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的快速發展,全球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傳統風冷技術已難以滿足高功率芯片的散熱需求,液冷技術因此迎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在國內,政策對數據中心能耗管控的日益嚴格,推動了液冷技術的廣泛應用。
國際市場上,隨著AI芯片功率的不斷提升,液冷技術成為解決散熱問題的必選項,尤其是在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領域。
一、市場發展現狀:從“邊緣創新”到“主流標配”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國內外液冷技術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液冷技術行業正經歷從“技術驗證”到“規模化應用”的跨越式發展。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AI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傳統風冷技術因散熱效率低、能耗高、噪音大等問題,已難以滿足高功率芯片(如英偉達B200系列單卡功耗突破1200W)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液冷技術憑借其高熱傳導效率、低能耗和靜音優勢,成為散熱領域的技術革新方向。
1. 技術突破:從“實驗室”到“生產線”
冷板式液冷:作為當前主流技術路線,通過冷卻液在冷板中循環帶走熱量,適用于對現有機房改造難度較小的場景。華為、浪潮等企業推出的冷板式液冷解決方案,已實現單機柜部署成本下降30%,PUE值降至1.15,較傳統風冷節能40%以上。
浸沒式液冷:將電子設備完全浸沒在冷卻液中,散熱效率更高,適用于高功率密度場景。曙光數創的相變浸沒液冷技術,單機架散熱能力達100kW,PUE值突破1.05,較風冷節電40%以上。該技術已在智算中心、前沿科研項目等領域廣泛應用。
噴淋式液冷:通過噴淋冷卻液直接接觸發熱元件,實現芯片級精準控溫。中科曙光第三代噴淋式液冷系統,已應用于部分高性能計算場景,但受限于初期投資和運維成本,市場滲透率較低。
2. 政策驅動:從“能效考核”到“綠色轉型”
國內政策:《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數據中心PUE≤1.25,“東數西算”工程12個節點中已有8個強制要求液冷比例。政策推動下,2024年金融、電信行業液冷改造項目招標量同比增長217%。
國際政策:歐盟《能效指令》將液冷納入數據中心強制認證體系,推動全球液冷技術普及。微軟Azure采用浸沒式液冷技術,將PUE優化至1.02,年節能成本超500萬美元。
二、市場規模與增長趨勢:千億賽道下的結構性機會
1. 總量與結構分析
全球市場:2024年全球液冷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中國占比達35%。預計2025年全球液冷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中國以35%的全球份額領跑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
細分領域:
數據中心:2025年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元,冷板式與浸沒式技術占比分別為59%和41%。
新能源汽車: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600億元,液冷系統成為動力電池和充電樁的核心配套。
儲能系統:液冷溫控系統在儲能電池領域的應用快速增長,高瀾股份電池簇級精準溫控系統溫差控制在±2℃,循環壽命提升30%。
2. 未來五年預測
中研普華預測,到2030年液冷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
技術迭代加速:浸沒式液冷技術將突破密封與材料瓶頸,2025年全球浸沒式液冷市場規模預計達XX億元,年復合增速超50%。
應用場景裂變:液冷技術從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向工業設備、航空航天、邊緣計算等領域滲透。例如,5G基站液冷模塊價格已降至3000元/kW,推動2024年通信領域應用增長189%。
產業鏈重構:上游冷卻液與高端零部件加速國產替代,中游設備商通過模塊化設計降低部署復雜度,下游用戶從能耗成本節約與設備壽命延長中獲益。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國內外液冷技術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三、未來市場展望
1. 技術融合:從“單一散熱”到“系統優化”
相變浸沒式液冷:通過冷卻液相變實現高效散熱,PUE值突破1.05,較傳統風冷節能40%以上。曙光數創相變浸沒液冷單機架散熱能力達100kW,中標中國移動45億元訂單。
智能溫控系統:結合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液冷系統的實時監控與動態調節。華為“智算+液冷”一體化架構在寧夏集群落地,實現算力效率與散熱效率的協同優化。
2. 應用拓展:從“數據中心”到“萬物互聯”
邊緣計算:5G基站液冷模塊價格降至3000元/kW,推動2024年通信領域應用增長189%。液冷技術有效解決邊緣計算設備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散熱難題。
航空航天:液冷技術在衛星、無人機等高功率密度設備中的應用逐步擴大,滿足極端環境下的散熱需求。
...
2025年,液冷技術行業正從“技術儲備期”邁向“規模化應用紅利期”,液冷技術正從“成本中心”轉化為“算力革命的使能者”,未來十年將是價值投資的黃金窗口期。
想了解更多液冷技術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國內外液冷技術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