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目光聚焦于硅谷與深圳的創新競賽時,中東正以“后石油經濟”戰略為支點,在沙特NEOM智慧城、阿聯酋馬斯達爾城等超級工程中重構科技版圖。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東高科技行業競爭態勢與深度研究咨詢預測報告》顯示,2025年中東高科技產業規模突破82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9.6%,遠超全球12.3%的平均水平。這一增長背后,是沙特“2030愿景”、阿聯酋“D33經濟計劃”等國家戰略與跨國資本、中國技術的共振效應。
一、市場發展現狀:政策驅動下的結構性變革
1. 市場規模與增長動能
2025年中東高科技市場呈現“雙核驅動”格局:阿聯酋以38%的份額領跑,沙特緊隨其后占35%,兩國合計貢獻區域73%的科技投資。細分領域中,人工智能(AI)以30%的增速領跑,云計算與智能駕駛分別以27%、22%的年增長率緊隨其后。典型案例包括:
AI領域:沙特NEOM新城聯合IBM打造中東首個量子計算應用試驗區,阿聯酋G42集團與英偉達共建AI超算中心,推動阿拉伯語大模型參數突破千億級。
云計算市場:華為云利雅得節點獲沙特Class C認證,為政府機構提供最高密級云服務;阿里云與沙特電信(STC)合作建設中東最大混合云平臺,企業上云率提升至75%。
智能駕駛賽道:文遠知行與Uber在阿布扎比部署超500臺Robotaxi,日均訂單量突破2萬單;小馬智行獲沙特NEOM新城1億美元投資,建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合資公司。
2. 需求結構演變:從技術引進到生態共建
中東高科技需求正從“政策強推”轉向“市場內生驅動”。中研普華調研顯示,2025年企業級AI預算中,42%投向計算機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28%用于智慧城市解決方案,19%流向醫療AI診斷。例如:
能源行業:沙特阿美利用量子計算模擬原油裂解過程,將效率提升18%,年節省成本超2億美元;阿聯酋ADNOC部署AI驅動的油田監測系統,設備故障率下降67%。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東高科技行業競爭態勢與深度研究咨詢預測報告》顯示:二、產業鏈重構:技術本地化與生態競合
1. 上游:資源驅動與跨國技術嫁接
中東高科技產業鏈上游呈現“資源稟賦+技術引進”特征。半導體領域,沙特主權基金PIF通過子公司Alat投資30億美元建設晶圓廠,與臺積電合作開發28nm特色工藝;阿聯酋G42集團收購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布局車規級MCU芯片。先進材料方面,卡塔爾科技園研發的納米涂層技術使光伏組件效率提升21%,中國協鑫科技在阿聯酋投產的顆粒硅項目,成本較傳統西門子法降低30%。
2. 中游:制造升級與云網融合
中游環節呈現“本地化生產+云化服務”趨勢。制造業領域,聯想集團在沙特設立中東和非洲總部及PC/服務器制造基地,2025年產能將覆蓋區域80%市場需求;蔚來汽車與阿聯酋資本合作研發本地化車型,搭載中東定制版NOMI智能助手,支持阿拉伯語方言交互。
3. 下游:場景爆發與消費升級
下游應用場景呈現“B端深化+C端爆發”特征。B端市場,工業物聯網(IIoT)在石油化工領域滲透率達38%,隔膜泵、變頻驅動器等智能設備需求激增;智慧城市項目中,??低暤腁I監控系統覆蓋沙特“大陸橋鐵路”全線,實現毫米波雷達與視頻融合的軌道異物檢測。
三、未來市場展望:技術主權爭奪與全球樞紐定位
1. 技術趨勢:量子計算、AI與生物技術三足鼎立
2025年,中東高科技行業將進入“技術主權爭奪戰”新階段:
量子計算:阿聯酋《國家量子計算戰略》規劃未來十年投入50億美元,目標2030年前建成區域性量子計算中心;IBM與阿布扎比主權基金合作的中東首個量子云平臺,已為ADCB銀行提供金融風險建模服務,使交易成本降低22%。
AI大模型:沙特“國家AI中心”訓練的阿拉伯語大模型參數突破1200億,在伊斯蘭法律文本解析、石油勘探數據標注等場景中實現商業化落地;阿聯酋G42集團推出的Falcon 180B模型,登頂Hugging Face開源榜單。
生物技術:藥明生物在阿布扎比建設的智能工廠采用數字孿生技術,使培養基優化效率提升70%;康方生物與沙特SPIMACO合作建設的雙抗生產基地,首年營收達2.3億美元。
2. 政策與合規:數據主權與ESG雙輪驅動
中東國家正通過“數據本地化+綠色技術”重塑全球科技規則:
數據主權:沙特《數據保護法》要求政府AI項目必須使用本地數據中心,這為華為云、阿里云等企業創造了壁壘優勢;阿聯酋推出“黃金數據計劃”,對在本地存儲醫療、金融數據的企業給予30%稅收減免。
ESG要求:阿聯酋KIZAD經濟區要求入駐企業2030年前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沙特NEOM新城規定建筑必須采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中國企業在中東項目中積極響應,例如中國電建在沙特紅海新城項目中,光伏+儲能系統占比達70%。
2025年中東高科技行業的崛起,為全球科技競爭提供了“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教科書級案例。中研普華預測,至2030年,中東高科技市場規模將突破2100億美元,其中AI、量子計算、生物技術貢獻超60%增量。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中東市場既是技術輸出的試驗場,更是全球化布局的關鍵支點——通過“技術換市場”“資本聯姻”“生態共建”三大策略,中國方案有望在中東數字生態中刻下“中國印記”。
想了解更多中東高科技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東高科技行業競爭態勢與深度研究咨詢預測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