在疫情反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地緣政治沖突等影響下,外部環境愈趨復雜,2022年我國實現GDP總值121.02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增速放緩;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下降至7.72%;而1~11月,全國港口吞吐量增速回落,其中貨物吞吐量同比微增0.7%至143.1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2%至27058萬TEU,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下降1.94%。
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
近日,廣州港發布公告稱,為提升港區辦公生活配套設施供給品質,拓展與航運相關業務,公司擬投資建設南沙國際港航中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估算20億元。
廣州港不斷對外投資完善業務布局,今年2月,廣州港剛出資14.94億元成立廣州南沙國際通用碼頭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廣州港100%持股,經營范圍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國內貨物運輸代理、集裝箱租賃服務、裝卸搬運、港口經營等。
持續對外投資,廣州港經營業績也回暖。此前,受市場環境波動影響,廣州港在2022年經歷上市以來首次增收不增利,其中,第三、四季度凈利潤經歷兩連降。步入2023年,廣州港業務逐漸恢復,首季業績也實現回升,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廣州港實現凈利潤為3.4億元,同比增長9.81%,扭轉兩連降。
與此同時,廣州港經營也逐漸回暖。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4月,公司預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29.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2%;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76億噸,同比增長3.8%。
當前,伴隨著外貿進出口的穩定增長,廣州港也持續推動對外投資,拓展市場。據海關統計,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7%。其中,出口23.97萬億元,增長10.5%;進口18.1萬億元,增長4.3%。
值得一提的是,除此次大手筆對外投資外,廣州港更多的是通過設立子公司來完善業務布局。今年2月,廣州港剛出資14.94億元成立廣州南沙國際通用碼頭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廣州港100%持股,經營范圍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國內貨物運輸代理、集裝箱租賃服務、裝卸搬運、港口經營等。
智慧生態、智慧碼頭、智慧駕駛、智慧能源……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S8展館天津港集團展區,天津港集團攜多項智慧港口建設成果亮相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吸引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展區充滿了“智慧元素”。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全景式互動沙盤上,“岸橋”在作業船邊移動,“場橋”在集裝箱堆場往來,風電設備穩定運行……這座“建設周期最短、智慧程度最優、運營成本最低、裝卸效率最高、綠色低碳最佳、適用范圍最廣、顏值色彩最美”的智慧碼頭,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駐足拍照。
展區還設置了時下流行的VR體驗項目,天津港集團把新時代港口司機的“駕駛臺”搬進了展區。現場觀眾可以坐進“工位”,通過岸橋/場橋遠控模擬系統,用雙手操作搖桿、觸摸屏進行港口仿真模擬作業,通過現場“試駕”,親身體驗智慧化港口操作過程。
“900平方米區域展位上,圍繞‘智創核,九連芯’主題,設置了9個主題展臺,向大眾全景展示天津港‘智創芯片’,全面展現天津港集團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建設成果。”天津港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引領全球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進入2.0時代;自主設計研發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ART),在碼頭作業現場實現了L4級自動駕駛;構建風光儲荷一體化綠色能源系統,為打贏京津冀“藍天保衛戰”展現津港之為;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引航全流程數字化管控,智慧賦能保障引航效率、安全。
《2023-2028年中國港口投資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港口投資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港口投資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港口投資行業的市場規模、港口投資市場供需求狀況、港口投資市場競爭狀況和港口投資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港口投資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中研普華憑...
查看詳情
康復醫療器械是康復醫療必需的設備儀器,在康復醫療以及現代醫療事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測...
中式快餐、中式正餐、火鍋、中式茶飲、中式糕點五大品類,是我國餐飲市場中體量最龐大的餐飲類型,門店數占比85%以上...
近日,國產香水品牌melt season宣布獲得雅詩蘭黛集團少數股權融資。此前,melt season已獲由壹叁資本領投的種子輪融...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鍋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到2025年,工業鍋爐、電站2...
抽水蓄能電站主要由處于高、低海拔位置的上、下水庫,以及發電裝置和廠房、控制中心組成,是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
無水氟化氫也稱為無水氫氟酸,與一般氫氟酸不同,一般氫氟酸是氟化氫氣體溶解于水所形成的酸液,氟化氫是氣體,是純凈9...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