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與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宇樹科技H1與升級版G1、小米CyberOne、浙江人形NAVIAI等為代表的人形機器人,能識別語義和情緒,具備平穩行走和復雜動作能力,助推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步入了智能化發展階段。
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約27.6億元,較上年增長53.33%。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39億元,占全球約50%,市場增長迅速,且未來幾年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一、行業全景: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臨界點”突破
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正經歷從技術驗證到規模量產的關鍵轉折。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投資決策報告》,全球市場規模預計突破63.39億元,中國以超50%的產能占比領跑全球,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這一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三大核心驅動: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突破175萬臺,占全球41%份額,為技術遷移提供產業基礎;政策層面,工信部將人形機器人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出臺專項補貼,單臺機器人最高補貼達50萬元;資本層面,2025年Q1國內融資總額超2024年全年65%,小米、華為、比亞迪等巨頭加速入局。
從技術維度看,人形機器人已形成“大腦-小腦-肢體”的完整技術架構。以北京“天工Ultra”完成半程馬拉松為例,其動態平衡、續航能力和環境適應性已達到商業化應用門檻。特斯拉Optimus Gen-2通過22個無框力矩電機實現鋼琴演奏級動作精度,優必選Walker X具備41個自由度,可完成復雜手勢交互。這些技術突破使BOM成本從2020年的近百萬元降至2025年的20萬元左右,為規模化應用創造了條件。
二、市場規模:從百億到千億的爆發式增長
中研普華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0億元,較2024年的27.6億元增長190%,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增長曲線由多重因素支撐:
工業制造:替代勞動力的“剛需”
全球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導致制造業、物流業機器人替代需求激增。特斯拉上海工廠部署Optimus進行晶圓裝載、耗材更換,效率提升40%;比亞迪工廠使用人形機器人完成焊接、噴涂,良品率提升至99.5%。高盛預測,2030年工業用人形機器人需求量將超50萬臺,2025-2030年復合增長率達65%。
養老護理:老齡化社會的“解藥”
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養老護理機器人需求年增40%。傅利葉智能GR-1在康復訓練中輔助患者完成5000+次動作,恢復效率提升25%;日本29%的人口已超過65歲,預計2040年達35%,傳統護工數量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家庭服務:消費升級的“新物種”
小米CyberOne實現家庭安防監控與老人陪伴,用戶日均交互超50次;優必選Walker X在商場導覽中實現多模態交互,客戶滿意度提升30%。中研普華預測,2035年家庭場景需求占比或超40%,市場規模超1200億元。
從區域市場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三足鼎立”態勢: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平臺為行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優必選、智元新創等企業推動技術商業化落地。政策層面,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將人形機器人列為十大標志性產品,各地政府通過專項基金、稅收優惠等方式降低企業研發成本。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投資決策報告》顯示:三、未來展望
技術融合: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創新”
多模態大模型: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實現長周期任務規劃與物理動態推理,華為“盤古”大模型賦能機器人自主學習效率提升3倍。
硬件架構: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與行星滾柱絲杠的組合成為主流技術方案,特斯拉Optimus Gen-2將關節自由度提升至22個。
能源革命:固態電池商業化(預計2028-30年)和氫燃料電池的探索,有望將機器人續航時間延長至16小時以上。
資本賦能:從“投資驅動”到“市場拉動”
投融資熱潮: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投融資事件數量為93件,超過2023年的4倍,大量企業自主投入布局,在二級市場中相關概念股普遍迎來大漲。
商業化拐點:預計2027年人形機器人將初步迎來商業化突破,此后可能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
規則重構:從“野蠻生長”到“合規發展”
安全標準:ISO/TC299正在制定人形機器人專用安全標準,歐盟AI法案將高風險應用場景的人形機器人納入強制認證范圍。
檢測認證:機器人檢測認證聯盟發布《人形機器人檢測認證白皮書》,提出“智能、安全、可靠、可信、兼容、綠色”六大維度的評估框架。
倫理規范:隨著人形機器人進入養老陪護、家庭服務等場景,隱私保護、算法偏見等問題亟待解決。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提醒,行業雖前景光明,但需警惕技術路線選擇、市場接受度等風險。唯有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優化與全球化布局,方能在這一千億賽道中搶占先機。
想了解更多人形機器人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投資決策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