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一種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飲料。它也被稱為“液體面包”,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中國啤酒行業歷經四十余年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的初步市場化到21世紀的規模化擴張,現已進入成熟階段。早期以大眾化、低度酒為主,外資品牌涌入帶動技術升級與品類多元化;2013年后產量見頂,行業轉向存量競爭,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提升集中度。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3521.3萬千升,同比下降0.6%。自2013年到達巔峰后,我國啤酒產量便進入了下滑階段,啤酒消費市場整體處于收縮狀態,這直接作用于頭部企業的業績表現。
營收方面,2024年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分別同比下降8.89%、0.76%、5.3%、1.15%;凈利潤方面,2024年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重慶啤酒分別同比下降14.8%、8.03%、17.05%。
對于營收、凈利潤雙降的原因,多家啤酒企業總結為:受2024年炎熱天氣較短、雨水較多的影響以及餐飲、夜場等渠道表現疲軟等市場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啤酒品牌將增長希望聚焦于高端化。目前,青島啤酒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結構,超高端有 “一世傳奇”,高端有奧古特、鴻運當頭等系列,中端主要是青島經典、純生系列,低端以嶗山啤酒等部分地方品牌為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啤酒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存量競爭下,高端化不僅是利潤增長的引擎,更是行業生存的共識。然而,這一轉型伴隨多重矛盾:一方面,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推動噸價持續提升,本土品牌均價仍不足國際品牌的50%,升級空間廣闊;另一方面,成本壓力與環保政策倒逼企業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效益。與此同時,渠道碎片化與消費分層加劇,如何在一二線城市與國際品牌爭奪高端市場,同時在三四線市場抵御區域品牌價格戰,成為企業戰略的核心命題。
啤酒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的深刻變革。傳統即飲渠道表現持續低迷,而以社區煙酒店、便利店、折扣店為代表的非即飲渠道展現出強勁增長態勢。
未來,啤酒企業需要通過高端化戰略和渠道優化來應對市場挑戰。高端化戰略是行業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渠道策略優化也成為戰略重點。非即飲渠道的快速增長表明,啤酒市場正在經歷深刻的渠道重構,傳統即飲場景減弱,而新興渠道成為新的增長點。
中國啤酒行業已步入以“價值重塑”為核心的新周期。競爭格局上,頭部企業憑借規模效應和品牌壁壘主導市場,但精釀工坊與進口品牌在細分領域持續分流客群;發展動能上,高端化從單純提價轉向產品創新、場景拓展與用戶體驗升級的三維驅動,噸價提升與產能優化共同支撐盈利空間。
未來,行業面臨三重關鍵躍遷:一是從“本土競爭”到“全球布局”,東南亞市場將成為產能與品牌輸出的試驗場;二是從“規模效益”到“低碳效益”,環保標準與成本管控的平衡決定企業可持續性;三是從“渠道覆蓋”到“心智占領”,Z世代對文化認同和社交屬性的需求,倒逼品牌構建差異化敘事能力。
在此過程中,企業需摒棄同質化內卷,轉而深耕技術壁壘與生態協同——唯有將高端化作為系統工程,融合產品力、渠道力與綠色生產力,方能在消費分級與產業升級的交匯點贏得長期競爭優勢。中國啤酒行業的終局,將是少數巨頭主導的集約化市場與多元化細分領域并存,而創新與效率,始終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碼。
想要了解更多啤酒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啤酒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