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深入顯現。面向教育、金融、能源、醫療、交通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碼、遠程辦公、協同研發等軟件創新應用,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汽車電子、智能安防、
隨著新一輪信息革命的到來,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正從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轉變為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大數據、新型基礎設施等,這將使本地化、分散化的制造方式得到推廣,傳統上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制造中心將面臨挑戰。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基礎,包括下一代信息網絡、電子核心、新興軟件、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和人工智能等行業。這些產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特點,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度高,產業附加值高,能夠強力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為確保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煤矸石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加快推動數字化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和數字化轉型,搶占數字領域科技創新制高點。例如,近年來美國出臺《國家網絡戰略》《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歐盟發布《歐盟人工智能戰略》《歐洲數據戰略》等一系列政策,把發展數字技術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
與此同時,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勞動力數量和成本在一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對擁有大規模人口資源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充分發揮勞動力比較優勢、實現“人口紅利”的機會窗口越來越小。這就要求我們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人才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催生新興產業的同時不斷激發傳統產業的發展活力。”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劉郁林表示,工信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各行業融合滲透,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在政策環境優化、產業規模增長、信任體系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對于云計算的發展,劉郁林建議,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加快推進云計算技術、服務、標準以及應用等方面的發展;并深化賦能行業轉型,持續推動傳統行業上云用云,不斷提升以云計算為主的算力服務水平。
云計算作為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推手,有力支撐政府、金融、工業、制造多個行業的產業數字化。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代曉慧指出,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推動下,云計算應用評估需求不斷增加,行業應用標準不斷拓展。針對云計算領域未來的標準化工作,代曉慧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貫徹國家相關政策,積極引領企業上好云用好云;二是廣泛開展跨界合作,制定垂直行業云應用相關標準;三是促進供需側有效對接,發揮推進委員會的平臺作用。
隨著近年來全球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技術快速發展的驅動下,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穩步增長。據資料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規模有所下降,市場規模為9827億美元。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2022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躍上10萬億元臺階,達到108126億元。其中,軟件產品收入26583億元,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24.6%。信息技術服務收入70128億元,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64.9%。云服務、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10427億元,同比增長8.7%,占信息技術服務收入的14.9%。
我國移動通信實現了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發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截至2022年年底,累計建設開通了5G基站231萬個。全國在用數據中心超過650萬標準機架。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了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了77%。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處于起步探索轉向規模發展關鍵期,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1.2萬億元,“5G+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數量同比增長110.5%,已覆蓋41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領域進一步從基礎連接、外圍輔助環節向生產中心環節拓展。
當前,我國已經擁有更完備的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在多個行業形成了規模龐大、技術領先的生產實力。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院長吳立剛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縱向貫通學研產、橫向實現大交叉,攻克關鍵技術,構建掌握產業鏈頭部的、自主可控的、具有技術勢差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制造2025》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了制造業實現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化已經成為最活躍的標準化領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深入顯現。面向教育、金融、能源、醫療、交通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碼、遠程辦公、協同研發等軟件創新應用,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汽車電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養老等新產品新應用發展取得扎實成效,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應用場景豐富用戶體驗。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隨著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迭代升級,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壯大,構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此外,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解讀了2023云計算十大關鍵詞。何寶宏指出,中國信通院基于對產業的長期研究觀察,以及與一線專家的研討交流,提煉出2023年度的云計算十大關鍵詞:應用現代化、一云多芯、分布式云、低/無代碼、軟件工程、系統穩定性、云原生安全、云優化治理、中小企業上云、超算/智算服務。透過本年度十大關鍵詞可以看出,當前經濟社會加速數字化轉型,云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底座”,正在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企業上云、用云持續深入,云計算服務模式創新提速,云安全重要性日漸提升。
2022年12月19日,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對2023年經濟工作部署中,會議提出要堅持制造業立省建設制造業強省。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引導產業鏈式集群發展。“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產業鏈式集群發展,可謂點到了行業發展的痛點。”任紅軍表示,良好的產業生態,是一個產業能夠持續健康和向上發展的關鍵。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一、白糖行業概述白糖作為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的原料和輔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白糖行業的發展...
在綜合視頻領域,2023年,隨著AI大模型和多模態AI技術的融合發展,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創作能力、通用化能力以及工業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達到服務能力標準的鄉鎮衛...
一、自助餐行業概述 自助餐是一種由顧客自己選擇和取用食物的餐飲業態。它起源于歐洲,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得到了廣泛的...
目前,湛江養殖規模全省第一,有深海網箱3500個,占全國1/7,占全省70%,深水網箱數量和建造能力占全國60%,是我國...
一、眼科醫療行業概述眼科醫療行業是醫療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對各種眼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隨著人口老齡...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