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這類食品必須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可以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2024年全球特醫食品市場規模超過24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復合增速約為6.15%。特醫食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包括嬰幼兒、中老年人以及有特殊醫學狀況的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特醫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中國特醫食品行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人口老齡化加速、慢性病發病率上升及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驅動下,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隨著《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等政策逐步落地,行業規范化程度提升,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目前,國內特醫食品產品覆蓋嬰幼兒、老年人、術后康復及慢性病患者等多類人群。
1. 人口結構與疾病譜變化驅動核心需求
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和慢性病高發態勢是特醫食品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截至2024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3.1億,占總人口的22%。老年人因消化功能衰退、代謝紊亂等問題,對易吸收、營養均衡的特醫食品需求迫切。此外,糖尿病、腎病、腫瘤等慢性病患者群體龐大,而特醫食品在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營養支持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例如,針對糖尿病患者的低糖配方、腎病患者的低蛋白配方等細分產品需求旺盛。
2. 嬰幼兒特醫食品市場潛力待釋放
嬰幼兒特醫食品是當前市場的主要構成部分。早產兒、低體重兒、乳糖不耐受及過敏體質嬰兒等特殊群體對特醫食品依賴度高。在三孩政策及消費升級推動下,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以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為代表的產品需求持續增長,但進口品牌仍占據主導地位,國產替代空間顯著。
3. 術后康復與腫瘤患者營養支持需求提升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術后康復和腫瘤治療過程中對營養支持的需求不斷升級。全營養配方、免疫增強型配方等產品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并發癥方面作用顯著,未來有望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細分領域。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特醫食品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特醫食品行業正處于從政策引導轉向市場驅動的轉型期。一方面,國家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明確支持特醫食品研發,鼓勵企業創新;另一方面,行業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產品注冊周期長(約18-36個月)、生產成本高、消費者認知度低等問題制約市場擴張。此外,特醫食品流通渠道以醫院為主,院外市場尚未完全打開,下沉市場及線上渠道的布局仍需完善。盡管如此,隨著臨床營養科建設的推進及企業加速布局,行業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為下一階段的市場爆發奠定基礎。
1. 企業加速布局,國產替代趨勢初顯
近年來,國內乳企、藥企紛紛切入特醫食品賽道。貝因美、圣元、恒瑞健康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或國際合作,逐步推出國產特醫食品,打破外資壟斷格局。但在高附加值產品(如特定全營養配方)領域仍依賴進口。外資品牌如雀巢、雅培等憑借技術積累和品牌優勢,持續占據高端市場主導地位。
2. 技術創新與產品差異化成為競爭焦點
行業競爭從單一產品拓展至全產業鏈布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針對罕見病、腫瘤等細分領域的精準營養產品。例如,冬澤特醫的腫瘤全營養配方、麥孚營養的術后康復配方等差異化產品逐步進入市場。此外,智能化生產技術的應用(如微膠囊包埋工藝)提升了產品穩定性和吸收率,進一步強化競爭力。
中國特醫食品行業在政策支持、人口老齡化及健康意識提升的背景下,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精細化特征,涵蓋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術后康復人群等多個核心群體。盡管行業面臨注冊門檻高、市場認知不足等挑戰,但國產替代趨勢、技術創新及渠道拓展為未來發展注入動力。長期來看,隨著臨床營養規范化建設推進、院外市場潛力釋放以及國際合作深化,行業有望在2030年前邁入千億規模。
未來,企業需聚焦精準營養研發、提升消費者教育力度,并借助政策紅利加速市場滲透,最終實現從“治療輔助”到“健康管理”的產業升級,為全民健康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想要了解更多特醫食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特醫食品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