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作為農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歷經四十余年發展,已形成覆蓋全國、業態多元的流通網絡體系。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農產品批發市場從自發萌芽逐步發展為規范化的現代流通載體,經歷了快速擴張、結構調整及智慧化轉型等關鍵階段。行業覆蓋糧油、果蔬、水產、肉禽蛋等全品類,連接千萬農戶與終端消費市場,對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具有戰略意義。然而,隨著電商沖擊、冷鏈物流升級及消費者需求變化,傳統批發市場正面臨數字化轉型與效率提升的雙重挑戰,行業格局加速重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11932萬公頃,比上年增加35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70650萬噸,比上年增加1109萬噸,增產1.6%。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663萬噸,比上年增長0.2%。其中,豬肉產量5706萬噸,下降1.5%;牛肉產量779萬噸,增長3.5%;羊肉產量518萬噸,下降2.5%;禽肉產量2660萬噸,增長3.8%。禽蛋產量3588萬噸,增長0.7%。牛奶產量4079萬噸,下降2.8%。全年水產品總產量7366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養殖產量6062萬噸,增長4.3%;捕撈產量1305萬噸,下降0.1%。
農產品批發是指將農產品從生產者集中收購后,再批量銷售給零售商、加工企業或其他批發商的商業活動。它在農產品流通中起著橋梁作用,連接生產與消費,是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隨著消費者對有機、綠色等理念的重視,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批發市場向高端化發展。電商平臺的普及和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批發模式向數字化轉型。B2B電商、智能供應鏈等成為主流趨勢,數據分析和技術賦能將助力提高批發效率和服務水平。 下游渠道多元化趨勢顯著,超市、生鮮電商及社區團購分流傳統農貿市場客流,倒逼批發市場提升服務能力。
農產品批發市場處于供應鏈中樞,上游對接規模化種植基地與農戶,下游輻射連鎖超市、社區團購及餐飲企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蔬菜產量、種植面積和單產均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其中,蔬菜種植面積在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占比已波動增長至13%以上。2023年,中國蔬菜種植面積達34310.19萬畝(約合3.43億畝),產量達到82868.11萬噸(約合8.29億噸) 。2023年,中國水果產量為32744.28萬噸,人均水果占有量達232.28公斤,相當于每人每天可消費0.64公斤。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分析:
除了產量有保障,包括蔬菜在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也穩中向好。據了解,2024年農業農村部對31個省份的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5大類“菜籃子”產品進行抽檢,總體合格率達到98%。
區域分布上,華東地區成交額占比最高,華北、華中緊隨其后,西北地區因物流成本及消費規模受限,市場密度較低。東部沿海城市憑借人口集聚與經濟活力,形成北京新發地、廣州江南果菜市場等超大型樞紐,單市場年交易額常超千億元。
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頭部企業通過連鎖化、集團化擴張鞏固優勢,中小市場則聚焦細分品類。
當前,農產品批發行業正處于傳統模式與新興業態的交匯點。一方面,傳統市場面臨設施老化、信息不對稱、食品安全風險等痛點。例如,部分老舊市場仍依賴現金結算與人工質檢,導致交易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策紅利與技術進步為行業注入新動能,《“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個國家級農產品交易中心,冷鏈物流覆蓋率提升至40%。行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升級”,需在標準化建設、數字化賦能與綠色轉型中尋找新增長極。
(一)智慧化與全鏈條數字化
智慧農批將成為行業升級的核心路徑,涵蓋電子結算、溯源系統、智能倉儲等應用。例如,北京新發地等頭部市場已試點區塊鏈溯源技術,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監控。未來,通過搭建線上交易平臺(如B2B大宗撮合、B2C社區集單),批發市場可突破物理空間限制,擴大輻射范圍并降低中間成本。
(二)冷鏈物流與綠色供應鏈
冷鏈物流短板亟待補全。政策鼓勵下,冷庫容量預計增長,預冷、分揀、包裝一體化設施將普及。同時,低碳化要求推動電動配送車輛、光伏倉儲等綠色技術應用,助力行業實現“雙碳”目標。
(三)集團化連鎖與國際化拓展
龍頭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區域市場,構建全國性網絡;跨境合作深化(如東南亞熱帶水果進口、中亞糧油貿易)則推動批發市場向全球供應鏈節點轉型。此外,公益性市場建設(如政府參股、價格平抑機制)將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
(四)業態融合與消費場景創新
“批發市場+直播電商”“批發市場+中央廚房”等新模式興起。例如,廣州江南市場聯合電商平臺開展產地直播,縮短流通鏈路;上海部分市場設立預制菜加工區,直接對接餐飲企業需求,提升附加值。
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歷經四十年發展,已從粗放式增長轉向高質量轉型期。市場規模與效率持續提升,但區域不平衡、技術應用滯后等問題仍需突破。未來,行業將圍繞“智慧化、綠色化、國際化”三大方向重構生態: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優化流通效率,以冷鏈物流與標準化建設保障食品安全,借力“雙循環”戰略拓展全球市場。政策層面,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目標將推動農批市場向公益性、服務型轉型,助力小農戶對接大市場。行業參與者需把握技術變革窗口期,從單一交易平臺向綜合服務商升級,方能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先機。
想要了解更多農產品批發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