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浪潮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場景金融作為金融服務與實體場景深度嵌合的新范式,正成為推動中國金融業革新的核心驅動力。其通過智能技術重構服務邊界,將金融需求無縫融入消費、醫療、教育、供應鏈等多元化場景,不僅重塑了傳統金融業態的效率與體驗,更成為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國家戰略落地的關鍵載體。
預計未來幾年內,場景金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成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支持,場景金融將在消費、供應鏈、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推動金融服務的全面升級和普及。
一、市場發展現狀:場景金融成為金融創新核心驅動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場景金融行業全景研究與發展趨勢深度剖析報告》,場景金融作為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正重塑傳統金融服務的邊界。截至2025年,中國場景金融市場規模已突破4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占數字金融總規模的44%。這一增長背后,是消費升級、技術滲透與政策支持的三重共振。
1. 消費場景多元化驅動需求爆發
中國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恩格爾系數雖處于較高水平,但消費潛力巨大。場景金融通過嵌入高頻生活場景,如電商購物、醫療美容、新能源汽車租賃等,精準刺激即時消費需求。以醫美分期為例,2025年市場規模達1200億元,年增速超25%;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融資租賃滲透率突破30%,成為綠色消費金融的典型代表。此外,租房分期、教育貸款等垂直領域亦呈現爆發式增長,滿足年輕群體“先消費、后付款”的剛性需求。
2. 技術滲透重構服務模式
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成為場景金融的核心引擎。截至2025年,超78%的銀行已部署智能風控模型,將中小微貸款審批效率提升60%;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使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降低15%-20%。以京東數科為例,其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已服務超10萬家中小企業,融資規模突破5000億元。移動支付方面,第三方支付市場占比超70%,刷臉支付用戶突破4億,數字人民幣交易額達2.8萬億元,跨境支付結算時間縮短至分鐘級。
二、市場規模
1. 市場規模:細分領域分化與增長
場景金融呈現“消費主導、垂直滲透”的特征。
消費金融占比達45%,以電商分期和信用卡分期為主流模式;供應鏈金融與產業互聯網結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2025年市場規模或達8萬億元;綠色金融領域,碳中和掛鉤貸款規模破萬億元,新能源車企通過低息貸款支持實現產能擴張。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場景金融行業全景研究與發展趨勢深度剖析報告》顯示:
三、未來市場展望:技術縱深與場景融合
1. 技術縱深:AI大模型與量子計算重塑行業
中研普華預測,到2028年,金融大模型市場將達131.79億元,MaaS(模型即服務)和私有化部署分別占據52%與48%的市場份額。工商銀行已建成金融業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未來5-10年或通過量子算法降低金融建模成本。此外,隱私計算技術的應用將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推動跨機構風控合作。
2. 場景融合:構建“金融+生活”超級生態
頭部平臺通過開放API接口連接超3000萬開發者,中小機構聚焦垂直領域技術輸出。例如,中和農信通過衛星遙感技術評估農戶資產,將農村信貸審批時間縮短至1天;四川新網銀行通過AI風控模型實現縣域用戶秒批秒貸,覆蓋超1000萬縣域用戶。未來,場景金融將向高端消費、綠色能源、數字治理等方向延伸,推動“金融+醫療”“金融+教育”等跨界融合。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場景金融市場規模將突破180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5%-18%。未來,場景金融將不僅是金融服務的延伸,更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推動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
想了解更多場景金融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場景金融行業全景研究與發展趨勢深度剖析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