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衛生用品是專為女性在生理期、日常護理等場景中設計的各類衛生用品,旨在保障女性的健康和舒適。這些用品主要包括衛生巾、衛生護墊、衛生棉條、月經杯等。衛生巾是最常見的女性衛生用品,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氣性,用于吸收經血,防止滲漏,保持外陰部的清潔。衛生護墊則適用于日常少量分泌物的吸收,保持干爽。衛生棉條和月經杯則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它們可以更貼合身體,減少不適感,同時在使用上也更加方便。
女性衛生用品的材質多樣,包括棉質、竹纖維、無紡布等,以滿足不同女性的需求。女性衛生用品不僅關注衛生和健康,也注重舒適度和環保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其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作為快消品領域的重要分支,始終受益于龐大的消費基礎與持續升級的消費需求。女性人口是中國人口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占總人口的48.76%,性別比為105.07。截至2024年末,女性人口增至68919萬人。
行業歷經30余年發展,已從早期的生存型消費轉向品質化、健康化需求階段。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產量達到了1.20億噸,同比增長了15.6%,銷售額達到了1.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8.2%。消費者對產品舒適度、安全性及功能性的要求顯著提升,推動市場向高端化、細分化方向演進。與此同時,環保政策與智能化技術的滲透,正在重塑行業的競爭格局與增長邏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分析:
品質化方面,消費者偏好超薄、無香型、棉柔材質產品,。
健康化方面,有機純棉、液體衛生巾等健康材質產品價格溢價達40%,成為年輕群體首選。
場景化方面,針對運動、夜用、敏感肌等細分場景的產品線增速超20%。
競爭格局與渠道變革方面,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其中本土品牌(如蘇菲、七度空間)與外資品牌(寶潔、花王)平分秋色。渠道端,線上銷售占比躍升,直播電商與社區團購成為新增長極。技術層面,智能制造與新材料應用(如高分子吸水樹脂、環保可降解材料)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消費升級與政策規范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升級”的關鍵轉折。一方面,環保限塑令與“雙碳”目標倒逼企業加速綠色轉型;另一方面,智能化技術(如APP周期管理、AI定制推薦)與柔性供應鏈的結合,推動行業從標準化生產轉向個性化服務。這一轉型不僅要求企業重構產品矩陣,更需在品牌建設、渠道創新與社會責任履行中尋求平衡。
中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正處于“需求升級、技術突破、政策規范”的三重變革期。從市場規模看,其作為萬億級消費市場的組成部分,仍具備充足的增長動能;從競爭格局看,頭部企業通過產品創新與渠道深耕鞏固優勢,新興品牌依托細分賽道實現突圍;從社會價值看,行業在推動女性健康意識提升、促進環保材料應用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未來,隨著Z世代消費群體崛起與全球供應鏈重構,行業將更注重用戶體驗的精細化運營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然而,需警惕同質化競爭加劇、原材料成本波動及國際品牌本土化反撲等風險。
總體而言,中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有望在“品質消費”與“綠色經濟”的雙重驅動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想要了解更多女性衛生用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