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浙江安吉的茶農通過合作社將白茶賣到中東,當黑龍江五常的稻農借助“數字農服平臺”實現訂單農業,當山東壽光的蔬菜合作社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中國農業合作正以年均12%的增速重塑農業價值鏈。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內外農業合作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2025年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18萬家,聯合社1.8萬家,帶動全國近一半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100萬個,年服務面積突破20億畝次。從生產合作到產業融合,從資源整合到價值共創,中國農業合作正在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一、市場發展現狀:農業合作的“三維進化”
1.1 規模與結構:從“數量擴張”到“質量躍升”
主體規模:截至2025年,全國納入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近400萬個,農民合作社服務領域覆蓋糧油、畜牧、漁業、林業等全產業鏈,其中省級以上示范社占比達15%,年經營收入超1億元的合作社達3200家。
產業分層:糧食類合作社占比45%,主要提供生產托管服務;果蔬類合作社占比28%,專注標準化種植與品牌營銷;畜牧類合作社占比17%,發力疫病防控與金融保險服務;農機類合作社占比10%,實現跨區作業收入年增25%。
1.2 技術突破:從“經驗驅動”到“數據賦能”
智慧農服:全國超60%的合作社應用物聯網設備,江蘇“農華云”平臺為合作社提供精準灌溉、病蟲害預警服務,節水40%、減藥30%;大疆農業無人機服務合作社超1.2萬家,作業效率提升5倍。
綠色轉型:全國推廣“秸稈-菌菇-肥料”循環模式,合作社參與率超60%;浙江“稻魚共生”系統使化肥用量減少70%,畝產增收2000元。
1.3 需求分層:從“生產協同”到“全鏈整合”
生產合作:全國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20.7億畝次,服務小農戶9000多萬戶;黑龍江“北大荒農服”為合作社提供“耕種管收儲”全流程服務,畝均增收150元。
金融合作:全國“農險+信貸”產品覆蓋合作社超50萬家,保費補貼比例達80%;網商銀行“數據貸”為合作社授信超千億元,壞賬率低于1%。
二、發展前景:政策、技術與市場的“三重共振”
2.1 政策紅利: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
國家戰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目標到2030年培育10萬家縣級以上示范社,5000家產值超億元的合作社聯合體;財政部安排合作社發展資金120億元,重點支持冷鏈物流、數字基建。
地方實踐:浙江實施“千社聯千村”行動,推動合作社與行政村結對;四川設立“天府糧倉”基金,對合作社購置高端農機給予50%補貼;廣東開展“數字農合聯”試點,實現合作社數據互聯互通。
標準制定:國家發布《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指南》,建立合作社信用評價體系;農業農村部推出“農合通”APP,整合政策查詢、項目申報等功能。
2.2 技術革命: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進化”
AI+農業:阿里云“ET農業大腦”為合作社提供種植決策支持,使玉米畝產提升15%;科大訊飛“農語助手”實現方言農技咨詢,覆蓋超200萬農戶。
區塊鏈應用:螞蟻鏈“農品溯源”平臺服務合作社超3萬家,產品溢價率超20%;京東“智臻鏈”使跨境農產品通關時間縮短70%。
2.3 市場需求:從“國內循環”到“全球布局”
消費升級:中產階層規模擴大,推動有機農產品需求年增25%;預制菜行業爆發,倒逼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江蘇“小梅園”合作社與叮咚買菜合作,預制菜銷售額突破5億元。
國際貿易:RCEP生效后,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突破2000億美元,其中合作社占比超30%;廣西“柳州螺螄粉”原料合作社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出口東南亞市場年增50%。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內外農業合作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三、未來趨勢:四大方向重塑產業生態
3.1 平臺化:從“線性組織”到“價值網絡”
產業互聯網: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注冊用戶超500萬,撮合交易額破千億元;中化農業“MAP智農”為合作社提供“7+3”全產業鏈服務,服務面積超1億畝。
數據資產化:浙江“兩山合作社”將生態資源轉化為可交易資產,發放“GEP貸”超20億元;上海數據交易所上線“農業數據專區”,合作社數據產品單筆交易額破百萬元。
開源社區:華為“沃土云平臺”開放農業AI模型,開發者數量突破50萬;拼多多“農云行動”共享種植數據,幫助合作社降低試錯成本。
3.2 全球化:從“產品出口”到“模式輸出”
一帶一路:中國在30個國家建設農業合作示范區,新疆“中塔棉業”合作社輸出種植技術,使當地棉花畝產提升3倍;隆平高科在菲律賓推廣雜交水稻,惠及農戶超百萬。
綠色金融:全球農業綠色債券發行量突破800億美元,中國碳中和債券規模達千億元;國家開發銀行設立“海外農合專項貸款”,利率較基準下浮20%。
2025年的中國農業合作,已不再是簡單的“抱團取暖”,而是高端裝備的“研發者”、全球市場的“定價者”、生態文明的“守護者”。
中研普華預測,2030年中國農業合作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合作社聯合體經營收入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30%,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超80%。
想了解更多農業合作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內外農業合作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