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母嬰用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和無限的市場空間。新生兒數量的穩步增長,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紅利效應,為母嬰用品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消費動力。
據海關總署及行業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母嬰用品出口額連年攀升,2022年更是達到了483.6億美元,同比增長5.6%。尤其是嬰兒紙尿褲等易耗品類,出口量顯著增長,以2024年6月為例,出口量達到驚人的4964.36萬千克,同比增長12.55%,彰顯了中國母嬰用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勁競爭力。
母嬰用品是指為孕產期女性與0~3歲嬰兒這兩類特殊相關聯群體提供的專業健康產品。由于這兩類群體具有特殊的體型和生理心理需求,因此對母嬰用品的選擇要求相當嚴格。
隨著母嬰行業的發展及母嬰用戶需求的多樣化,母嬰商品的種類也逐步豐富,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時,隨著90后等新一代母嬰消費群體的崛起,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在推動著母嬰市場的產業結構升級和消費升級。
中國母嬰用品行業作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經歷了從基礎需求到品質化、精細化的深刻變革。自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來,行業一度迎來人口紅利。然而,伴隨人口出生率近年來的波動,行業增速趨于平緩,但消費升級、育兒理念轉變及家庭收入增長仍為市場注入持續動力。當前,母嬰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特征,涵蓋孕產護理、嬰幼兒食品、服飾、玩具、早教服務等全周期需求,其中奶粉、紙尿褲、童裝等核心品類占據主導,而智能化、環?;a品成為新增長點。與此同時,線上渠道滲透率快速提升,跨境電商與直播帶貨重塑消費場景,推動行業向全渠道融合邁進。
1. 國內外品牌角逐,市場集中度分化
母嬰用品市場呈現“國際高端引領、本土品牌崛起”的雙軌競爭態勢。國際品牌如貝親、幫寶適、美贊臣等憑借技術積累和品牌溢價占據高端市場,尤其在奶粉、洗護等品類中優勢顯著。而本土品牌如貝因美、飛鶴、巴拉巴拉等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性價比策略及本土化營銷迅速搶占市場份額,例如飛鶴奶粉通過“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定位實現逆襲。市場集中度方面,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加速行業洗牌,但中小品牌在細分領域(如有機食品、智能玩具)仍存突圍機會。
2. 細分市場差異化競爭
食品類:奶粉市場受政策嚴控(如配方注冊制)影響,集中度提升,國產品牌市占率超60%;零輔食賽道因消費精細化需求增長迅猛,年增速超20%。
用品類:紙尿褲市場競爭激烈,外資品牌主導高端市場,本土企業以性價比及渠道下沉策略滲透三四線城市;智能母嬰硬件(如監護器、溫奶器)成為創新焦點,科技型企業跨界入局。
服務類:早教、托育等非標服務受資本熱捧,但標準化程度低、區域性明顯,尚未形成全國性龍頭。
3. 渠道變革與全鏈路整合
線上渠道已成核心增長引擎,母嬰垂直電商(如蜜芽、寶寶樹)與綜合平臺(天貓、京東)分庭抗禮,直播電商占比逐年攀升。線下場景則向體驗化轉型,母嬰連鎖店(如孩子王)通過“商品+服務+社交”模式增強用戶黏性。全渠道融合趨勢下,私域流量運營與會員體系構建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母嬰用品行業市場競爭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母嬰行業面臨多重挑戰:人口紅利消退導致存量競爭加劇,消費者對產品安全與個性化的需求倒逼供應鏈升級,同質化競爭壓縮利潤空間。然而,危局中亦蘊藏轉型契機。一方面,90后、Z世代父母成為消費主力,其“科學育兒”“悅己消費”理念催生細分賽道機遇,如有機食品、早教IP衍生品、爸爸專屬母嬰用品等;另一方面,政策端持續加碼,如“十四五”規劃強調母嬰安全保障、三孩配套支持措施落地,為行業提供長期利好。
此外,數字化技術(如AI育兒助手、大數據選品)與綠色供應鏈(可降解紙尿褲、環保玩具)的應用,正推動行業向智能化、可持續發展躍遷。
1. 消費升級驅動高端化與專業化
未來五年,母嬰消費將延續“品質優先”趨勢,高端奶粉、有機棉制品、醫療級洗護用品需求增長顯著。同時,專業化細分領域(如過敏寶寶特配食品、早教智能硬件)將吸引更多創新企業入局,形成差異化競爭壁壘。
2. 技術賦能產品與服務創新
物聯網、AI技術深度滲透母嬰場景,智能嬰兒床、AI健康監測設備等產品將普及;虛擬現實(VR)早教課程、在線育兒咨詢等數字化服務加速發展,形成“硬件+內容+服務”生態閉環。
3. 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環保材料(如竹纖維尿褲、玉米淀粉玩具)應用比例提升,ESG(環境、社會、治理)指標成為企業競爭力評價要素。循環經濟模式(如玩具租賃、二手母嬰平臺)在年輕家庭中接受度提高。
4. 全球化與本土化雙軌并行
跨境電商推動海外優質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本土企業憑借供應鏈優勢與文化洞察力加速出海,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成為布局重點。國際認證標準(如歐盟CE、美國FDA)的合規能力將成為企業全球化關鍵。
5. 政策與資本助推行業整合
國家層面將持續完善母嬰安全法規,強化產品質量監管;資本向頭部品牌及創新模式集中,行業并購重組頻發,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小品牌需通過精準定位或區域深耕謀求生存空間。
中國母嬰用品行業正從粗放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短期來看,人口結構變化與消費分級趨勢將加劇市場競爭,企業需在存量市場中挖掘細分需求、提升運營效率;長期而言,科技創新、綠色轉型與全球化布局將成為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未來,成功企業需兼具“硬實力”(如供應鏈整合、技術研發)與“軟實力”(如品牌IP化、用戶社群運營),方能在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政策端需進一步優化生育支持體系、完善行業標準,為市場注入信心;企業端則應聚焦用戶價值,以差異化產品與服務構建護城河。
總體而言,母嬰行業雖挑戰重重,但依托龐大內需市場與持續升級的消費動能,仍將是中國大消費版圖中最具韌性與潛力的領域之一。
想要了解更多母嬰用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母嬰用品行業市場競爭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