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視聽行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從萌芽到高速發展的蛻變。21世紀初,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優酷、愛奇藝等平臺開啟了在線視頻的黃金時代。近年來,5G、AI、云計算等技術的突破,推動了行業向高清化、智能化和場景化躍遷。截至2023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77.5%,為網絡視聽提供了龐大的用戶基礎。
網絡視聽行業,作為新媒體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互聯網為傳播渠道,專注于提供視頻、音頻等豐富媒體內容服務的產業鏈。這一行業涵蓋了內容制作、發行、傳播及終端觀看等多個關鍵環節,展現了強大的市場活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升級,網絡視聽內容正朝著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短視頻、微短劇等新興業態迅速崛起,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長視頻市場也呈現出回暖態勢,大小屏融合互動實現較大增幅。在短視頻、微短劇等新興業態的帶動下,中國視聽產業的全球影響力持續上升。中國視聽類應用在全球市場取得顯著成績,下載量份額和營收占比均位居前列。
1.用戶增長與市場規模
用戶規模: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91億人,同比增長1722萬人,增長率為1.6%,網民使用率達98.4%,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網絡視聽第一大互聯網應用地位愈加鞏固。
報告顯示,短視頻應用用戶規模、使用時長仍居第一。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40億,使用率達93.8%,連續6年保持網絡視聽應用細分領域第一。微短劇用戶規模迅速增長,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使用率達59.7%,較上半年提升7.3個百分點。
市場規模:2024年,我國網絡視聽行業市場規模達12226.49億元,同比增長6.1%。三四五線城市用戶占比達62.0%,對網絡視聽應用的使用率均在99%左右,且地域層級越下沉,使用率越高。
2. 內容生態多元化
傳統領域提質減量:網絡劇、綜藝、電影上線量同比收縮10%-23%,但質量顯著提升。
新興賽道爆發:微短劇2023年上線量超3800部,同比增長近2倍;網絡紀錄片、動畫片分別增長42.1%和12%。
“短直融合”新范式:短視頻與直播深度結合,推動“內容即貨架”的消費模式,近半數用戶因短視頻或直播產生消費行為。
3. 技術驅動產業升級
AIGC與虛擬制作:生成式AI重塑內容生產流程,虛擬拍攝技術降本增效,如工夫影業通過AI優化制作周期。
5G與超高清體驗:4K/8K超高清、VR/AR應用普及,移動端視聽流暢度提升,咪咕視頻等平臺借技術融合拓展國際市場。
4. 國際化與文化輸出
國產劇集在東南亞市場表現亮眼,愛奇藝國際版華語內容播放量激增;微短劇成為“文化輕舟”,騰訊視頻海外用戶同比增長49%。中國視聽類應用占據全球Top100的1/5,下載量份額超25%。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網絡視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網絡視聽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深耕”的轉型。一方面,用戶增長紅利逐漸見頂,下沉市場與銀發群體成為新增長點;另一方面,內容同質化、版權糾紛、監管趨嚴等問題倒逼行業革新。政策層面,“規范+引導”雙軌并行,如“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計劃推動文旅融合,AIGC技術標準制定啟動,標志著行業步入技術合規化階段。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崛起既帶來創作效率的提升,也引發倫理與版權爭議。在此背景下,平臺需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探索可持續的創新路徑。
1. 內容同質化與創新瓶頸
對策:鼓勵垂直領域創作(如科普、非遺),建立創作者扶持基金,探索互動劇、VR劇等新形態。
2. 版權保護與合規風險
對策:區塊鏈技術用于版權存證,跨平臺聯合維權機制,如國家廣電總局數字人身份標識標準制定。
3. 監管與市場平衡
對策:動態響應政策,如青少年模式優化、微短劇備案制,同時加強行業自律組織建設。
4. 國際化競爭與本土化適配
對策:與海外平臺合作分賬,挖掘中華文化IP,避免“水土不服”。例如《贅婿》系列在東南亞的本土化改編。
中國網絡視聽行業經過二十余年發展,已形成技術、內容與商業模式的成熟生態。其核心價值從單純的娛樂供給,擴展至文化傳播、經濟賦能與社會治理的多維角色。未來,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
技術深化:AIGC進一步降低創作門檻,5G+8K推動沉浸式體驗普及;
內容升維:微短劇精品化、紀錄片國際化、垂類內容專業化;
產業融合:與文旅、教育、醫療等領域的跨界合作加深,形成“視聽+”生態。
然而,行業仍需破解盈利模式單一、全球競爭力不足等長期課題。在政策引導與技術驅動的雙重作用下,網絡視聽有望從“數字空氣”升華為“數字文明”的載體,為全球視聽產業貢獻中國方案。
想要了解更多網絡視聽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網絡視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