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行業正在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躍遷的轉變,結構性特征愈發顯著。移動端占比持續攀升,但智能家居、車載終端等新型入口增速顯著。Z世代用戶的“為興趣付費”消費模式推動了二次元、虛擬偶像等細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城鄉數字鴻溝有所收窄,但下沉市場仍具巨大開發潛力。
一、引言:存量競爭時代的范式轉移
移動互聯網行業正經歷從流量紅利向價值紅利的深刻轉型。在用戶規模增速放緩、人均使用時長見頂的背景下,技術迭代、用戶需求升級與政策引導共同推動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指出,行業已形成“雙軌競爭”格局:頭部企業通過生態化布局構建護城河,垂直領域創新企業則聚焦細分場景實現差異化突圍。
二、市場發展現狀:存量博弈中的結構性機會
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支持“新基建”,推動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標準制定。反壟斷與數據安全法規的完善,促使企業優化商業模式,從“燒錢擴張”轉向“降本增效”。合規成本上升倒逼企業完善數據治理體系,算法透明度與用戶反饋機制成為競爭壁壘。
1. 總體運行情況
業務收入保持平穩增長。1-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以下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5970億元,同比增長1.5%。
利潤總額降幅有所收窄。1-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7.3億元,同比下降10.8%。
研發經費穩步提升。1-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291.5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數據、中研網整理
2.分地區運行情況
東部地區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領先,西部地區收入增速放緩。1-4月份,東部地區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5351億元,同比增長3.5%,高于全國增速2個百分點,占全國互聯網業務收入的89.6%。中部地區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236.1億元,同比下降29.3%。西部地區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371.5億元,同比增長2.1%。東北地區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11.5億元,同比下降27.5%。
三、市場規模與增長動能
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持續擴容,移動電子商務、手機游戲、短視頻與直播廣告構成核心增長引擎。AI技術在移動端的滲透率提升,驅動廣告精準投放效率提升,帶動相關產業鏈價值增長。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增速快,工業APP數量增長,推動設備預測性維護、遠程運維等服務發展。
下沉市場與銀發經濟成為核心增量群體。針對下沉市場,本地生活服務、社區團購等場景滲透率持續提升;針對銀發群體,AI健康管理、社交娛樂等領域布局加速。適老化改造市場潛力大,智能藥盒、AI健身鏡等創新產品涌現。
需求升級催生個性化服務新場景。用戶對數據隱私與安全的關注度提高,推動企業加強合規建設。Z世代“為興趣付費”的消費模式加速內容付費、直播電商等模式普及,銀發群體對健康管理、社交娛樂的需求爆發,推動相關領域創新產品涌現。
四、產業鏈重構:從“終端+網絡”到“云邊端”協同
1. 上游:技術體系從單點突破向融合創新躍遷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芯片領域通過先進制程工藝與架構優化,實現算力提升與功耗降低;操作系統領域通過分布式架構設計,實現跨終端協同;人工智能領域通過端側AI模型部署,使手機具備實時語音翻譯、圖像識別等能力。量子計算技術催生“加密通信新范式”,通過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使數據傳輸實現“不可竊聽”。
2. 中游:網絡運營商與內容服務商的生態博弈
網絡運營商加速5G專網建設,推動行業應用拓展。內容服務商通過“超級App”整合社交、支付、出行等功能,構建用戶黏性。頭部企業通過搭建開放平臺,整合開發者、品牌商、服務商等資源,形成“小程序經濟圈”,降低創業門檻,使中小開發者獲得分成。
3. 下游:用戶需求驅動場景裂變
用戶需求從“功能滿足”向“情感共鳴”躍遷,推動場景化服務創新。移動互聯網徹底“去工具化”,演變為健身、母嬰、養老等垂直領域的生活方式符號。例如,某企業推出的“登山能量包”,含AI營養規劃、運動監測功能,單日銷量突破一定份額。
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導致海外市場拓展成本增加,例如關稅壁壘、數據本地化要求等。企業需加強本地化運營,建立海外研發中心,與當地企業合作。
移動互聯網行業正處于技術紅利釋放期與政策賦能期的疊加窗口,市場規模持續擴容的背后,是技術迭代、政策引導與需求升級的多重共振。未來,行業將從消費端向產業端縱深發展,形成“云邊端”協同的智能經濟新范式。
想了解更多移動互聯網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