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凸顯日益。作為光伏產業的重要支撐,光伏設備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光伏設備涵蓋了從硅料、硅片、電池片到組件等各個環節的生產制造設備,是實現光伏發電的關鍵基礎。
隨著光伏市場的不斷擴大,光伏設備的需求也隨之增長,推動了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張。
在全球碳中和目標與能源轉型浪潮的推動下,中國光伏設備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從技術迭代到市場重構,從政策驅動到價值創造,這一行業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的發展新階段。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在《2025-2030年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競爭格局預測報告》中指出,中國光伏設備行業正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全球化布局為路徑,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一、市場發展現狀:從“政策依賴”到“價值創造”的轉型
1.1 技術迭代:N型電池與儲能革命的雙重變奏
光伏設備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在于技術迭代。當前,行業正經歷從P型PERC電池向N型電池(TOPCon、HJT、XBC)的加速替代。TOPCon電池因兼容現有PERC產線,成為規模化應用的主流技術,其量產效率持續提升,且通過激光SE技術進一步降低銀漿消耗,成本競爭力顯著增強。HJT電池則憑借雙面率高、溫度系數低等優勢,在高端分布式市場嶄露頭角,隨著銀漿國產化與0BB(無主柵)技術的突破,其成本正逐步逼近TOPCon電池。XBC技術因正面無柵線設計,轉換效率突破26%,在高端分布式市場受到青睞,但設備投資成本較高,規模化應用仍需時間。
儲能技術的突破則為光伏設備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鋰離子電池仍是短期主流,但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長時儲能技術開始商業化應用,解決了光伏發電的間歇性問題。例如,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的建成,標志著長時儲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此外,虛擬電廠、光儲充一體化等新模式的興起,推動光伏設備行業從“單一發電”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
1.2 場景拓展:分布式光伏與新興市場的崛起
分布式光伏正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工商業屋頂項目因“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內部收益率(IRR)穩定,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涌入;戶用光伏通過“企業投資運維+農戶出屋頂”模式,覆蓋超百萬農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此外,海上光伏、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制氫等新興場景加速落地,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例如,云南永仁縣“板上發電、板下種桑”模式,實現了土地利用效率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二、市場規模:結構性增長與全球化機遇
2.1 總量預測:萬億賽道的持續擴張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2030年預計達2.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3%-15%。這一增長不僅源于技術迭代與成本下降,更得益于“光伏+”生態體系的構建與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全球范圍內,超過130個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光伏成為能源轉型的核心選項。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需達5400GW以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將貢獻超過40%的增量。
2.2 細分市場:N型電池與儲能主導增長
當前,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已形成“N型電池為核心、儲能為支撐、分布式為增量”的格局。N型電池設備市場規模占比超60%,TOPCon、HJT、XBC三大技術路線競爭激烈,其中TOPCon因設備兼容性強、成本下降快,市場份額領先;HJT則因雙面率高、溫度系數低,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XBC技術則因高轉換效率,在分布式市場受到青睞。
儲能配套設備市場規模占比25%,鋰離子電池仍是主流,但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長時儲能技術開始商業化應用。例如,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的建成,為長時儲能技術提供了示范案例。分布式光伏設備市場規模占比15%,工商業屋頂、戶用光伏及BIPV等場景成為增長引擎。山東、浙江等省份“整縣推進”模式推動戶用光伏裝機目標突破新高,海上光伏、鄉村振興光伏等創新模式加速落地。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競爭格局預測報告》顯示:
三、未來市場展望:從“中國制造”到“全球標準”
4.1 技術標準:從“跟跑”到“領跑”
中國正積極參與國際光伏技術標準制定,推動從“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輸出”轉型。例如,中國主導的《光伏組件壽命評估標準》等國際標準,為全球光伏產業提供了技術規范。未來,中國有望在鈣鈦礦電池、長時儲能技術等領域制定更多國際標準,提升全球話語權。
4.2 綠色轉型:從“商業成功”到“社會價值”
光伏設備行業的綠色轉型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在于社會價值的創造。例如,光伏制氫、光伏+5G基站等跨界融合場景,不僅拓展了光伏的應用邊界,更推動了能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此外,中國光伏企業通過“光伏+扶貧”“光伏+農業”等模式,助力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4.3 全球化布局:從“產能輸出”到“生態輸出”
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化布局正從單一的產能輸出轉向生態輸出。例如,隆基綠能不僅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更通過技術培訓、本地化研發等方式,構建起覆蓋全球的產業生態。這種“生態輸出”模式不僅提升了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更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認為,2025年是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的關鍵年。在技術迭代、市場重構與全球化布局的推動下,行業將涌現更多“隱形冠軍”——它們或許不廣為人知,卻以技術創新重新定義能源邊界;或許不追求短期利潤,卻以社會責任推動能源普惠。
想了解更多光伏設備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光伏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競爭格局預測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