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江西省有色金屬產業規模預計達到8500億元,形成5家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力爭培育40家左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5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未來,江西省將繼續推動有色金屬產業的規模擴大和質量提升,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建設,進一步提升其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雙碳”目標驅動產業變革的雙重背景下,有色金屬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正面臨新一輪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
一、市場發展現狀: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綠色轉型與智能升級雙輪驅動
2025年,江西有色金屬行業以“雙輪驅動”戰略實現規模與質量雙提升,行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占全國有色金屬行業比重提升至8.7%,形成“銅、鎢、稀土”三大核心產業集群。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江西銅產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鷹潭“世界銅都”貢獻了全國64%的銅材產量;贛州“中國稀金谷”成為全球最大的中重稀土供應基地,鎢產業產能占全國45%。
1. 區域格局:從“單點突破”到“集群共振”
江西有色金屬產業呈現“一核兩翼”空間布局:
鷹潭核心區:依托江銅集團、江西銅博科技等龍頭企業,形成從礦山開采到銅箔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2025年,鷹潭銅加工材產量突破500萬噸,高精度銅箔產能占全國30%,直供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新能源企業。
贛州-吉安雙翼:贛州以中國稀土集團為龍頭,聚焦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研發,2025年產量達12萬噸,占全國40%;吉安則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年處理廢舊有色金屬超2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率提升至65%。
2. 技術迭代:從“粗放開采”到“綠色智造”
江西有色金屬企業加速技術突破:
智能采選:江銅集團德興銅礦引入無人駕駛礦用卡車、智能鉆機等設備,采礦效率提升30%,選礦回收率提高7個百分點,年增效超2億元;
綠色冶煉:贛州稀土集團建成國內首個稀土產業碳管理平臺,實現全流程碳排放可視化,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8%;
新材料研發: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聯合中國稀土集團,成功研發“超高性能稀土永磁體”,磁能積突破60MGOe,打破日本日立金屬技術壟斷。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二、市場規模與結構:從“資源輸出”到“材料革命”
2025年,江西有色金屬產業呈現“三足鼎立”的市場結構,細分市場規模與增速如下:
1. 銅產業:千億級龍頭引領,高端化轉型加速
市場規模:達3500億元,年增速12%。江銅集團啟動年產5萬噸高純陰極銅項目,直供寧德時代等電池巨頭,推動銅加工材深加工率從28%提升至50%;
技術突破:江西銅博科技研發的6μm超薄鋰電銅箔,良品率提升至95%,成本較進口產品低15%,打破日本古河電工技術壟斷。
2. 稀土產業:永磁材料領跑,高端應用爆發
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年增速20%。贛州稀土集團高性能釹鐵硼產量達12萬噸,應用于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應用拓展:稀土儲氫材料在氫燃料電池中的滲透率提升至30%,支撐江西成為全國氫能產業重要基地。
3. 鎢產業:硬質合金突圍,國產替代提速
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年增速15%。廈門鎢業超細晶硬質合金刀具市占率達25%,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替代瑞典山特維克、美國肯納等進口產品;
技術升級:江西鎢業控股集團研發的納米晶鎢粉制備技術,使硬質合金硬度提升20%,壽命延長50%。
三、未來市場展望
1. 智能化:AI大模型向垂直場景滲透
2025年,江西有色金屬企業加速AIoT融合:
智能礦山:江銅集團德興銅礦部署5G+AI視覺檢測系統,實現礦石品位實時識別,選礦回收率提升至92%;
智能工廠:贛州稀土集團引入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虛擬冶煉工廠,設備故障預測準確率達95%,年減少停機損失超5億元。
2. 綠色化:碳足跡追蹤與循環經濟雙輪驅動
碳足跡管理:江西有色金屬企業加速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贛州稀土集團碳足跡追溯系統覆蓋90%的產品,出口產品通過歐盟CBAM認證;
循環經濟:江西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比提升至35%,吉安再生資源產業園年處理廢舊有色金屬超2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率達65%。
2025年,江西有色金屬行業正站在“規模擴張”與“價值重構”的十字路口。從政策松綁到技術創新,從需求分層到服務升維,行業需以“長期主義”視角重構價值鏈。
對于從業者而言,需以“客戶終身價值”為導向,從“賣資源”轉向“供材料”,從“做制造”轉向“做服務”。在這片萬億藍海中,唯有以創新破局、以品質立身,方能在這場價值重構中贏得未來。
想了解更多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